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学院构建“金字塔创业教育模式”形成创业教育“有机生态链”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构建五位一体的“金字塔创业教育模式”,形成全方位创业教育“有机生态链”

为实施全程化创业教育,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金字塔创业教育模式”:基于个体的创业教学→基于团队的创业方案设计→创业模拟经营→创业实体孵化→创业后续支持。从在校生的创业教学,到创业校友、校外专家的信息反馈和参与创业教育的改进,形成了全方位的创业教育循环闭合系统。

一、基于个体的创业教学,全方位培育创业基因

学校规定所有本科生都必须完成创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并取得创业必修学分。其中1个学分必须通过《创业学》的学习获得。本课程是学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时总数16学时,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作为“导入期”的重要教育内容,课程的焦点应放在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概念植入上。其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引发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普及创业基础知识,指导撰写创业计划书。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以下原则:参与性原则,肯定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2006年至2013年,课程使用锦城学院的自编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教程》。2014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学教程:理论与实务》成为教学教材。教材内容以创业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课程简明、全面地介绍创业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应对方法。

二、基于团队的创业方案设计,多层次提升创业素养

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并顺利通过考核,学生便可获得1个创业教育必修课学分,接下来学生便要通过合作撰写合格的创业计划书来获得另外1个创业教育必修课学分。这一教育活动的实施平台为学校一年一度举办的“锦城学院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赛由校大赛组委会主办,并设立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具体负责赛事的各项组织工作。目前,学校共成功举办十一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近5万人次学生参加了比赛,产生了6000多份创业方案。在这里走出了外国语学院2011届日语专业校友“草莓西施”、最美村支书——戢静艳,“锦城养牛郎”、青年创业导师——罗斌,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农场创造者——罗森等优秀校友。

三、创业模拟经营,立体化导入创业实践

“学生模拟经营”是锦城学院采取的创业实践教育途径。其核心内容是:在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创业团队创办“学生模拟公司”,通过在校园内开展模拟经营活动,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检验之前学习效果,提高创业实操能力,培养创业综合素养。学校和模拟董事会指派专门的创业指导教师指导每一个学生模拟公司的创办和运营,并且对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评价,向合格者颁发“创业实训证书”。对于表现优秀者,学校给予额外奖励。此项评价的指标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业绩考核;运营评估;客户评价。

四、创业实体孵化,宽领域提供创业服务

创业孵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项目孵化:主要针对学生创业团队设计的具备市场开发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帮助与支持,促进其早日实现市场化;二是创业团队孵化:强化创业团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完善团队素养的同时,培养团队个性,使其成为优势互补、相互信任、勇于担当的创新型工作团队;三是创业管理实训:学校大力发展创业管理实训,依托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项目、社会实践、管理实习等平台,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机会。

五、创业后续支持,多渠道给予创业指导

创业后续教育有两大功能:后续支持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在后续支持方面,首先是创业指导教师的后续指导,由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指导教师担任,根据他们对学生特点的经验判断,继续给予其指导与支持,帮助创业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其次是校外专家的后续指导,由学校联络的政府、企业界专家担任,他们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从创办企业向发展企业、壮大企业过渡,拓展创业教育内容。再次是创业校友返校开设校友创业论坛,通过个体创业事迹、经验的总结,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改进学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在信息反馈方面,创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后续支持,评价学生的社会兼容性,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完善提供最直接的经验反馈。邀请的校外专家也能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文/李秀锋、赵小丽、温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