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爸爸追航展

带着爸爸追航展

带着爸爸追航展

文&图/饶巧丽

带着爸爸追航展

“闺女,去哪儿”?

“爸,去哈尔滨,咱去看航天展。”

爸爸是老航天,也是共和国第一支导弹部队的老兵。今年78岁了。带他出去转转,是一闪念的决定。

搞定手头的工作,在微信上定机票,看似轻松的决定,却被家人一连串的发问整的慌了阵脚。这时我才感到,爸爸已不是从小到大我可以依靠的爸爸了,我们已经成为了他的依靠。

爸爸是否适合乘机?是否能承受路途的劳顿?

经历了一番“考察”,在2018年4月24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的魅力诱惑下,我带上爸爸,爸爸带上拐杖,带上他的药,我们爷俩终于启动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登机那天,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祥云缭绕感觉舒爽,这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飞行。

出门不易,考虑到爸爸行走不便,老公准备了一个带板凳的小拐杖。这个可以在拐杖和小凳间随意变形的小物件,成为确保爸爸旅行安全的宝物。

无论是机场还是大街等红灯,爸爸走哪坐哪,舒舒服服的样子,赢得不少回头率,常有老人家问,这小凳是哪里买的,爸爸总是一边演示,一边幸福的说:“女婿给买的”!好不开心。

哈尔滨太平机场飞机落地,爸爸精神抖擞,不失共和国第一代导弹老兵的风彩。

此时天色已晚,正愁去哪里乘车到哈工大,机场出口“中国航天日”志愿者的接机队伍让我们眼前一亮,同学们一身飒爽的白,“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个蓝色字体骄傲又显眼,他们是航天的未来。

天下航天是一家,听说爸爸是来自内蒙的导弹老兵,孩子们纷纷与爸爸合影,帮着我们拿行李,领着我们去“航天日”专属大巴,高兴的爸爸合不拢嘴。

志愿者们在去往大巴车站短短的路途中,调动一切好奇的脑细胞问这问那,想知道中国最早的导弹部队~神秘的543导弹部队的故事。

爸爸的故事多着呢,告诉他们,60年代初,他和战友们拉着苏联老大哥生产的导弹,坐着火车打游击,打下了从台湾飞来的美制U2高空侦查飞机,毛主席对外说,是我们拿竹竿子把飞机捅下来的。

从此我国的领空里,那些居心叵测的飞机再也没敢来过。而那时543导弹部队是绝密。

志愿者们把我和爸爸送上了车,还认真的登记了信息,全车只有我们是自费观展。爸爸退休多少年,一直说是航天给了他幸福的一生,带爸爸零距离的了解我们航天新的成就,是我一直的心愿,也是爸爸的心愿。

带着爸爸追航展

带着爸爸追航展

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国航天日”,我和爸爸披着星光来了。

在宾馆,我快乐的倒在一个玩偶熊的怀抱里,爸爸给我抢拍了一张照片,代表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真是熊抱的温暖。哈尔滨的第一顿饭,锅大,菜量足,热乎乎大东北家的味道。

我们住在华山路,早春四月的哈尔滨还是很凉,我和爸爸吃着有哈尔滨红肠的自助早餐,爸爸就像一个听话的“小朋友”乖乖的坐在座位上,等“老师”一样样的端早饭。

哈尔滨也有山桃花,开的比内蒙还晚,四月底的天气,树还没有大面积的绿,小朋友们还穿着保暖的线衣。

花荫下爸爸又坐下了,他不是赏景,而是走不动了,从宾馆到哈工大“航天日”主会场,十几分钟的路,爸爸要走近一个小时,走走停停,歇歇坐坐。已找不到50多年前那个一身戎装,行走如风导弹兵的样子了。

行至黄河路,看到哈工大的校门,给爸爸在校门前留个影。爸爸又走不动了,他坐在小凳子上,虔诚的望着高大的教学楼,这也应该是他曾经的梦想吧。

爸爸出生于解放前,四岁失了父亲,和我奶奶要过饭,去地主家帮过工,16岁失了母亲。

尽管他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跳着级上学,县里还保送他上了最好的中学,但在1959年的冬天,成绩优异的爸爸还是放弃了学业,穿上了空军的军装,从此便离开了家乡,一转身便是四海,便是天涯。

他记得临走的那天,学校专门为他和另一个入伍的同学放了一场电影《智取华山》,知道他参加的部队是空军。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年是建国十周年,在祖国上空发生了两起导弹事件:一件,是温州空战,国民党政府用美制“响尾蛇”导弹,击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米格战机;一件,是我军用苏联进口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击落了国民党政府骚扰大陆的美制RB-57D型高空侦查机。

这两起导弹事件实际上是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美苏导弹水平的较量。但是,中苏关系此时已出现裂痕,苏联中断了向中国出口“萨姆——2”导弹。

而爸爸正是在这一时期北上,穿着空军的服装,以空军地勤的身份,开始了他7年的导弹兵之旅,经历了苏联专家手把手的授课又毫无征兆的撤离,经历了“千人一条枪”辗转南北与敌机周旋,在铁路线上险遭敌机机枪扫射的惊心动魄,经历了几过家门而不入,路遇亲人严守纪律密不能宣的政治坚守。

退伍之后爸爸又转业到内蒙,开始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的创业,这一晃在航天已是60多年。

带着爸爸追航展

带着爸爸追航展

漫步在春蕾绽放的哈工大校园,在一个博士后工作站的牌匾前,在出出入入的学生人流中爸爸拄着拐杖沉思许久,是青春年少的憧憬,是对未来的期盼,看得出爸爸眼神中的心潮起伏。

我搀着爸爸,踏着春天的气息,一起去寻访这座为共和国国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的知名学府,圆他一个大学梦。

一路走,一路问,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三个中国航天日的主会场。

“共筑航天新时代”!在一面蓝色基调,大幅的航天日宣传画前,爸爸幸福的享受着拍摄。有图有真相,他如今可以大大方方的给老家的亲人去个微信,讲他的青春,讲他的事业,告诉大家他是导弹老兵,他是骄傲的航天人。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从高分一号卫星到神舟飞船,从快舟火箭到天宫一号空间站;每到一个展台,爸爸都认真去看说明,听讲解,

他的思绪似乎穿越回了半个世纪的时光,穿越回了他吃不饱饭的童年,他在航天艰苦创业的青年岁月,而眼前的一切又将它拽回阳光明媚的新生活,他站立在一个新的时代,而他却老了,他又需要坐一下,又需要休息一会儿。

为了照顾爸爸的身体,我们并没有在航天展馆久留,临走我们还在微信与“航天日”来了个小互动,把爸爸的相片上传,爸爸瞬间就“变身”成了身着宇航服一脸自信的中国航天员,我赶紧保存相片,留住这个美好的瞬间。

回家不久便是“五一”节了,上大学的女儿说学校布置了社会实践作业,要采访一位老革命,我说好啊!你外公就不就是现成的老革命吗?

而爸爸听说要接受外孙女的采访,乐的就像要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而且谁也没想到78岁的爸爸说出来的话也是超有时代感,惊掉了我和孩子的眼球,面对女儿的提问“参观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主会场有什么感想?”

爸爸凝思片刻认认真真的回答说:“厉害了,我的国!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是我们国家真真切切的强大了!”我知道,这是爸爸的心声。

*作者︱饶巧丽:笔名湾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注册安全工程师,「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带着爸爸追航展

带着爸爸追航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