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这几天,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发布,考后填报志愿将成为从现在开始到7月间,全国上下特别是众多考生家庭最关注的话题。

本期大锤说史,就为列位读者听友回顾一下,从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开始试行,至今已走过了66年的坎坷历程。在过去的66年里,哪些专业曾经是热门的?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说起专业,绕不开的,就是我国曾经实行过很长时间的高等院校毕业分配制度。

这一制度始于1951年,在当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均衡、产业布局尚无从谈起的阶段,毕业分配制度曾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推动了人才的流动,协调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利益及发展的需求关系。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不过,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分配制度的不足也随之加大了:滋生攀关系走后门的腐败自不必说,其强制性和轻视个体意愿及利益的弊端也颇受人诟病。从1987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供需模式开始发生了变化,此后历时十余年,毕业分配制度在2000年左右基本上被毕业自由选择所取代。

我们之所以要在回顾热门专业之前简单回忆一下分配制度,就是因为我国的专业热门趋势,在历史上,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的存废而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风貌。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在出口是毕业分配制度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高校专业的时候就相对较少地考虑专业本身的出路问题,当然,这不意味着人们不介意毕业后的出路,实际上恰恰相反,毕业后的出路由于是相对固定的分配,反而让人们更好判断出路的好坏。

在当时,最流行的想法就是:“考上大学,就能成为国家的人,毕业后的工作也是国家分配的。”因此在那个时代,再热门的大学专业,也不如考上大学这件事。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在20世纪50到60年代,比较热门的专业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说俄语专业,在与苏联老大哥翻脸之前,是国内专业中当之无愧的热门。这一时期的热门专业还包括很多应用型专业,这也是当时中国工业实力、经济建设从零起步时急需人才所带来的一个时代特征。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要说1950年代最硬的“牌子”,首推“哈军工”

,即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虽然这所学校在建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保密的理由,连个真正的校名牌子都没有挂过,但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一切热门专业的特质,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毕业后分配去处是当时热门的解放军,专业设置都是属于应用学科的军事工程类,苏联专家提供帮助。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哈军工的这种专业热门,体现起来非常简单:哈军工的训词是毛泽东亲自颁发的,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来视察过,十大元帅里有八位参观过该校,首任校长是后来授衔大将军衔的陈赓将军。陈赓在哈军工成立大会上致词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陈赓在哈军工成立大会上致词

这种情况,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开始发生改变。一些在分配和专业之外的认识,开始影响人们对专业的追求程度。“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于众多恢复高考之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记忆犹新。

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基础类学科成为了热门专业,比如数学、中文、历史等等。而由于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外语类特别是英语专业也成为国人向往的热门专业。与此同时,那些能够保证很好毕业去处的专业,比如新闻系等,也都继续保持着热度。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1978年河南省文科状元是后来的著名作家刘震云,他进入北大中文系后,发现很多同学是各省状元。1979年,福建高考文科状元程章灿被北京大学历史系录取,虽然也是热门专业,程章灿却郁闷了很久,因为他的第一志愿是中文系。中文系当时热到什么程度?三年之后程章灿想报考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光是北大中文系本科生报考该系研究生的人数,就超过了中文系当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了。

中文系的热门,除了大环境使然外,另一个背景就是当时的文学盛行,无论是朦胧诗还是伤痕文学,都给了众多考生太多的关于文学的憧憬,虽然中文系并不等同于文学创作,甚至文学创作也不是中文系的主要学习科目,但是广大考生显然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关节,这个美丽的“错误”还是铸就了中文系的时代辉煌。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随着毕业分配制度的消逝,在2000年左右,热门专业再度出现了重大的调整。基础类学科逐渐归于平静,而更多应用学科再度登上热门榜单。不过由于时代发展不断提速,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热门专业次第出,各领风骚没几年”的状况。

2000年左右,理工类最热门的专业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热门到再度因为某些学科名称里出现了计算机或者信息字样,就会成为报考热门的“美丽错误”。

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众多考生及家长将其误解为计算机领域的高大上专业,实际上它是数学专业领域下的一个分支,虽然有一定的计算机相关内容,但是主要还是偏重于学习高等数学。又比如“信息管理学”专业,这个专业是脱胎于传统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后来通过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一个交叉学科。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由于热门专业既热门又扎堆,导致的结果就是热门的持续时间并不太长,一度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如今已经从昔日的“IT精英”向自嘲的“IT民工”方向发展,其中原因,并非是学生专业水准下降,也不是IT领域的待遇逐年下降,而是人才供应短时间内过于饱和。

一度极其火爆的还有文科的法学专业、经济学专业等。其实这些专业并非是纯粹的应用型专业,其专业内部还有各种偏重于学科研究的内容,不过因为时代的变化,经济和法律都是热门行当,导致整个专业也随之成为热门专业,全然不顾外国经济学家们的切身体会:“经济学家是不应该成为富翁的。”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随之后起的是金融和财会等专业,这些行当成为热门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专业的某些应用行业相当体面的收入。

至于眼下以及未来,互联网经济的勃兴,无疑为新的热门专业的兴起提供了更多契机,但是人才供应相对过剩的阴影,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变得周期更短、更快了。

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在反复变化的热门专业排行中,要把握住时代的娇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纷繁混乱充盈双眼时,唯一不变的,应该是那条基本原则:在适合自己的那些中,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