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信和支付寶互懟?

l劉祖德


  作為一個移動支付工具,微信偏社交,支付寶偏電商,這是基因的問題。

基因的差異,並不能成為微信推卸責任的理由,更不能以保護用戶隱私來敷衍用戶

  從微信轉錯賬的事件始末來看,廣東的黃先生使用微信轉錯賬了,向微信官方尋求幫助,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做法。不可否認,保護用戶隱私是平臺的責任,但這不能成為微信拒絕幫助用戶的藉口。要知道,黃先生轉錯賬了,而且收到錢的人,拉黑了黃先生。既便黃先生向派出所報案,向法院立案,都需要一些證據。

  既然微信官方不能透露收款方的個人信息,把實際的交易信息數據提供給用戶,這是一種義務,也是責任。如同在銀行轉賬一樣,無論轉給了誰,銀行有義務打印一張轉賬憑據給用戶,這不屬於洩露隱私。更何況,微信轉賬,用戶能夠看到的,僅僅是用戶的一個虛擬ID。正因於此,支付寶才會炮轟微信:“保護隱私”就沒法保護錢的安全?對不起,我們比較笨,沒領會這個精神。

  事實上,保護隱私與保護用戶的資金安全並不相悖。從銀行的一些解決方案就能看出來,給別人轉賬時,不能查詢別人賬戶的餘額,但能要求銀行提供轉賬記錄。筆者比較認可支付寶的做法,如果用戶轉錯賬,作為支付平臺,有義務調查清楚事實,並協助用戶追討轉錯的資金。對於黃先生微信轉錯賬一事,微信官方可以引導黃先生如何報案,

  最近兩年,轉錯賬的事情成為了一個高發事件。作為支付平臺,微信和支付寶應該加強驗證機制,讓用戶轉賬的時候能夠進行關鍵信息的核對,保護用戶的資金安全。對於用戶來說,支付寶和微信,既有義務保護用戶隱私,也有義務保護用戶的資金安全,遇到不能甩鍋。


賈敬華


首先,就這件事來看,屬於一次正常的商業競爭事件,我們姑且不論誰對誰錯,但是就商業競爭的本質,先生在這裡說上兩句,拋磚引玉以供大家思考。

羅素說:“競爭一直是,甚至從人類起源起就是對大部分激烈活動的剌激物。”

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界的兩大巨無霸,良性的互懟,其實是屬於正常的商業競爭,在任何行業,老大和老二之間都經常存在濃烈的火藥味,一個想要幹翻另一個上位,一個想要守住現有地位,各種明刀暗箭你來我往自是不在話下,用先生的話說:一入商場深似海,從此和諧是路人。

但是良性的競爭、互懟其實對雙方,對消費者,對行業來說,是有好處的:

1、消費者受益

遙想當年,從千團大戰、到滴滴快的火拼,到美團餓了麼外賣大戰,再到微信支付寶補貼大戰,每一次消費者都享受到了高額的補貼紅利,薅到了各個互聯網大佬們的羊毛,先生也是受益的汪洋群眾中的一朵小浪花,所以說,大佬們競爭,對消費者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2、迅速做大市場,提升佔有率

對企業來說,尤其是對導入期、成長期的企業來說,良性的市場競爭,能幫助雙方增加品牌曝光度,比如方說,之前王老吉加多寶的涼茶之爭,雖說這兩家一直打架,但是打架的同時也是在不斷的刷新自己的人氣,讓人覺得市場上涼茶也就只剩這兩家了,這是一種營銷策略,其中加多寶是最成功的了,從兩個分家以後,基本上每次官司都是加多寶敗訴,但是敗訴的後面,通過一系列悲情文案,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支持。雖然說是打的你死我活,但是競爭的背後都是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營銷規劃和補足缺陷,所以打著打著,消費者心中就只剩下這兩家了,其他的諸如和其正、霸王涼茶、好人涼茶什麼的就真的涼了,完全沒有多少生存空間了。


