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導言:對於絲綢之路為何沒落,比較大眾的說法是,奧斯曼在145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阻斷或壟斷絲綢之路導致絲綢之路的沒落,進而引發葡萄牙向大海探索尋求新航路,最終引發歐洲的大航海時代。然而早在14世紀,葡萄牙和來自亞平寧半島的探險隊便向海外探索,並在1336年重新發現了加那利群島,還先後發現了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並將這些地區標註在地圖上。當葡萄牙在1415年正式向海外進軍時,奧斯曼剛剛從安卡拉之戰中恢復元氣。當葡萄牙在1478年幾內亞海戰擊敗西班牙確立在南大西洋的制海權併為以後發現好望角和印度打下基礎時,奧斯曼也只是在1475年初步掌握了絲綢之路的北段,但那裡並不是絲綢之路的主幹,絲綢之路的核心尚在馬穆魯克王朝手上。同時地中海的制海權尚在威尼斯之手,當奧斯曼在1517年滅亡馬穆魯克王朝,掌握敘利亞和埃及後真正具備壟斷整個東西方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時,葡萄牙早在1498年就已經打破阿拉伯在印度洋航路的壟斷局面,並開闢了一條從卡利卡特港到里斯本的新航線,且在隨後的1509年第烏海戰就已初步掌握了印度洋制海權。也就是說奧斯曼真正具備控制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咽喉時,絲綢之路已經被葡萄牙開闢的新航路取代多時了。而此後奧斯曼長期致力於恢復絲綢之路(舊商路)打破新商路的貿易壟斷,並與葡萄牙在遠東展開了半個多世紀的大博弈。下面我來給大家簡述奧斯曼如何復興舊商路以及之後的進程。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歐亞傳統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舊商路)的中衰

1498年葡萄牙人從印度卡利卡特港開闢了一條新航路。並通過殖民莫桑比克初步獲得了西南印度洋的主導權,時不時的騷擾舊商路南段,對舊商路產生了不利影響。1506年,葡萄牙控制住了紅海出海口,阻斷了絲綢之路的南段,1507年通過攻佔霍爾木茲控制波斯灣截斷了中斷。同年又攻佔了馬喀斯坦,控制阿曼。1509年第烏海戰,葡萄牙擊敗了馬穆魯克、威尼斯等國組成的聯合艦隊初步掌握了印度洋制海權。1511馬六甲之戰後葡萄牙控制馬六甲,開始壟斷香料產地。

作為舊商路的受益者——威尼斯,一旦舊商路被阻斷,歐洲貿易中的重大轉運利潤就會落空。在1496-1498年,威尼斯每年從亞歷山大港進口香料1060-1200噸,從貝魯特進口270-420噸。但1501-1506年從兩地的年均進口量分別降至335噸和45噸。1504年,黎凡特的港口已經無香料可裝了。到1514年威尼斯不得不從里斯本購買香料。由於資源短缺,開羅1505年胡椒價格高達192杜卡特/英擔,是1496-1531年間的最高價格。在不到5難得時間裡,威尼斯的胡椒價格從42杜卡特上漲到80杜卡特。這導致威尼斯對香料貿易的壟斷難以為繼,商船不再定期出航。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威尼斯—東地中海貿易的崩潰,1496—1506 年( 平均每年,單位:噸)

1520-1550年代:舊商路貿易量的回升

奧斯曼帝國於1517年滅亡馬穆魯克,征服了敘利亞和埃及,基本控制了中東地區的舊商路。為了改變葡萄牙壟斷政策引起的舊商路貿易衰退的局面,奧斯曼帝國採取了一系列振興舊商路貿易的政策。為此1517年奧斯曼大力籌集遠洋艦隊,奧斯曼人與其他人一樣,不想殺掉轉口貿易這隻下金蛋的母雞”,“在東方想更多地分享南亞貿易”。為了打破葡萄牙的貿易壟斷,打通舊商路。奧斯曼帝國採取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同葡萄牙人在紅海、波斯灣和印度洋等幾個地區進行長期戰爭。為打通紅海商路,奧斯曼艦隊於1517年在陸上火炮的支援下擊退葡萄牙艦隊對吉達港的進攻。葡萄牙為應對奧斯曼的戰略,在1517-1520年頻繁派軍艦封鎖紅海。但在1520年代奧斯曼還是打破了葡萄牙的封鎖,此後舊商路香料輸入呈現出回升的趨勢。

