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牛奶之王遭遇困境,乳業宏圖難實現

自從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329,以下簡稱“皇氏集團”)掛牌轉讓北京盛世驕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世驕陽”)的消息傳出後,皇氏集團的經營狀況就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究竟皇氏集團是一家怎樣的乳企?此番轉讓子公司的舉動用意何在?業界又是如何評述的?且隨孕嬰童產業觀察梳理一番。

皇氏集團:中國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團成立於2001年,於2010年1月在A股深交所掛牌上市。公司屬於區域性城市型乳製品企業,共擁有華南乳品廠、廣西來賓、雲南來思爾、湖南優氏 4 個現代乳品生產基地。皇氏集團有“中國水牛奶之王“的稱號,乳製品生產銷售業務產品系列包括以荷斯坦牛奶、水牛奶為主要原料的巴氏殺菌乳、調製乳、滅菌乳、發酵乳和飲料等,主打產品是市場上較為稀缺的水牛奶。據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牛奶技術研究和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擁有多項發明專利,水牛奶系列產品產銷量始終保持全國第一,公司品牌在中國西南片區享有盛名。

除乳製品業務外,皇氏集團還從事影視傳媒和信息服務業務。影視傳媒業務主要以電視劇製作發行、新媒體版權運營及衍生品開發運營為主,由子公司皇氏御嘉影視及盛世驕陽分別運營。其中盛世驕陽主要從事新媒體版權節目整合與宣推、新媒體版權節目發行、數字電視/IPTV 發行以及兒童動漫、幼教線上內容的傳播及線下衍生品的開發運營等獲得收入。信息服務業務主要由公司全資子公司完美在線經營,主要為通信、金融、政府機構等行業提供信息技術服務。

掛牌出售盛世驕陽,遭監管問詢據中證網消息,皇氏集團 5月7日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簡稱“聯交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盛世驕陽100%股權(簡稱“標的資產”),掛牌價格參考標的資產評估值確定為人民幣 81,216.28 萬元。皇氏集團表示,此次出售盛世驕陽股權主要基於產業結構調整考慮,擬退出回報期較長的高投入項目,集中財力發展乳業、電視劇製作發行及信息服務業務。但深交所在當天便向皇氏集團下發關注函,要求其對股權轉讓原因、定價合理性、公司董事會對盛世驕陽經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轉讓後或未轉讓對公司的業績影響等進行說明。

事實上,從完成收購到掛牌出售,盛世驕陽易主皇氏集團不到3年時間。2015年7月,皇氏集團作價7.8億元購買徐蕾蕾、盛大網絡等7名對象持有的盛世驕陽100%股權。當年,盛世驕陽即為皇氏貢獻了約4.22億元,佔皇氏營收的1/4。然而2016年,盛世驕陽運營收入比例指標僅完成38.22%,低於業績承諾的55%。2017年,受數字電視整治政策、版權運營成本高企等影響,盛世驕陽扣非後淨利為3065.44萬元,運營收入比例實際完成31.13%,遠低於業績承諾的1.08億元、65%。

受盛世驕陽拖累,皇氏集團對此次收購計提商譽減值1.91億元,並對2017年度業績快報大幅向下修正,由此受到監管部門問詢。2017年、2018年一季度,皇氏集團淨利分別為5674萬元、952.62萬元,分別同比大幅下降80.48%、42.90%。業內認為,皇氏出售盛世驕陽資產與後者業績大幅下降不無關係,此番轉讓意在“甩掉包袱“,以便提振整體業績。

中國水牛奶之王遭遇困境,乳業宏圖難實現

乳業板塊收入不佳,乳業宏圖難實現有業內人士認為,皇氏集團此次選擇賣掉盛世驕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司對資金需求的迫切。

近幾年在影視領域頻繁佈局的皇氏集團,其乳製品收入增速放緩。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皇氏集團乳製品收入增幅均在9%左右徘徊,2015年時這一數據為15.24%。從收入金額來看,多次在財報中提到以“打造西南第一乳業”為乳業戰略發展目標的皇氏集團,2017年公司乳製品收入為11.99億元,而同樣位於西南地區的新希望乳業收入金額為44.22億元,其中西南地區收入26.38億元。

不難看出,皇氏集團目前不僅面臨著次要業務業績不佳拖累整體效益的問題,而且主營的乳製品業務表現也不十分理想。孕嬰童產業觀察認為,公司目前雖然困難不少,短期內實現“西南第一乳業”這一宏偉願望的概率不大,但其擁有水牛奶這一特色業務,加之擁有上市公司背景,只要腳踏實地經營,妥善管理,最終會走出困境。

文章轉自:孕嬰童產業觀察yunyingtongguanch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