3、加速行業創新發展

同樣,良心的市場競爭有助於加速行業的創新發展,作為千年老二、老三,想要超越行業老大,除了規模化就只有加速創新技術或者商業模式,通過彎道或者變道超車,在這種創新的驅動力下就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先生記得,0708年會,迎來智能收機爆發,當年蘋果、HTC、黑莓等一批智能手機通過技術創新迅速蠶食了大量傳統手機業務,最終導致跟不上時代的傳統手機大佬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死亡;然後到0910年,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的迅速崛起,互聯網思維加持下的商業模式創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以HTC和黑莓為代表的傳統智能手機企業。


諾基亞被微軟收購的時候,諾基亞CEO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任何昔日的行業大佬,也許就會倒明天的創新裡。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良性的競爭,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唯一動力!

最好的對手,亦是最好的朋友!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十大原創營銷自媒體,2017年度最具價值科技&營銷自媒體,全網粉絲數超百萬,全網原創文章總閱讀5億+。由知名互聯網分析師劉濤先生主筆,精選分析最新最熱營銷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領域深度獨家觀察。劉濤是知名策劃人、社會化營銷專家、病毒營銷研究者,“基礎激活”理論倡導者,歡迎大家關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記得之前在一個關於所謂“黑稿”提問的回覆中,我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企業在危機處理中,不要動不動就把批評文章歸結為對手的黑稿。只要沒有捏造、誇大事實,任何個人和企業都有批評的權利和自由,競爭對手也不例外。

人無完人,同樣企業也會有出現問題的時候。此時,企業應該抱著用戶利益至上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對於外界的批評和意見,企業都應該給予尊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回到微信和支付寶互懟的事件上看,先是微信對外解釋時直接對比了友商支付寶,然後是支付寶利用了微信支付的一個事件,對其進行挖苦諷刺。這種做法雖然在微信看來有些落井下石,感覺非常不爽,但並不違反法律。微信對此的表現其實也還好,沒看到它進一步反擊對手的動作。

微信之所以上了新聞,是因為一個用戶誤轉賬給別人,尋求微信官方幫助提供收款者的個人信息被拒。從產品功能上來,微信關於保護用戶隱私的大原則沒有錯,但出現意外事件如何幫助用戶挽回資金損失,也是服務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這次事件,微信意識到了不足,並做出了相應的改變,也將有利於今後完善服務。

因此,我倒是覺得這件事情挺好。微信和支付寶互懟,目的都是討好消費者,讓消費者在互懟中瞭解更多的產品知識和相關行業資訊。這將有利於促進市場競爭,提升產品功能和服務,最終有利於消費者。


【螞蟻蟲】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為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


螞蟻蟲


先說一下事情的經過吧,可以說,原本這是一件非常普通事。

就是廣東中山工作的一位黃先生通過微信支付給表妹轉錢的時候,將8.75萬元轉到了一個和表妹暱稱相同的好友那裡。等黃先生髮現轉錯的時候,想要找對方要會錢時,對方卻拉黑了黃先生。

8.75萬還是不是個小數目了,黃先生找到微信支付的客服尋求幫助的時候,被告知匯款已經到了對方的賬戶,需要自己去協調,並且,由於涉及用戶隱私,微信方面無法想黃先生提供收款人的任何信息。

但是,猶豫微信好友使用的並不是真實姓名,所以黃先生報警時,又被要求提供對方的真實姓名,不然公安、法院也不知道應該找誰。

這些黃先生就沒法了,只有求助媒體,於是乎這件事情就被報道出來。

到底是支付安全重要,還是用戶隱私重要?

當廣大的網友正在這件事情上熱議的時候,甚至將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安全的措施進行對比的時候,微信官方跳出來對這件事做了一個回應,讓本來是勢均力敵的兩派一下子不淡定了。

“微信與支付寶兩款產品的基因不一樣,設計產品的出發點不同,不能簡單對比。支付寶是基於電商,基於交易的,我們本身是一個社交的平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大家使用的頻率更高。”

此話一出,就連支付寶都坐不住了。本來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莫名其妙把我拉下水,那我就只有懟一下了。

