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喜欢瓷器的人都知道

宋代钧瓷位列五大名窑之首

并且自古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

也是高的可以——

霸气如:“黄金有价,钧无价”

更任性的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钧窑的出生地位于河南禹县神垢镇

这个地名单说出来很一般

但要说这里曾是大禹治水

会诸侯的钧台(古称钧州)

恐怕所有人就能茅塞顿开了!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禹神治水,造福万民

也让一方水土变成了金土

到北宋初年间

这一方水土烧制出来的瓷器

无论在出厂数量还是产品质量上

都达到了全国之首!

也因此,终被宋徽宗看中

将其请入高堂,列为官窑!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 青岛博物馆藏

而钧瓷最终冠居五大官窑之首

也是因为它独特的气质跟个性。

按现在的套路,先看脸!

它的长相特点嘛~

行话里有一个专有名词

“蚯 蚓 走 泥 纹”

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直译

就是蚯蚓在泥地里穿梭的那种感觉~

(打了个寒颤,软体动物接受无能)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听起来恐怖,但烧起来更难!

因为钧瓷烧制过程中所用到的铜

其变色呈现很不稳定

不仅烧制时要顾及温度、冷却速率

就连窑位、燃料甚至季节、气候等因素,

都会影响到最终颜色的形成,

所以钧窑成品烧制极为不易。

在钧瓷产地,有一首流传至今的民谣:

“窑工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

由此更见其珍贵。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北宋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 故宫博物院藏

顺带一说

如果钧窑器物上能呈现一色红

更是世间无双!

因为有宋一代的整个审美

都是以文人清雅为主

能出这么一个瑰丽的,实在难得!

来,如图感受下: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北宋 钧窑天蓝釉紫红班碗

俯视图: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价值连城哦~快来随我献上膝盖!

事实上,这样的一色红

在匠人那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窑变”

“窑变”怎么来滴呢?

制作瓷器的时候,为了制作出不同的釉色,会加入诸如铁、铜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在烧造时经过高温作用,有时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烧出来的瓷器会产生某种色彩的异变。通常这种异变后色彩绚丽夺目,摄人心魄。来,再欣赏两件: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仿钧窑窑变花盆

咱看着就流口水吧~

但是,古代人迷信

认为这一定是妖物作祟!

所以一旦出现窑变,

通常都会砸掉以驱除妖物。

所以有窑变留下来的钧窑器物

都异常珍贵!珍贵!贵!

举个例子吧

下面这件北钧窑玫瑰紫蓝釉鼓钉水仙盘

十多年前就已然是数百万的天价!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香港苏富比 2002年 成交价:RMB 2,794,160

美的不要不要的吧?想要吧?

很自信的告诉你,别臭美了!

因为钧瓷的传世数量极为稀少。

这主要是缘于宋徽宗的“完美主义”

可以说,钧瓷之于这位文艺帝

用一句话概括:

成也徽宗,败也徽宗!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对钧瓷钟爱有加的他

在位期间,将钧窑定为御窑

专门生产贡瓷

但为追求钧瓷艳丽多变的完美釉色

一方面不计成本的生产贡瓷

一方面又严格规定,

每年只准生产36件绝品钧瓷。

据文献记载

钧窑开窑时要有相关官员在场,

在挑选出符合宫廷器物条件的宫廷制品后

其余一律销毁!

哪怕只是断章残片,也禁止流入民间!

更不用说烧制的工艺跟秘籍了!

所以现在包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钧瓷

也多是清宫旧藏。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北宋钧窑天蓝釉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而正值钧瓷技艺达到巅峰之境时

金兵攻入,徽宗沦为俘虏

官钧窑停烧

一代名瓷从此烟消云散。

“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正因存世时间短,烧制的数量又少

所以,遇到了,一定不要眨眼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