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王二莽,原名王磊,巴蜀笑星之一。“莽”在四川话中是憨厚的意思,人如其名,他的确是一个踏实、本分、勤奋、认真的人。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从一个普通人到曲艺明星,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从二十年前第一次表演喜剧类语言节目,到现在成为一名具有国家正规院团的编制、活跃在舞台上获得观众认可的曲艺演员,巴蜀笑星王二莽用他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曲艺表演不仅需要过人的天分,更需要百倍的努力。作为四川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李伯清和沈伐的双料弟子,王二莽不仅谐剧表演成熟了得,更是继承了散打评书的高难度表演。谐剧和散打就犹如他曲艺表演舞台上的两条腿,不可偏颇,缺一不可;二者互补,越强更强。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沈伐老师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夸奖他,积极上进,勤奋踏实,舍得在曲艺上花时间琢磨。虽是曲艺表演舞台上的年青人,但谐剧表演相对稳定成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王二莽来说,这二十年的曲艺道路,成功与失败,付出与收获,点点滴滴的积累,迈向曲艺艺术的更高水准,他一直在路上。

从失落到迷茫,

十年的积淀化身谐剧黑马

2003年是王二莽拜沈伐老师为师的第二年,这一年他参加了第二届巴蜀笑星擂台赛,经过初赛、复赛,顺利地就进入了决赛。决赛时他自编自导自演了脱口秀《老有所乐》,但却只获得了一个优秀奖。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巴蜀笑星擂台赛对曲艺演员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荣誉的见证。四川颇有名气的曲艺演员,都曾在这个舞台上一较高低,赢得“巴蜀笑星”这个称号,从而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制造四川笑星的舞台。只是这一次他与冠军失之交臂,作为沈伐的学生,他内心不仅失落,还有些许的愧疚。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比赛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单位上班,一边从事着文艺宣传的工作,一边坚持曲艺表演技艺的磨练。2009年,他参加了中国曲协开办的谐剧精英人才培训班,同年加入了四川省曲艺家协会。思考了许久他下定决心离开工作单位,停薪留职,开始职业曲艺表演的道路。然而,万事开头难,开始的两年并不顺利,除了经济上的压力,他的身体状况也出了些问题,做了一次大型手术,休息了近一年,“我当时甚至都怀疑曲艺这个事业是否还能坚持下去?”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就在王二莽迷茫的时候,机遇却悄然来临。2011年在四川省谐剧展演舞台上他凭借谐剧《新年第一响》初露锋芒;2012年在包德宾作品回顾展演上他又凭借谐剧《扯谎坝儿的传说》赢得各级领导、专家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圈内一炮而红,很多人都惊讶地说:“这个小伙子哪里冒出来的,演谐剧还演得好哦!”同时媒体也做了相关报道,称谐剧界杀出了一匹黑马。得到专家、老师、媒体的认可让他信心大增,在谐剧表演上塑造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一个作品、两个作品、三个作品、四个作品……作品越来越丰富,表演越来越精彩,让他在曲艺这条路上坚持了下去。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用《麻将人生》夺冠,

曲艺发展迈上新台阶

到目前为止二十年的曲艺之路,对王二莽来说,前十年是一个不断积淀,奋发向上的过程;之后的十年则是一个不断精进,寻求突破的过程。而在这条曲艺道路上,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个重要历程,就是第三届巴蜀笑星擂台赛夺冠。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他说,比赛的结果让他很高兴,但真正让他难以忘怀的是整个比赛的过程,对曲艺技艺钻研的提升,还有比赛时内心那种煎熬。“我这个人很倔强,是一个很怕输的人”,还记得2003年,第二届巴蜀笑星擂台赛给他留下的遗憾,面对这一次的比赛,他有过挣扎要不要参加,要是再输了怎么办?师父沈伐鼓励他,在哪里跌倒的,就要在哪爬起来。所以,他抱着“上次的失败已经过去,这次绝不能输”的心态,准备初赛、复赛、决赛都拿谐剧上。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总结上一次的经验,我觉得主要是输在剧本上,光是注重表演去了,观众笑安逸了,但是分数不高。”于是,他请来了师父沈伐帮忙,从编剧严西秀老师那里拿到了谐剧《麻将人生》的剧本,在老师的帮助下剧本修改的更加精彩,但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就是靠他个人的努力了。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准备整个比赛的时间却非常紧张,这让大家为他捏了一把汗,“比赛从初赛到复赛的过程中,我正和胖姐、叮当、矮冬瓜在重庆拍一个年代戏。为了挤出时间排练,我也是争分夺秒的。这边还穿着戏服在拍镜头,过一会就披上羽绒服在一边背谐剧的台词,自己修炼、加工。”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擂台赛他以全场最高分获得了冠军,不仅让他打开了十年的心结,更让他在曲艺发展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去年,他被成都市曲艺团招进团,成为了一名国家正规院团的在编人员,获得专业认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家里的交待。他说,自己就像《西游记》里的妖怪修炼多年,终于被收到天上去做星君了。进入专业团体以后,他最看重的是在这个专业平台上可以获取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从曲艺匠人到曲艺艺术家,

之间还有多远?

随着演出越来越多,王二莽的名气越来越大,走在外面,有人称呼他为艺术家。而他却说,自己就是一个曲艺匠人,还没有成为一个艺术家,还在去往“家”的路上。他的微信和微博昵称都是“曲艺匠人王二莽”,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定位,保持着谦虚与谨慎,不忘勉励自己继续前行。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是曲艺艺术家?王二莽认为,所谓艺术家首先要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其次是具有良好的艺德,对待事物、对待艺术、对待观众要有积极的态度;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在老百姓的心中具有一定的位置。这样才能被称为艺术家而当之无愧。他以两位师父为榜样,看齐学习,“像我师父沈伐和李伯清老师,他们是四川曲艺的两面旗帜,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家,他们身上的东西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曲艺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离群众最近的艺术。他深知艺术的磨练并非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的积淀和对生活的观察。从他对曲艺技艺琢磨的功夫,就知道他是用心在钻研这门艺术。他被称为是“段子王”、“包袱王”,他平时表演的段子都喜欢自己来设计。而段子来源于哪里呢?就是来源于最朴实的生活,他是生活中的观察家,平时和朋友一起吃饭喝酒,他就把他们之间谈话的段子为己所用,搬到舞台上。或者跑到农村的集市上,坝坝会,听街上五花八门的人编制的成套的顺口溜,并用拿出手机来记录,他说这些就是曲艺艺术的来源。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没有生活的积淀,怎么会有好的艺术呢?谐剧是一门孤独的艺术,一个人要在舞台上撑起全场,跟虚拟的人交流,这本身就需要内心强大的张力。在他看来,台上精彩一分钟,台下就要更用功,在谐剧排练和表演之中,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必须有对生活的观察,必须一遍又一遍的把每个台词扣死,该怎么调度,该怎么甩台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他常常为一个字的押韵而思考很久,没弄好通宵都睡不着觉。他说,曲艺你用没有用心,观众和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就知道你有没有用功。对得起观众,才是对得起自己。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王二莽一直都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曲艺,同样的曲艺艺术也成就了他的艺术之路。这二十年的路途,其中有心酸、有痛苦、有快乐、有收获,过去点点滴滴的付出都指引着他更光明的曲艺人生。他说,在未来更多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他要将四川谐剧和散打评书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为四川曲艺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努力。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文章由博Lan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标明来源出处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王二莽二十年曲艺人生:在从匠人去往艺术“家”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