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雞種蛋孵化技術-孵化機篇

珍珠雞種蛋孵化技術-孵化機篇

1. 加強珍珠雞種雞的飼養管理

珍珠雞種雞飼料及微量元素的組成不僅影響珍珠雞的產蛋量和健康狀況,而且影響受精率,因此,種雞的營養物質要全面,飼餵技術要講究。應選擇體健、生產性能高的公雞和產蛋性能好的母雞進行交配,同時要避開血緣關係,以避免造成近親繁殖。種雞雌雄配比應掌握在3~6︰1左右。公雞配種1年以後,精力會有所下降,母雞也有類似狀況,因此,種雞的世代間隔為1年。一般採用老公雞配新母雞,或新公雞配老母雞,或新公雞配新母雞的辦法相配,以利於提高配種率與受精率,從而提高珍珠雞種蛋孵化率。

2. 選好種蛋

(1) 種蛋的來源

種蛋應來源於公母比例恰當、高產健康無病的雞場。一般情況下,選留種珍珠雞春、秋季產的蛋,其受精率比冬夏要高,新齡雞蛋比老齡雞蛋受精率要高,孵出的後代體質也好。

(2) 種蛋的規格

種蛋的大小和形狀要合適,其正常應為圓錐形,顏色為淡褐色花斑。選擇開產2周後的受精蛋,要求蛋重38~45g,其橫縱軸之比應為1︰1.4左右。過大、過小、過圓、過長、沒有斑點的白殼蛋、沙皮蛋、畸形蛋、薄殼蛋、裂殼蛋、嚴重汙染的蛋,均不能用作種蛋孵化。

珍珠雞種蛋孵化技術-孵化機篇

鑫協小型孵化機

(3) 種蛋存放時間

種蛋存放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影響胚胎的生長髮育而造成損失。一般存放時間不宜超過5~7天,夏季3~5天,冬季可延至12天左右。其存放時的適宜溫度10~16℃,不宜超過24℃,否則胚胎開始發育,入孵時會因胚胎老化而死亡。空氣的相對溼度為70%~75%,通風要良好。種蛋存放時應大頭朝上,以保持氣室呈正常狀態。

3. 嚴格消毒

(1) 孵化室及孵化器的消毒

孵化室和孵化器在孵化前1周進行嚴格的清理消毒,可用甲醛溶液燻蒸消毒,用甲醛溶液14ml/m3,高錳酸鉀7g/m2,孵化室燻蒸24小時,孵化器燻蒸30min。

(2) 種蛋的消毒

珍珠雞種蛋最好消毒2次,1次在入庫時,另1次在入孵前。可用甲醛溶液燻蒸或用0.02%的新潔爾滅溫水溶液噴灑蛋面進行消毒。

4. 控制好溫度和溼度

(1) 溫度

由於珍珠雞蛋比家雞蛋小,蛋殼較厚,因此珍珠雞蛋的孵化溫度應比家雞蛋的溫度略高些,溫度可採取前高後低的控溫方法。

(2) 溼度

珍珠雞蛋雖然不大,但蛋殼佔整個蛋的重量比家雞蛋高5.2%,尤其在孵化後期,由於蛋殼較厚,加大溼度的作用使蛋殼的碳酸鈣在水和空氣中二氧化碳作用下,變成碳酸氫鈣,使蛋殼變脆,利於雛雞呼吸及出殼。溼度過高或過低,均對雛雞不利。溼度過高時,影響蛋內水分正常蒸發,雛雞卵黃吸收不好,腹大,臍部癒合不良;溼度過低時,蛋內水分蒸發過多,胚胎與殼膜發生粘連。孵化時應特別注意防止高溫高溼和高溫低溼,孵化溼度以兩頭高中間低為宜。一般孵化1~8天,相對溼度60%~65%;孵化9~18天,相對溼度55%~60%;孵化19~23天,相對溼度60%~65%;孵化24~28天,相對溼度65%~70%。

5. 合理通風

氧氣對於胚胎的發育起很重要的作用,孵化前幾天,胚胎對氧氣的需要量很小,僅利用蛋中的氧來進行氧化過程就夠了,隨著胚胎的發育,需氧量逐漸加大,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如果胚胎內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時,胚胎髮育減緩,死亡率增加,因此,通風換氣是很重要的。首先孵化室應每天換氣3~4次,保持室內的新鮮空氣能流動。孵化機在胚胎髮育初期開啟風門1/4,中期1/2,後期3/4~1。

6. 做好翻蛋、涼蛋、照蛋及落盤工作

(1) 翻蛋

可改變胚胎位置,防止粘連,使胚胎受熱均勻,因此,孵化過程中必須經常翻蛋。一般每2小時翻蛋1次,翻蛋角度為90°。翻蛋時要注意輕、穩、慢,防止引起蛋黃膜、血管的破裂,或尿囊絨毛膜與殼膜分離,而導致胚胎死亡。最後3天停止翻蛋。

(2) 涼蛋

涼蛋可促進珍珠雞胚胎進行氣體交換,排出蛋內積熱,否則會造成胚胎死亡。涼蛋要根據蛋溫而定,一般在入孵15天開始,每天2次,每次5~20min,入孵24天后,每天2~3次,每次15~30min,以蛋面溫度降至30~33e為宜。

(3) 照蛋

由於珍珠雞蛋殼較厚,且帶有斑點,因此,要求照蛋器要光源集中,光照強度高。孵化過程中照蛋3次,頭照在入孵後的6~7天進行,主要是除去無精蛋及中死蛋。第2次照蛋在入孵後的12~13天進行,主要除去頭照漏檢的無精蛋及中死蛋。第3次照蛋在入孵後的23~24天,除去死胚。

(4) 落盤

孵化至24天落盤,將蛋架上的蛋移到出雛盤中,落盤動作要輕、快、穩。同時,應注意胚胎自身產生的溫度出現超溫現象,必要時可用36~40℃溫水每天噴灑蛋面2~3次。

7. 把好出雛關,及時人工助產

珍珠雞蛋殼厚而硬,不利雛雞出殼,因此,孵化至24天后,應每天加大溼度,可用36~40℃溫水每天噴灑蛋面2~3次,待涼幹後繼續孵化,這樣有利於雛雞破殼,從而減少出雛期的死胎。出雛期間,視出雛情況及時將絨毛已乾的雛雞和空蛋殼撿出,一般是出雛達30%左右撿出第1批,出雛達60%左右撿出第2批,最後撿出剩餘雛雞。對於少數難以出殼的雛雞,可人工助產破殼。如破殼已過1/3,內膜發白且溼潤,血管清晰並充血,即應進行人工助產,要膽大心細,不能撕斷血管,造成死亡。如破殼超出1/3而絨毛髮黃、發焦,有的發乾,包住胚胎,可用37~40℃的溫水溼潤後再進行剝離,當雛雞露出頭後,估計自行可以掙脫出殼時,應停止手術,讓其自行出殼。每次撿出的雛雞應及時分放在雛箱或雛藍內,置於35~37℃的暗室內,讓雛雞充分休息。放置雛雞的雛箱或雛籃底部不能是光滑的,以免雛雞兩腳臂叉拉傷,造成傷殘雞。

珍珠雞種蛋孵化技術-孵化機篇

鑫協中型孵化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