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人在華訓練:學普通話,希望去中國空間站

6月28日消息,美國和俄羅斯並不是目前僅有的兩個主要太空國家。英國廣播公司未來頻道(BBC Future)採訪了一名歐洲宇航員,該宇航員參與了與太空新興力量——中國的聯合訓練。

這次與中國宇航員一起進行的海上生存訓練並不像馬提亞·毛雷爾(Matthias Maurer)報名時所預想的那樣。

“那是如此的美好和放鬆。” 這名歐洲航天局(ESA)的宇航員說, “我漂浮在救生筏上,看著天空,要是再有一些音樂,那簡直是夏威夷度假的感覺”

共同訓練在一個去年新建的訓練中心進行,靠近中國海濱城市煙臺。毛雷爾和他的同伴薩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與中國宇航員一起工作和生活了兩個星期。

“我們一起訓練,和中國宇航員住在同一棟樓裡,分享同樣的食物,這是一次讓人感受強烈的體驗,”毛雷爾說,“我感覺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這和在休斯頓完全不同,我在休斯頓租了一間公寓,只有在兩三小時的訓練時間內能見到我的同事。”

儘管其他航天機構也開展了特殊的團隊建設訓練,來加強宇航員之間的合作,但中國採取了一種更為根本的方式。

“中國宇航員們甚至會一起度假,他們彼此非常瞭解,所以他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毛雷爾說。“當我們住在那裡的時候,我們覺得被這個家庭熱情地接納了。”

歐洲宇航員在華訓練:學普通話,希望去中國空間站

圖:中國已經宣佈了其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計劃,包括一項登陸月球背面的任務

2003年,中國的神舟宇宙飛船首次搭載宇航員進入軌道,這架宇宙飛船是基於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技術,專為三名乘員設計的,外觀看起來也和聯盟號相似,但是聯盟號已經搭載宇航員飛行了近50年,是在太空時代曙光初現時,圍繞火箭設計的。而神舟號在21世紀更有意義。

“我對神舟號龐大的體積感到驚訝,”毛雷爾說,“它的直徑比聯盟號太空艙還要大,而且要高得多。他們對俄羅斯的硬件設備有很好的瞭解,他們知道哪些是好的部件,以及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比如說,如果太空艙在海上墜落,那麼神舟號的設計使得宇航員在爬出晃動的太空艙前,更加容易地換上救生服。

“有這麼大的空間,我們甚至有充氣橡皮艇,這是我們在聯盟號上沒有的,” 毛雷爾說,“在俄羅斯的海上生存訓練中,你可以跳進水裡,那裡沒有船,天氣也變得非常寒冷,因此會困難得多。”

毛雷爾最近才獲得宇航員資格,但他之前在德國科隆的歐洲宇航員中心工作。2012年,他們開始與一度神秘的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合作。一年後,毛雷爾參觀了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位於北京的培訓中心,參觀了他們的設備和模擬器。2016年,一名中國宇航員參加了ESA的一次常規探險。

毛雷爾與克里斯托弗雷蒂和法國宇航員托馬斯·佩斯凱(Thomas Pesquet)一同在學習普通話。“學習普通話很好,但我還需要進步。”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中文名字叫天馬。

歐洲宇航員在華訓練:學普通話,希望去中國空間站

圖:共同訓練中,歐洲航天局的一些宇航員與中國宇航員共同進行了海上降落訓練

美國不會支持與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即使是在國際空間站(ISS)。但是,涉及到將宇航員送入軌道或更遠的地方,ESA不會排除與中國合作這一選項。

隨著中國計劃在2023年前推出第一座全尺寸太空站,並且今年晚些時候中國的機器人任務將在月球背面發射,ESA決定維持與美國和俄羅斯關係的同時,與這個新興太空大國開展合作,這一舉措十分精明。

“ESA是23個成員國之間的合作產物,所以我們知道如何將合作伙伴凝聚在一起,” 毛雷爾說,“我們說多種語言,我們有跨文化意識,我們是把中國帶入這個國際太空大家庭的完美粘合劑。”

中國最近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處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其新的空間站向國際研究開放。這種開放也可能擴展到宇航員,類似於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蘇聯的宇宙間計劃,使得來自盟國的宇航員(包括蒙古、古巴、阿富汗和敘利亞)可以飛往俄羅斯的空間站。

“我的印象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想讓宇航員進行航天飛行的國家都可以通過聯合國與中國取得聯繫,並有可能進入太空,”毛雷爾說,“不僅是歐洲人,還有那些目前可能沒有宇航員計劃的發展中國家。”

歐洲在這場比賽中已先聲奪人,未來幾個月,ESA宇航員將開始在中國太空艙進行訓練,並且希望其中一名ESA宇航員能在未來的任務中擔任副駕駛。

歐洲宇航員在華訓練:學普通話,希望去中國空間站

圖:美國不允許中國宇航員登上國際空間站

“在聯盟號上,左邊的座位是副駕駛,所以我們去了中國,說我們需要努力協商,以確保我們得到左邊的座位,” 毛雷爾說,“他們說,‘哦,好吧,沒問題’……我們覺得這太容易了……直到我們意識到(在神舟號)右邊的座位才是副駕駛的。”

毛雷爾希望在2020年完成他的第一次太空飛行。在那之後,他將成為第一批在2023年左右與中國宇航員一起飛往中國空間站的外國宇航員。

部分由於美國現任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國宇航局不太可能很快開始與中國就太空計劃進行公開合作。然而,從長遠來看,美國和中國都在考慮重返月球,並最終進行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問題是,太空強國將繼續作為競爭對手,還是最終協同合作。

毛雷爾說:“一旦我們把目光投向地球軌道之外的月球或火星,我們就需要這個星球上所能找到的所有合作伙伴,因為太空探索變得越來越困難、越來越昂貴,我們需要最好的技術。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人帶進這個家庭,建立一個未來的月球研究站。我們的家庭成員越多,我們就會變得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