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如果可以回到小學,你最期待的語文課是什麼樣的呢?

前兩天,浙江衛視播出的《同一課堂》可以說是各大綜藝中的一股清流了。作為一檔戶外紀錄片,《同一課堂》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小學生感悟中國文化之美。

5月17日,《同一課堂》開播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其實,發佈會也是開學儀式,濮存昕、徐帆、楊祐寧、王洛勇、劉震雲五位明星老師來到現場。

如果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同一課堂》上,孟非、張大春這樣講李白

在第一期的節目中,孟非、張大春兩位老師分別深入臺灣屏東縣泰武小學與山東濟南制錦市小學,擔任為期三天的語文老師。李白作為我國曆史上數一數二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留下的眾多意境悠遠,語調豪邁的詩句是對人生的想象與表達。那麼,在今天,如何讓小學生對李白的詩心領神會呢?

如果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兩位老師在課堂上都放了大招。孟非採用旅途路線詳解李白一生,讓學生以表演方式理解詩歌;張大春則唱誦詩歌,師生同遊大明湖作七言詩。兩人都選擇知名度較高的李白為切點講解古詩,同時用好玩生動的表演為學生講解李白詩。

在別出心裁的表演類家庭作業展示會上,臺灣泰武小學的孩子們分成"西安"、"南京"、"重慶"三個分隊,分別用表演的方式介紹風土狀貌。小朋友們在課堂上的展示讓我們驚歎於他們的想象力,也讓我們看到未來傳統文化復興,在課堂上大放異彩的可能性。

對於語文課,我們為什麼沒有特別的情感和回憶?

也許,在我們的記憶中,語文課佔的分量並不算太多。對於語文課的回憶更多的是半天憋不出來的作文、 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以及永遠不能理解詩人真實情感的古詩詞。

事實上,語文課承載的是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責任。學好語文課不僅在於要提高成績,對於升學有幫助。更重要的是語文對於一個人修心養性也有重要作用。在語文課上,我們能讀到各種各樣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對於我們如何生活會有所啟發。

如果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學習壓力,我們上過的語文課好像是跑偏了。對於一篇文章,我們考慮更多的是考題會怎麼出?怎麼樣才能抓的住得分點?對於詩詞中的一些感情,我們往往是運用一些套路式的答案來分析。於是,久而久之,對待語文課,我們越來越隨意。

《同一課堂》大熱後的反思:真正的語文課教什麼?

《同一課堂》在浙江衛視播出後,引發了不少人對於這種新式課堂教學的討論。在傳統的語文課上,對於先輩給我們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我們只是瞭解了非常淺層的東西。那些埋藏於文字下面的文化內涵,亟待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來開發。

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熱潮自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過後便沒有消退的趨勢。《同一課堂》以課堂的形式來探索傳統文化,不會缺話題度。《同一課堂》大熱之後,帶給我們更多的反思是真正的語文課應該教什麼?

如果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上面已經說過,傳統文化對於一個人修心養性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人生中的一些或喜或悲的遭遇,我們總能在文字中找到寄託與宣洩的出口。

同樣,對於文字的感悟力和表達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兩種語言能力。說和寫是很重要的兩項技能。然而,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趨向於碎片化,娛樂化。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的一項新規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繼"會游泳才能畢業"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宣佈,將在今年秋季為2018級新生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該校中文系教授、作家格非將是課程負責人之一,計劃到2020年,這門必修課覆蓋所有本科生,併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如果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清華教務處處長、課程共同負責人彭剛透露,《寫作與溝通》課程定位為非文學寫作,偏向於邏輯性寫作或說理寫作,以期通過高挑戰度的小班訓練,顯著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清華大學都開始抓"語文課"了,想想你曾經的語文成績,還有小學生流水賬的作文,你開始慌了嗎?

來蜻蜓FM搜索《兜兜爸講故事——中國最美100首古詩詞》,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