於是,支付寶官方發表評論說:“保護隱私”就是沒法保護錢的安全?對不起,我們比較笨,沒領會這個精神。

同時,還就如果在支付寶上發生類似事件應該如何處理發佈解決方案。

要說,在這件事上,微信支付的做法本來就收到了很多人的詬病,在事態還沒有平息,用戶在對自己的支付安全表示疑慮的時候。

這位微信支付的公關站出來說這麼一句毫無人情味+推卸責任的話,並不能平息整個事態,而且還是火上澆油。

甚至上本來是支持微信的用戶們都因此粉轉黑。

其實,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在轉賬的時候,都會有對方實名的一個提醒,不同的是,如果是好友,支付寶是將對方的全名展示給用戶,而微信只是展示姓名的一部分。

這在交互上本沒有太多的詬病之處,當然,這樣肯定就會提高用戶轉賬是錯誤的概率。對於使用網銀的用戶肯定都瞭解,我們在使用網銀支付的時候,是需要輸入對方的真是姓名、賬號和開戶行的(現在很多網銀,即使開戶行錯誤也無所謂),如果信息輸入錯誤,那錢就會被退回。

支付寶在對好友轉賬時,是會顯示對方全名,在對陌生人較大額度轉賬時,就需要輸入對方的全名才會允許轉賬,這一點是做得不錯的。

但是微信在這種細節的支付安全上就做得不太好。

當然,做得不周到沒有關係,關鍵就還是在於,出現這樣的錯誤以後的處理方式。

而微信的處理方式也十分的暴力,基本上所有的回覆就一個點“和我沒關係”。

這種態度是比銀行還惡劣,至少銀行發現用戶轉賬時有異常,都會詢問一下是轉給誰的,不要被騙。

騰訊還是需要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才行,當然,騰訊你的公關部門一直就是豬隊友,感覺還是換了吧。


會技術的葛大爺


這個事情的起因是有媒體報道:廣東中山的黃先生通過微信給他的表妹轉了9萬塊錢,結果沒注意轉錯給微信的其他好友了,結果對方拒絕退還這9萬塊錢,騰訊又不願意提供對方的姓名和身份信息,導致去公安局和法院都沒辦法立案,錢就這麼要不回來了。

本來這個事情就是簡單的用戶和微信之間在扯皮,微信配合公安機關提供收款者的具體信息,然後交由公安機關去追繳這筆錢就完了。但是公安機關也有自己的辦事流程,你連名字都不給我,我怎麼給你立案?這就陷入了死循環,作為苦主的黃先生就只好求助媒體。

卻沒想到,微信自己的事情尚未解決,其工作人員卻在接受央廣網媒體採訪的時候稱:“微信與支付寶兩款產品的基因不一樣,設計產品的出發點不同,不能簡單對比。支付寶是基於電商,基於交易的,我們本身是一個社交的平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大家使用的頻率更高。”

言下之意,就是微信的做法不僅沒有錯,反而是對用戶隱私負責,甚至還把支付寶踩了一腳,暗示支付寶不注重用戶隱私。這下支付寶可不幹了,

其官方賬號轉發了央廣媒體的報道並評論:官“保護隱私”就沒法保護錢的安全?對不起,我們比較笨,沒領會這個精神。

支付寶官方還表示:“支付寶轉賬給陌生人,一定金額以上是需要輸入對方正確姓氏校驗成功才可完成轉賬。要是支付寶好友之間已經轉錯賬了,可以撥打支付寶客服電話95188,在不透露對方隱私的情況下支付寶小二會直接聯繫對方,協商幫助找回(不能保證一定可以)。說起來我們確實比較蠢,沒法那麼灑脫。”

說到這裡,不得不感嘆騰訊的這位公關實在是水平堪憂,明明是和用戶雙方的事情,為什麼要把支付寶給拉下水?平白無故的炒了這個事件。

根據我的瞭解,微信在轉賬過程中,只會顯示對方姓名的最後一個字,前面都用*號來代替,如果轉賬的時候沒有留意,或者轉賬雙方名字最後一個字恰好是相同的,那麼的確有轉錯的可能。

