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儒釋道都追求這一心,馬雲常用這一點來教導別人!

南懷瑾:儒釋道都追求這一心,馬雲常用這一點來教導別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卷第十九:“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晉譯《華嚴經·梵行品》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南懷瑾:儒釋道都追求這一心,馬雲常用這一點來教導別人!

《華嚴經》作為在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被譽為“經海”,而在經中提到的“初發心”被後世在引用時,總結成八個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而這八個字也多被簡化為“不忘初心”。

南懷瑾:儒釋道都追求這一心,馬雲常用這一點來教導別人!

昨天看到白巖松講他在墨西哥所聽到的一則故事,“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快,靈魂被落在了後面。”這句話說得太玄妙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當我們離開象牙塔走上社會以後,各種壓力紛沓而至:就業的壓力、升職的壓力、結婚的壓力、買房的壓力、教育子女的壓力、創業的壓力、贍養父母的壓力……,在這些壓力之下的我們,埋頭疾馳,無暇回首。

南懷瑾:儒釋道都追求這一心,馬雲常用這一點來教導別人!

馬雲在很多場合都提到過“勿忘初心”這四個字,在當時的一個創業類電視節目中,馬雲也曾語重心長的對一位選手說:“

人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

在人生這條路上,有的人走著走著就誤入歧途,或犯下錯誤鋃鐺入獄,或貪戀美色妻離子散;如果在面臨方向抉擇的時候,我們能停下腳步回首看看當初的我們,回想我們那時的夢想,也許就不會走入迷途。

南懷瑾:儒釋道都追求這一心,馬雲常用這一點來教導別人!

南懷瑾先生說:“中國儒釋道三家,有個名稱叫做永遠保持‘初心’,就是最初在開始的那個心理狀況,人能夠永遠保持‘初心’,很純潔,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染汙。”在做人做事的過程中,

不忘夢想,不忘初心,心中就有一個準繩,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才能具備面對逆境的樂觀和從容,面對順境的謙慎和理性,才能迎來成功!

在一次講座中,南懷瑾先生說:“最初的就是最後的,學佛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最平凡的也就是最高深的。老子也告訴我們‘慎終如始’,青年同學們對這幾個字要好好記在腦海裡,這是一生成功的大原則。”

馬雲回首這些年的創業歷程,直至今天獲得了這樣的成績,感慨地說:“在這個利微艱苦的行業,你要永遠要用你當初創業的心態去做人做事。”

南懷瑾:儒釋道都追求這一心,馬雲常用這一點來教導別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推翻大明王朝的闖王李自成因貧苦而起義,為了改變天下勞苦大眾的悲慘狀態而與明軍艱苦鬥爭。在起義的十幾年中,他多次陷入絕境,卻寧死不忘初衷。對初心的堅持讓他成為一方霸主,成為霸主之後卻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貪圖榮華富貴,生活奢靡,最終導致大順土崩瓦解,自己倉皇而逃。

我們像一滴水一樣,在社會和時間交織的河流中被裹挾這不斷前行,沒有時間去欣賞沿途的美景,更不曾審視如今的我們是否如當初所期待的一樣。生活很艱難,身體常常疲憊,但是絕不能忘記當初為何而出發,只有這樣的我們,才能成為當初我們想要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