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丰中的老师被举报了,

因为好多学校的孩子家长慕名找老师,以有偿的形式,让其指导孩子填报高考志愿。

举报理由是,老师不该赚这些钱,赚钱老师有损师德。

有人说,老师的收费,相比于市场机构真的是白菜价。

小磊哥很疑惑,师德到底是万众仰慕的光环,还是被用来捆绑老师的枷锁?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1

老师拿填志愿做买卖,惨遭家长举报

这几天,一个《丰中的这个老师填志愿做买卖真大胆!》的帖子,在大丰某论坛里流传。

家长在帖子里讲述道:“ 我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带孩子到丰中,请老师帮他孩子填报志愿,老师把他们带到实验室,不到半小时就填报好了,然后老师要 1200 元钱,当场打到微信里。”

据了解,该老师为大丰区一所高中高一老师,在填报志愿的节点帮助家长和学生有偿填报志愿,价格上是根据行情来,一般只填学校是 1000 元,大部分都填一下学校,如果填学校和专业是2000 — 3000 元不等。

此外,大丰高级中学里还有几名老师擅长填报高考志愿,其中一名不在教学一线,也帮助家长和学生填高考志愿,根据难易程度收费,正常收费 1000 元左右。

遭到家长举报后,大丰区纪委相关人士称:"教师和医师都是特殊的行业,是否违规违纪,要承办人对照相关的法规来调查确定。" 纪委已经介入调查,监察法要求对公权力的监督全覆盖,涉事的老师是否利用了公权力,要进行鉴定。盐城市教育局纪检负责人孙蒙表示,将会介入了解此事。

2

高昂的收益成为举报的导火索

高考志愿究竟有多重要不言而喻,直接决定着一个考生,甚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经验不足的家长和学生,向经验更为丰富的人请求帮助,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之下,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他是一名老师。

有的家长称:“许多家长孩子不会填,如果老师按照1000一个志愿的话,一天帮填报几十名学生的话,收入太吓人了!”

更有网友义愤填膺职责道:“因为一天赚几万块,作为一个老师,太吓人!”

从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这位老师遭到举报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老师,怎么可以一天赚几万块!一个老师,怎么能用金钱来玷污自己的师德呢?

这样的逻辑在现实中并非个案,2018年5月份,湖南衡阳县“投诉直通车”里收到一封投诉信,标题是《关于衡阳县檀山中学教师收入不透明的质疑》,具体内容如下:

尊敬的衡阳县教育局以及财经局领导你们好:衡阳县檀山中学教师买小车和房子的钱哪里来的,试问是不是收的学费和中途收费没有上交呢,中学教职工工资多少钱一个月呀,怎么能买得起房子和小车呢?

请问按照这样的逻辑说下去,是否就意味着老师这个行业,就不允许买车买房发家致富?而原因竟仅仅因为他们是老师,请问究竟是那条规定要求老师就得受穷?

或许没有任何这样的规定,这样的规定却藏在每个人的认知中,根深蒂固。

3

知识付费的时代中,老师的知识一文不值?

但问题吊诡的点在于,家长们既然选择接受了这样的市场价位,为孩子换取一个更稳妥的志愿填报,又为何背离了当时与老师交易的契约?

是因为老师收入太高了吗?还是志愿填报并没有取得家长和学生的满意?

在这个知识都渐渐付费的时代里,填报志愿如此专业重要的知识技能,真的就连1000块钱都不值吗?要知道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机构,随随便便一个专家的指导都要花费几倍的价钱。

可我们为何愿意为更高的价位买单,却不愿意去相信一个在校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呢?

况且这位老师人与你非亲非故,又不任教你的孩子,你需要人家专业的知识为你提供帮助就得付费。就如同律师,心理咨询师,电话咨询都要付费。人家的时间和脑力不是成本吗?凭什么要免费服务?

到底是这位老师的专业一文不值,还是我们固定思维中将老师的职业道德与发财致富自动分隔开来,又或者是已经将免费和义务的符号,深深根植在老师的形象之中。补课不能收费,填报志愿这种事又怎么能要钱?

或许,纪委的介入真的能够制止这样的乱象,做填报志愿买卖的老师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日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们却不得不花费更高的价格去求权威的专家。

且不论老师有偿填报志愿是否合规合理,就是请熟人帮忙起码也要发个红包,请个饭吧?为何到了老师这里就必须分文不取?这样的举报和社会对于老师的认知,损害的是知识与专业的价值,还有下一代对于教师职业的憧憬。

4

还要将师德的枷锁捆绑在多少老师身上?

因为你是老师,就应该做什么都该无私奉献,做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有偿就是说明老师内心不纯净对物质有欲望,对物质有欲望就不能全身心奉献给教育事业。这就是我们对老师的定义吗?