而支付寶在轉賬過程中,一定金額以上是需要校驗對方姓名的,所以大額轉賬基本上不會出錯。

其實這個事情,微信和支付寶都有自己的道理,微信是做社交的,自然把用戶個人隱私看得比較重要。而支付寶是做金融的,肯定是把用戶財產看得更加重要。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還是覺得支付寶的轉賬流程更加合情合理。因為用過銀行轉賬的網友應該都知道,在轉賬是無論金額大小,都是要填入對方姓名,甚至開戶銀行具體名稱的,如果這兩樣對不上,資金就會被退回,從而保證了轉賬不會出錯。銀行的這一流程用了這麼多年,就是為了避免類似糾紛的發生。

而微信不僅簡化了轉賬過程中姓名驗證這一重要步驟,還在用戶發現轉賬出錯之後,拒絕提供對方賬號信息,這就有些不合情理了。畢竟9萬元不是小數目,任何人都不會隨便轉給連姓名都不知道陌生人。

退一萬步講,就算騰訊處於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拒絕透露對方的姓名,也應該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確實是轉錯了,就應該經由公安機關來追討這一筆賬款。如果經公安機關調查雙方存在經濟糾紛的,則交由法院來決定這筆錢的最終歸屬。

用戶通過微信轉賬是出於對騰訊平臺的信任,騰訊不應該用“保護用戶隱私是底線”這種說法,來拒絕履行一個金融平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貓眼看數碼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這樣的“硬”碰瓷現象不在少數,特別是是競爭對手陷入危機時,公關團隊就會採用譏諷、添油加醋、甚至是“黑手”等方式“落井下石”。

在商言商,商業競爭本身是正常現象,只不過在“輿論戰”前,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里,往往是競爭對手凸顯自己的關鍵時刻,一旦競爭對手陷入泥潭,就會採用“推一把”的策略,來彰顯自己的優勢。

這一次微信與支付寶的碰瓷就是典型的例子。本來不關支付寶任何事情的事,經過媒體報道後,“拔蘿蔔帶泥”撤出了支付寶,這是硬要競爭對手“陪葬”的感覺。

作為中國數一數二的互聯網企業,與騰訊相匹敵的阿里巴巴集團,哪能咽得下這口氣,既然“你硬拉我入坑”,那麼我就“給你傷口上撒把鹽”,相互看著痛苦就好受了。

事實上,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真還沒有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洩漏用戶隱私,也沒有誰敢保證十全十美地保護用戶安全。不管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還是微信。

這一次微信與支付寶的“掐架”,不外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各自揭各自的短,這反應了整個互聯網在用戶隱私和安全方面的脆弱,甚至是不負責任,各打五十大板都不為過!


唐氏二少


首先我們來看看“互懟”的由頭:近日,一廣東用戶通過微信轉賬時,因不知對方真實姓名和賬戶信息,不小心轉錯近8萬元且無法追回。

騰訊公關部相關人員對媒體回應表示:“支付寶是基於電商,基於交易的,我們本身是一個社交的平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大家使用的頻率更高。”

今日,支付寶官方賬號評論道:“‘保護隱私’就沒法保護錢的安全?對不起,我們比較笨,沒領會這個精神。”隨後,支付寶官方賬號轉發並表示“沒法那麼灑脫。”

事件一出,引發了用戶對於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平臺的產品對比。就兩者在“支付交易”時所存在的區別,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讓人無法忽略的問題。

以微信為例,在支付時,所顯示的窗口信息如下:

社長認為這樣的設置無疑存在一個巨大的bug:若好友同名不同姓,又該如何區分?微信這樣“灑脫”的設置,不禁讓人細思極恐。

同樣是“支付交易”時顯示的窗口信息,支付寶顯得更為細緻了。用戶在支付時,窗口信息則會顯示對方的完整名字信息。

此外,支付寶的姓名輸入能夠自動識別,對資金的轉出有“一級的防備作用”。若收款人賬號與姓名不相符,系統則會自動提示“信息有誤”。

微信聲稱“是一個社交的平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可微信如此“懟”支付寶,實在是支付寶“躺槍”。試問,若在支付交易時,資金安全都無法保證,這樣的隱私保護又該讓誰來負責呢?