1525年進行了驅逐紅海地區葡萄牙勢力的努力;1530年在亞丁建立直接控制權,加強了對紅海沿岸的控制。在打通波斯灣商路的過程中,奧斯曼帝國在1529年支持巴林民眾和巴士拉的統治者共同反對葡萄牙人,1534年佔領巴格達,1546年控制巴士拉。同時,奧斯曼艦隊摧毀馬斯喀特,炮轟霍爾木茲,在葡萄牙人的巴林堡壘旁建造要塞,迫使葡萄牙人於16 世紀50年代不再向巴林派出總督。在印度洋地區,1531年奧斯曼艦隊幫助古吉拉特擊退葡萄牙人的進攻,後於1538年和 1546 年圍攻葡萄牙人的第烏要塞。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16世紀在印度洋的奧斯曼艦隊

1530年左右,黎凡特貿易有所回升,但未超過1501年前後的水平。除了戰爭方式外,奧斯曼帝國也用和談方式以確保波斯灣商路暢通。在奧斯曼的軍事壓力下,1540年,葡萄牙人第一次提出和談請求。葡萄牙人建議由他們每年向巴士拉運送250至300噸胡椒,條件是奧斯曼帝國遵守葡萄牙的壟斷貿易政策; 奧斯曼帝國則主張由穆斯林船隻運送更多香料到巴士拉,並且實施印度洋貿易自由的原則,結果談判破裂。為了使波斯灣商路暢通,1546年奧斯曼帝國的巴士拉統治者同葡萄牙的霍爾木茲統治者之間進行談判, 並達成兩個港口間自由交易貨物的協定。在16世紀60年代初,奧斯曼大維齊塞米茲·阿里( Semiz Ali) 還邀請葡萄牙使節到伊斯坦布爾,重開關於雙方商人自由貿易的談判(後來因里斯本和果阿的反對而未達成具體協議) 。奧斯曼帝國和葡萄牙關於商路的多次外交談判取得了一些成果。

奧斯曼帝國復興舊商路貿易的第三項措施是與亞齊、法國等結盟並發展貿易。在亞齊的請求下,奧斯曼帝國對其進行軍事援助,為其提供了槍炮、工程師和其他軍事物資等。作為回報,奧斯曼帝國獲得了亞齊的香料和其他貴重禮品。對此,葡萄牙人無能為力,以至於最後還放棄了對印度洋的貿易封鎖政策。此外,1536年,奧斯曼帝國與法國簽訂《奧斯曼帝國與法國友好與商業條約》並結盟,其給予了法國商人商業特權;奧斯曼帝國還於1540年與威尼斯恢復和發展貿易關係。

奧斯曼帝國的第四項措施是改進舊商路的貿易制度和貿易環境。為管理紅海香料貿易,奧斯曼帝國於1525年頒佈新稅法,取消埃及以前的香料配額和價格壟斷政策,實行自由貿易的稅收制度,使國家政策“與商人的利益相一致,以便從香料貿易中獲益”。帝國還實行優惠的關稅政策, 歡迎基督徒商人來本國從事貿易活動。16世紀後期,奧斯曼宮廷對地方貿易的控制權有所削弱,私人貿易持續增長,進一步促進了舊商路的繁榮。在貿易環境建設方面,奧斯曼帝國打擊海盜,“為港口和陸路提供安全,修建和維護道路與旅館,給予當地商人相當大的貿易自由”,甚至派戰艦為香料貿易護航和直接參與香料貿易。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1552年-1554年奧斯曼發起一場海上遠征行動,旨在消除葡萄牙在印度洋西北部的勢力

