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才成立的大学,你敢去读吗?


高考来袭,很多考生心中都有他们为之奋斗的大学。

同桌跟你说要争取考入"清北复交浙科南",你就会觉得他将来一定是个栋梁之才;

有些同学说自己的分数希望能报读个财经类、理工类的院校,以后好就业,你也会觉得他思路清晰;

但要是有好友跟你说,自己的志愿是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你或许会担心他,毕业后如果不做学术,是否会拼不过读社会大学的。

而这位同学的亲戚可能会首先包围ta, 频繁地提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是个大学?

————

社科大/国科大,了解一下

其实,资深考研党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绝不陌生,它们的研究生院就是个既非985也非211的外挂一般的存在。虽然"双非",却享受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渥的学术资源,实力不虚清北,愿景是成为国内最纯粹、最理想主义的顶级学府。

去年五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下称"社科大")成立,并整合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本科教育资源,暂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政法学院等八个学院,在高考后招收了本校第一批本科生。首批本科生390人,而在校研究生和硕博导师都超过2000人,真正的"教授比学生多,研究生比本科生多"。

2017年才成立的大学,你敢去读吗?

而早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就已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下称"国科大"),并在两年后开始招收本科生。首届本科生332名,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

在这两家"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大学里学习,不仅可以坐拥国家重点学科培训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资源,也享受着与大部分普通高校区别开来的独特人才培养方式。

2017年才成立的大学,你敢去读吗?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科技大学采用了学术导师制和小班制的培养体系,希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终身科学事业。社会科学硕士也采用类似的指导模式。每个"本科生导师"只负责将两名学生带到五名学生。这些导师中有不少是国家长江学者、"1000人计划"候选人、国内外学术界领袖。

基于"科教一体化"和"大整合"的思想,两所学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注重培养科研能力,并与边疆地区有计划的联系。主题字段。在过去的四年里,学校可能不期望学生必须交出他们的99%的就业率,但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无论他们是留在学校还是出国。

以社会科学为例,学校与英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有合作关系,在本科教育中有联合培养、双学位和海外学习。通过学校组织的项目出国留学并不难。

-

读大学真的很好吗?

听到这里,你渴望阅读吗?等一下,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年轻人怎么会有问题?如果你不是仰望星空的习惯,纯粹的学术活动可能会把你置于地面。

在时代的发展中,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即使一所大学有一栋大楼和一个主支撑场景,似乎还不够。大学应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大学精神和丰富的校园文化。

谈到这一点,这两所大学有些尴尬。例如,中国的大学一直喜欢炫耀自己的地理位置。

中山大学校歌的第一句话是:"白云山高,珀尔里弗长,我们学校直立。"

清华大学的校歌读到:"西山是蓝的,东海是无边无际的,我的学校是庄严的,中心是崇高的。"

武汉大学的校歌读到:"在东湖岸边,在罗家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校。"

社科大学主校区位于北京房山区良乡高等教育园区。是的,那是房山区的五环,"一环比第四环多"。所以,学校的歌曲必须写,"啊,五个戒指,你超过四个戒指?"

国家理工科本科生基本上在玉泉路、石景山区、北京、玉泉路等地的百度地图上显示,驶入城市需要22.5公里,通过34个红绿灯。

当然,在正能量的方向上,这可以锻炼你的意志力、行动能力和真诚BLA BLA BLA。但是当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可能忍不住要折磨自己:我该上哪一个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