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华老书记的豪言壮语,燃!

秦振华,曾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人物之一。他一辈子都在基层“跌打滚爬”,与当地人民一起锻造了张家港精神。最近,他在《群众·大众学堂》刊文,深情讲述改革故事。以下为文章摘编。

秦振华老书记的豪言壮语,燃!

回顾过往,我这一生做了许多事,其目的也就四个字:发展、富民。

替老百姓做事,他们满意,我也就知足了。

1

只要真心干事情,就肯定能干好

我是穷苦家庭出身。因为家贫,小学毕业我就辍学了。16岁到福前供销社工作,当营业员,18岁组织上发展我入党、当经理。

1978年,我被任命为杨舍镇党委书记。当时的杨舍就像农村一个较大的集镇,一条狭窄的街道,用不了一支烟的功夫就走完了。

我在第一次镇、村两级干部大会上,就向党员干部打招呼:我把丑话放在前头,我这里的饭不好吃,要扎扎实实地替老百姓做事;那些东吃西吃的,东窜西窜的,捞捞刮刮的,吹吹拉拉的,糊糊塌塌的,在我这里统统吃不开,不要想有市场,要是让我碰上了,别怪我不客气。

我一直认为,只要真心干事情,就肯定能干好。从治理和改造露天厕所开始,我大刀阔斧、敢抓敢管,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集体经济振兴。全镇上下精神振奋、奋力拼抢,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在苏州市166个乡镇中排名第一。

2

必须样样事要比别人超前一步,否则就没有机会跟人家竞争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我接任张家港市委书记。

当时我已经56岁了,充其量也最多干一届。我给自己和给张家港的定位是:必须样样事要比别人超前一步,否则就没有机会跟人家竞争

冷静分析了全国的经济形势以及苏南周边县市的发展态势后,我在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喊响了两句话。

一句话是“三超一争”,即“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

另一句话是弘扬“张家港精神”。我们提出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这16个字的张家港精神。

当时国家要在江苏建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我意识到张家港的机遇来了。但省内有此想法的不止我们一家,镇江港、南京港、南通港的条件都要比我们好,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先下手为强”。

于是我们召开4000人大会,在3个月内完成区内1284户拆迁,160天建成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级化工码头,6个月完成区内“五通一平”,9个月保税区封关运行,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张家港速度。

秦振华老书记的豪言壮语,燃!

3

我算的是大账,看到的是大局

事情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

建设张杨公路时,人们对这项“太过超前”的工作议论纷纷,认为是“瞎搞,上面要来查了”。

我说:“我们抢开放,抢项目是算大账,人们不理解,但我看准了,就拼命抢、大胆干。张杨公路不仅仅是一条公路,而是一个通向保税区的重大交通枢纽。我算的是大账,看到的是大局。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事业、有利于百姓,就大胆地干、大胆地闯。”

在市委常委会上统一意见后,我们顶住了种种怀疑和非议,克服了资金严重短缺、工程量浩大、施工难度极高等各种困难,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条双向八车道的高等级公路,创造了一个奇迹。

4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

1993年,中央开始宏观调控和经济调整,有人举报张家港违反国家宏观调控,乱集资、乱拆建等,很多人认为我出大问题、“要抓起来了”。

但我坚持“宏观调控是调低不调高,调劣不调优,调内不调外,张家港不是搞‘大跃进’”,响亮喊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不发展死路一条”,始终咬住发展不动摇,有问题到现场当场拍板解决,资金困难政府出面帮助解决,全市上下一条心,拼命朝前冲。

中央、省里及相关部门先后到张家港调查,查后都说:“真是不可思议,项目都是好的,借来的钱来龙去脉都很清楚,张杨公路建成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新上的一大批项目大多数都已经竣工了,有的已经产出了,形势是好的,没有半拉子工程。”

调查组回去汇报以后,中央和省委都肯定了张家港,还在媒体上公开宣传,由此“查出了先进”,让张家港名声大振

5

实现城乡一体,才能说中国的农民真的翻身了

我出身于农村,深感百姓只有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抹平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才能说中国的农民真的翻身了

因此,我很早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提出“城市现代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港口国际化”的目标。

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创一流。我走了两步棋:一是带队去威海和珠海参观学习,并借鉴新加坡的经验,确定从本地出发,抓好小城镇建设;二是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我们请吴良镛等设计大师对张家港进行整体设计规划。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多次到张家港考察,他认为这里的城乡一体化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的转化,即由传统的、落后的小农意识开始向开放文明的城市意识转化;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并将这种转化称之为中国农村的一个奇迹,称赞张家港讲了大话、做成了大事、开创了大业

秦振华老书记的豪言壮语,燃!

6

我公开讲“大家向我看齐”

一个地方要想真正搞上去,说到底,要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

张家港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市委领导班子很注重自身建设。

我过去一直说,一个地方能否搞上去,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否自身过硬。领导干部要有一股正气,一股好的精神状态,遇事要有鲜明的是非观,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一切从简,自身从严,要敢于扶正祛邪,无私无畏,一个声音喊到底,干事创业不吃情。

我在市委常委会上公开讲“大家向我看齐”,带头苦干实干。

7

当干部没有什么级不级,工作干不上去就真“急”了

我们重点抓好“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

不是两手抓的书记,不是合格的书记;不是两手硬的书记,也不是好书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我经常讲“当干部没有什么级不级,工作干不上去就真急了”,“什么吃香不吃香,有了实绩就吃香”

在张家港,有政绩的人绝不埋没,平庸无能的人绝不重用,投机钻营的人绝没有市场。同时,坚持“腐败不除,经济难上”,坚决不容忍腐败现象的存在,即使是发展经济的能人,也不能违反这一底线。

秦振华老书记的豪言壮语,燃!

8

只要是出于公心、自己过硬,就没什么好怕的

按原则用人,也像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干部上,不易;下,更难。无数的矛盾纠葛,扯不清的人际关系,哭、闹、求情、要挟,啥名堂都有。

但不管怎样,为了张家港的发展,为了带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都要强力推进。

当然,具体工作还是要深入细致。我始终抱着这一想法: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者无畏。只要是出于公心、自己过硬,就没什么好怕的。

这就是一股正气,也是张家港精神的一种体现。

摘编自《群众·大众学堂》2018年第3期,原标题为《改革,为了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秦振华老书记的豪言壮语,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