朱翌的咏梅词被公认为最富特色,曾被朱敦儒抄在扇子上而广为流传

咏梅词大多写得干枯瘦硬,老气横秋,但宋代词人朱翌的这首《点绛唇 雪中看西湖梅花作》却写得清光明媚,风流俊赏,历来被公认为是咏梅词中最富特色的一首。

朱翌的咏梅词被公认为最富特色,曾被朱敦儒抄在扇子上而广为流传

《点绛唇 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朱翌的咏梅词被公认为最富特色,曾被朱敦儒抄在扇子上而广为流传

这首词是朱翌十八岁时所作,当时大名士朱敦儒看到后十分赞赏,慨叹不已,就随手抄写在自己的扇子上,于是人们就传说为朱敦儒所作,后经《耆旧续闻》考订,才恢复了朱翌的姓名。朱翌(1097—1167),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又号省事老人。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南渡后,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绍兴十一年,因为触犯了秦桧,被贬官。秦桧死后,曾任宣州知州,七十一岁去世。
朱翌的咏梅词被公认为最富特色,曾被朱敦儒抄在扇子上而广为流传

词作上片写作者看到的画面,其中渗透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流水声音清越,如鸣佩环,完全没有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桠”,断桥又叫段家桥,在孤山路上,而孤山梅花极盛。梅花的枝桠斜斜地伸到路上,相倚相交。这里的“横”、“桠”二字,画面感十足。梅花之所以不同于百花,在于它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所以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诗中有“有梅无雪不精神”之句。“雪花飞下”烘托梅花的神韵,“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雪花。上片短短四句,便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咏梅图。朱翌的咏梅词被公认为最富特色,曾被朱敦儒抄在扇子上而广为流传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下片写出了作者感悟到的春意和赏梅回来其乐融融的心情。处在隆冬的人,会觉得春日特别可爱,那真是有钱难买的。“白璧”指贵重玉器,“青钱”指通用货币。不管是青钱,或是价值连城的白璧,都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白璧青钱”二句,饱含深意, “春无价”又意味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有的东西是金钱所买不到的,而有些宝贵的东西却又是不用买的。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如果用“归去也”三字,那就只能理解为赏梅者兴尽而返。但“归来也”,既可理解为词人游过之后归来,连接上句又可以理解为“春”已归。这一点非常重要,能体会到这一层,那么最后二句“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便全是“春风得意马啼疾”之感了。“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它既使人联想到“更无一点尘随马”和“踏花归去马蹄香”。然而“马蹄香”只能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却有早春的意味,那暗香紧随的情况,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已不言自明。

朱翌的咏梅词被公认为最富特色,曾被朱敦儒抄在扇子上而广为流传

这首词,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有很强的分寸感,用意十分,但在措语时,他只肯说到三四分;由于造句考究而富于启发性,使人领略到丰富的意趣。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不管是写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耐人寻味,仿佛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不为雕琢,自然大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