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祕密(11):爸爸去哪兒了?別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家教智慧

在幼升小的報名現場見到最多的是媽媽,其次是奶奶,這兩者已經佔據絕大多數,當然鳳毛麟角的是爸爸(不是一個沒有,現場也是有一些負責任的爸爸全程陪同),可見在孩子的教育上傳統觀念裡的女性負責“教子”還是佔據主流,但事實上這些年輕的媽媽未必真的懂得教子之道,僅僅是帶孩子,從她們言談交流中吐露的常常是抱怨,感覺非常累。

昨天那篇關於隔代教育的文字得到許多回應,許多留言也都是訴苦,說自己帶孩子的不容易,確實也很辛苦,因為孩子畢竟不是見風就長,需要慢慢在時間的打磨中成長,有的跨度甚至到了40年,帶了一代,再帶下一代,而這裡隔代教育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女性——就是孩子他奶奶。

幼升小的秘密(11):爸爸去哪兒了?別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那麼,爸爸去哪兒了?這不是綜藝節目的噱頭標題,而是一個真切的追問,在孩子幼升小的過程中,孩子的爸爸去哪兒了?通常的回答是爸爸在忙工作,忙事業,最終目標是忙賺錢,來供給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生活。

這個回答看似合情合理,也無可辯駁。事實上,如果是一位真正負責任的爸爸,絕不會用這個做幌子來逃避對孩子教育的天然責任,我們見慣了許多整天玩手機,看電腦,打遊戲的爸爸,如果他們的“事業”就是眼前這些玩意,那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非常大的損失,因為他們錯過了爸爸的陪伴,不管是生活、學習中,還是精神世界中的重要陪伴。

幼升小的秘密(11):爸爸去哪兒了?別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有的爸爸說,好吧,也許你說的是對的,我只要放下手機、關閉電腦、停止遊戲,也就會有時間陪著孩子了。可是,“我嘗試過陪著孩子,但簡直是受罪,他那麼好動,東跑西顛,我能和他交流什麼呢,無話可說的時候更多!”這可能代表了許多年輕爸爸的心聲:陪著孩子很無聊,不如打遊戲玩手機有趣!

那麼,爸爸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與孩子相處的這段寶貴時間做一個有效的交流?

爸爸能否有一些方法能使親情聯繫最大化?

如何讓孩子能感覺到來自爸爸真實的情感關懷,獲得基本的安全感?

幼升小的秘密(11):爸爸去哪兒了?別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大,其實也不難,可以有一些細節的參照,舉個例子吧,爸爸們只要利用好吃飯這30-40分鐘陪伴時間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做精神的引領者

父親是孩子生命的領航者,精神上的引領者,而不是沉浸於瑣碎的嘮叨者(媽媽常常會是有意無意的嘮叨幾句)。在飯桌上,父親可以和孩子談談近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側重於孩子的內心體會和真實感悟,如果孩子考的好,及時加以鼓勵,如果測試的不好,適時予以安慰和支持。生活中夥伴關係的好壞也是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父親要注意觀察孩子的點滴成長,找到孩子的“困惑點”,拔開孩子心中的迷霧(當然事前一些“原始資料”可以由媽媽私下裡做好準備提供給爸爸,例如這次考試分數或和老師面談瞭解到的一些細節,爸媽先溝通,進行認真分析後的交談更有效,功夫在詩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孩子看到爸爸聊的都是成長的話題,沒有分數的直接壓力,他會更容易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爸爸因勢利導,在一些關鍵之處點撥、提醒、或者樹立榜樣,效果會很不錯。

幼升小的秘密(11):爸爸去哪兒了?別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做博學多才的榜樣

爸爸一般來說視野開闊,見多識廣,找一些孩子能聽懂的新聞和有趣的小故事,在吃飯的時候與孩子共同分享,聽取孩子的看法,孩子會因為得到父親的重視而踴躍“發言”,這樣一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二是可以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三是可以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培養孩子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交流一段時間後,也可以讓孩子說新聞講故事,這樣一來一往,父子親情融洽了,孩子的表達能力提高了,在一定程度上也積累了寫作文的素材。這樣的家庭新聞發佈會評論會適合7歲左右(一年級)的男孩家庭,太小不懂得,新聞選擇上也要貼近孩子,讓他有話可說。

讓孩子覺得爸爸就是一個博學多才的榜樣,自己也要努力學習,和爸爸一起對話。

幼升小的秘密(11):爸爸去哪兒了?別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積極能量的分享者

一些家長常說孩子不理解大人的付出,因為父母經常向孩子“訴苦”,這會導致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過得非常苦悶,那就會形成一個非常消極的印象。如果反之,作為爸爸經常和孩子分享自己創業的成功或者某項研究的成就,自己付出許多努力,同時也收穫喜悅和價值,孩子會通過這些更加了解自己的父親,父親的形象也更加真實更具親和力。

爸爸有分享和建立積極的正能量,孩子才會學著負責,學著承擔,他們願意為爸爸的成就自豪,也能為困難分憂,將來就會勇敢地為社會自豪與分憂,這正是爸爸媽媽所期望的。

除此之外,親愛的媽媽們要做的就是處處維護爸爸的形象,使孩子以爸爸為自豪,爸爸是孩子尤其是孩子的精神支柱,這個形象的日常維護工作尤其重要,當爸爸有時犯些小小的“錯誤”時,媽媽要告訴孩子,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正如爸爸也是平凡的人,有一些情緒也需要宣洩,要學著原諒自己的爸爸,通過原諒家人的錯誤,我們的孩子才會學著原諒自己,原諒他人,學會真正的寬容。

幼升小的秘密(11):爸爸去哪兒了?別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當然,作為爸爸儘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在孩子面前經常的發脾氣,那就是形象毀滅的起點了,樹立好的形象要慢慢積累,但不好的形象往往只是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崩塌了,這一點,爸爸要尤其重視。

爸爸要學會在忙碌工作中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時間深度陪伴孩子,具體做到:

尤其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尤其不要過度頻繁參加酒局,喝得醉醺醺就不好了;

每晚記得早點回家和孩子一起晚餐,做到以上幾個話題的交流,當然還可以針對性的聊天;

過了一段時間,可以在假期裡進行一次親子旅行,給孩子更為廣闊的視野,真正成為他們的精神榜樣。

這篇文字媽媽一定要記得轉給爸爸看,他們太忙,不會自己找到這些珍貴文字的。

原創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以自由打賞,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給我。也可關注公號“陳老師家長匯”,或在喜馬拉雅FM平臺搜索“北緯32度半”,給您最合適的育兒方法音頻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