可能并不是,因为现实中我们对老师的要求还要更为严苛。管理学生谈恋爱,高考结束当天就被家长带人暴打;没收学生手机,学生回家跳楼,家长立马找起老师的事;学生作业差不能发到家长群里,否则丢了家长的脸,家长就要把老师告到教育……

高标准,严要求,低工资,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在老师身上强贴的标签。

而我们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从本次事件来讲,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和学生不相关的老师再去指点高考志愿填报,即便班主任讲的都是些泛泛的填志愿注意事项;从大的环境来讲,种种标签加身的老师职业,必将受到下一代最为严重的鄙视。

而这样的报应不在未来,6月8日,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全省尚有744个职位无人报名,1643个职位未达到开考比例,1546个职位资审合格为零,515个职位资审合格只有1人,2228个职位无人缴费,3318个职位竞争比小于3,其中244个职位竞争比为2:1,另103个职位刚好达到比例3:1……而这样的招考遇冷现象,又岂安徽省独有。

如果我们还对老师这个职业,给予最严格的要求,却不想付出任何代价。那么,当没人愿意踏上三尺讲台,时代的悲剧将由你我共同承担。

写在最后:

小磊哥觉得,只要在不违背法律、不影响主体工作的前提下,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获取利益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讲知识付费的时代,如果老师的知识之于社会是免费的,那未免有失公平。

好消息!职称评审终于不用再戴外语、论文的“紧箍咒”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多项具体举措,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

其中提出:“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唯论文、唯英语”等全面解绑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职称不但与他们的收入福利挂钩,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职务升迁、未来的职业发展。近些年,高校与科研机构,将学历、论文、荣誉称号与项目申请、岗位级别、薪酬待遇挂钩已经成为了通行的规则。然而,这却导致人才只能将精力用于论文发表、考英语、评职称,忽略了实质性的工作。

《意见》中强调: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简称“三评”)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不把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

《意见》中同时明确,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关于职称评审同“论文、英语等”松绑,不再简单“唯职称”,很多网友都表示支持: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曾经乱象迭出的职称评审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评审就像是需要翻过的一座座高山,沉重地压在许多科研人员的肩上。评职称难成为了很多人职业继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也有不少人为了能够快速升职而铤而走险,职称评审乱象中“套路”满满。

套路一:代发论文、专著挂名

职称评定并没有统一的评审机制和明确的评审规则,很多单位的职称评审小组仍在实行条条框框的“格式化”参评条件,其中要求最严格的就是论文、著作的发表。不过,这也是职称评定中最容易被“钻空子”的一环。

打开某宝购物网站,输入“代发论文”就可以搜出十几家相关网店。其中很多都直接打着“期刊专著发表”的标签。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除此之外,很多网店还提供“专著挂名”的服务。找人代写独立专著至少需要上万元。书的内容由“专业人士”代写,有的甚至直接是由“出版社编辑写”,而且会根据挂名作者的研究方向去写书稿。

而关于“在某大核心期刊代发论文”也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签订合同,付定金,代写代发,交尾款……这样一条龙的服务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套路二:僧多粥少,腐败评审

由于职称指标僧多粥少,竞争激烈,随之而来也滋生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腐败问题。

2012年,有网友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确定后即遭泄露,身为评委的警察学院教授刘某某存在在宾馆“开房收钱”,违纪违规的行为。有关部门随后终止刘某某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的资格。

据爆料者透露,这种行为“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一般的规矩是,给每位评委送的红包是5000元,如果评不上还会退还。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而这位因为揭露行业潜规则的老师还遭到了同行的埋怨,称“你当一辈子讲师不打紧,现在评委被你折腾得调换了,我们的红包白送了,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你能改变什么?”

据悉,这种腐败评审乱象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评优选先、年度考核时制定的“特定考核办法”,根据人情、利益等进行的“微调”让很多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才失去了评审指标;另一种则是买卖职称指标,“出价高”者得指标。

外语替考、论文代写……一到职称评审就开始“上下走动”,职称评审背后形成的乱象之风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和学术文明秩序,已经到了非打不可,不得不打的地步。

“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次是认真的!

学历、论文、职称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主导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如果坚持这个标准,当年数学家华罗庚、国学大师梁漱溟等都可能会被埋没。

前段时间,有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落选科学院院士一事曾引发网络上的巨大讨论。其中有不少网友质疑是否与两位科学家未刊发SCI 文章,以及博士学位等硬性条件有关。

两位优秀科学家无意间引发的这场讨论,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中国的人才评定机制。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事实上,从2017年起,全国已经有很多省市开启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渐规范职称评审制度,改变评审乱象:

2017年1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北京市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1月1日起,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

2017年1月,江苏省人社厅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全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明确: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将不作统一要求;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不唯论文,将对人才进行“差异化”评价。

2018年4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情况:优化职称专业和层级设置,提供人才评价服务;下放评审权,单位、行业自主评审;完善评价标准等。

老师有偿指导填志愿遭家长举报:老师该不该收费?

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弊端,在国家层面实行好“不拘一格用人才”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监管部门、单位、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监督。

脱下了论文、外语的“紧箍咒”并不意味着职称评审制度的放松,相反,这代表着职称评审制度将向着越来越规范化、理性化、制度化发展。《意见》的下发是为了实现人才的效用最大化。发现真人才,给他们更广阔的空间、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干出一番事业。


来源:中国之声(ID:zgzs001),综合: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杭州网、中国新闻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