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我寫《原本大學微言》,講一個重點的問題

南懷瑾:我寫《原本大學微言》,講一個重點的問題

南懷瑾 2011年 對學生家長講話-《二十一史記初的前言後語》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中國傳統文化同佛法一樣,把上至天子皇帝,下至庶人普通老百姓,都看作是一個人,都要先以這個文化做根本,這就叫內養之學,佛家稱之為內明。

南懷瑾:我寫《原本大學微言》,講一個重點的問題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沒有做到這個根本學養,只求外面的知識,那是捨本逐末。換句話說,一個人沒有內聖修養的工夫,卻想齊家治國平天下,沒有可能的!所以這些內容大家必須仔細參究,他本身就是一個大悲咒。

南懷瑾:我寫《原本大學微言》,講一個重點的問題

預先知道自己死的時間,這叫做“預知時至”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知,就是知性,剛才大家問生死問題,我講世界上有些修行人,預先知道自己死的時間,這叫做“預知時至”,這就是知性問題。知性修養好了,打坐工夫有定力了,知性就清明;知性清明誠懇,意誠了,一念專一就會有神通。儒家《中庸》也告訴你可以有神通,“至誠之道可以前知”,達到誠意正心,什麼都可以預先知道了。

南懷瑾:我寫《原本大學微言》,講一個重點的問題

我寫《原本大學微言》,講一個重點的問題

我有一本書,昨天講過的《原本大學微言》,大家都說看我的書,都喜歡學佛打坐,如何盤腿修行,這個是末,不是本,本是“修心養性”四個字。儒家講修心養性,學佛的叫明心見性,道家神仙叫修心煉性,都是一個道理。

我寫《原本大學微言》,講一個重點的問題,大家回去找這本書看一看,這些修養工夫都在上面,我講如何知,如何誠意,如何修身,花了很大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