AI財經社


做為支付工具,不論產品基因是社交,還是電商,安全都是共同要求。

其中,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而言,安全的要求既有資金安全,也有信息安全。

因此,所謂微信和支付寶互懟,說到底都是要做好信息和資金安全保障工作。

其中,信息安全包括信息收集、使用和存儲都需要規範,也包括收集的信息的適當性問題,不收集不應當收集的信息,給用戶提供權限管理菜單等,這些也是《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

而雙方互懟的背景,可能也和誤轉賬操作資金迴轉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由於雙方的場景不一樣,對於異常轉賬的識別和判斷,微信可能確實存在難以識別的問題。

這其實是給雙方提出了共同的要求,比如,對於誤轉賬後,平臺如何介入,幫助用戶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或糾紛。



李俊慧


微信和支付寶互相看不對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未來有這兩家公司互聯網將會更精彩。這兩個互聯網大佬企業為刀俎,反正我們這些用戶都是為魚肉,只需安靜吃瓜坐等精彩瞬間即可。

作為騰訊公關部人員突然發難說,咱是社交平臺對用戶隱私保護更嚴格,所以在金融交保護上也更安全。

支付寶當然毫不客氣,做金融的對錢保護不安全?exscuse me,我理解不來。

估計銀聯、網聯、四大行全部在吃瓜,不然觀點會跟支付寶一樣,做金融的無法保護錢的安全?咱也同樣理解不來呀。

這裡我就有話說了,支付寶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這樣的標語“你敢付我敢賠”。微信有木有?銀行有木有?

而微信我只有看到過這樣的新聞:女子被搶手機損失5萬,微信不賠,而支付寶則全額賠付(此新聞很多平臺已被公關)。關鍵詞是“成都、手機被搶、5萬、賠償”。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真要搜索一下比較,差距真的太大了。吹牛前也煩請打下草稿。用戶很多都不是小孩子,何必呢。

之前和某電視臺節目《演員的X生》鬧得沸沸揚揚的袁X都發微博如此看待。雖然有些事不見得是真,但難免讓人心裡長根刺。


阿呵IT數碼


我自己就有過親身經歷,保護隱私 v.s. 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這件事情上微信做的的確不如支付寶。


先回顧一下發生的事情:最近一位廣東用戶不小心將8萬元通過微信轉給了一個陌生人,聯繫騰訊客服後答覆稱:“該筆資金已經進入對方零錢,資金支付成功後無法撤回,您可與好友聯繫協商退回。”


我最近就遇到了一模一樣的事情,家人不小心把一萬元轉給了微信上一個以前添加的陌生人,對方沒有把我們拉黑,但是發消息不會。聯繫了騰訊以後客服說為了保護對方的隱私不能提供手機號碼等聯繫方式,騰訊也不會出面溝通,建議報警,只有在司法機關受理案件的前提下才能配合,否則只能自己協商;報警了之後警察說這不屬於網絡詐騙無法立案,建議找騰訊的幫助。


兩邊皮球一踢以後這件事情就變得無法解決,最後運氣還算比較好,通過和對方軟磨硬泡了大半天最終還是拿到了退款,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體驗非常不好,有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


相比之下,支付寶在這方面的措施更多地站在用戶的角度。支付寶轉賬給陌生人,一定金額以上需要輸入對方姓氏校驗成功才可完成轉賬;要是支付寶好友之間已經轉錯賬了,可以撥打支付寶客服電話95188,在不透露對方隱私的情況下

支付寶小二會直接聯繫對方,協商幫助找回。雖然不能保證一定可以,但至少支付寶願意承擔更多責任,為用戶做出多一些的努力。


雖然說騰訊保護用戶隱私的舉措無可厚非,轉賬出錯本質上也不止騰訊的問題,但是否願意多為用戶著想,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和企業的價值觀密切相關。雖然微信也有一個“到賬延遲”的功能,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而出現了問題都讓用戶自己去協商的話,微信支付用什麼來說服用戶它比支付寶更安全、更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