在奧斯曼帝國實施各項振興舊商路政策的同時,葡萄牙的衰弱也是舊商路得以復興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首先,葡萄牙人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艦隊壟斷印度洋的所有貿易。葡萄牙在亞洲的人數最多時為6,000至7,000人。這些人要分散到前述的11個或更多要塞中,結果每個要塞的人數極為有限。因戰爭和航海中的自然因素如風暴、疾病等也帶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損失,自16世紀中期起,葡萄牙的印度洋力量已經不足以實施其壟斷貿易政策。其次,葡萄牙官員的腐敗是舊商路復興的又一因素。為王室商業利益服務和官員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導致一些葡萄牙官員同時為私人謀利。葡萄牙駐霍爾木茲官員同奧斯曼帝國的巴士拉官員之間的貿易協定就是官員腐敗的典型事例。到16世紀中期時,這種現象已經非常普遍。穆斯林商人常常通過賄賂葡萄牙官員以打破壟斷,保證貨物運輸暢通。再次,隨著與奧斯曼帝國等國衝突的加劇和航行中商船損失的增多,新航路逐漸成為葡萄牙的負擔。葡萄牙國王的債務從1544年的近200萬克魯扎多上升到1552年的近300萬克魯扎多。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16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從印度進口的香料(單位:噸)

雖然16世紀奧斯曼軍隊多次同葡萄牙人作戰,但葡萄牙的帆船艦隊比採用地中海技術的奧斯曼帆槳雙用大船更適合在大洋上作戰,所以奧斯曼帝國在多次戰鬥中失利。即便如此,奧斯曼帝國在整個印度洋地區長期保持軍事存在,遏制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稱霸的野心,並將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延伸到印度部分地區、東南亞的蘇門答臘島、東非的馬林迪和蒙巴薩。

1550-1570年舊商路貿易的復興

在1550年代,歐洲方向尼德蘭發生叛亂,在遠東反葡萄牙的穆斯林聯盟影響了葡萄牙的香料貿易。1558年,為葡萄牙分銷香料的富格爾家族關閉了里斯本的銀行,通過拉戈薩參與黎凡特貿易,把香料貿易從亞歷山大里亞直接運到中歐銷售。這對葡萄牙人而言是十分值得警醒的消息。歐洲的胡椒價格也反映了葡萄牙的不利地位。1550-1560年,維也納市場的胡椒市場價格下降了10%,因為他可以從威尼斯或安特衛普進貨,而安特衛普的胡椒價格上漲較多,只從安特衛普進貨的英格蘭市場的胡椒價格上漲了25%。此時舊商路出現了復興,其中以黎凡特貿易為甚。同時在1557年奧斯曼還控制阿曼,取得了阿拉伯海域的霸權。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巔峰時期的奧斯曼陸上+海上勢力範圍(好友神之使然繪製)

為避開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大本營,一些香料船從亞齊出發,途徑馬爾代夫,直穿印度洋前往紅海。1560年葡萄牙駐羅馬教廷大使洛倫科▪皮雷斯▪德▪泰沃拉估計,亞歷山大里亞每年進口4萬擔香料。他感嘆道:“進口到奧斯曼蘇丹國土上的香料如此之多,難怪運抵里斯本的這樣少。”有人認為,1560年左右黎凡特的進口基本大於或等於葡萄牙的進口。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16世紀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 單位:噸)

1570-1580年代:葡萄牙的反擊

1570年後,葡萄牙的國際環境較為寬鬆,並允許私人參與東方貿易,一些大商人參與其中,葡萄牙的新航路香料貿易進入復興階段。1580年代,葡屬馬六甲的海關稅收為40年代的2倍,畢竟馬六甲時高級香料運往歐洲的必經之地。1570年左右,里斯本是歐洲最有活力的港口城市之一。與16世紀初相比,葡萄牙派出的船隻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但噸位卻變得更大了,運貨量也隨之增長。1572年左右,葡萄牙國王每年從貿易中獲得的純利潤高達50萬杜卡特。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1560至70年代,奧斯曼發生內亂又於威尼斯重開戰端,黎凡特香料貿易再未達到1560-1566年的水平。1582年12月,一封來自阿勒頗的信封談到,黎凡特的香料貿易額很小,而且成交的生意都虧本。1583年7月,情況變得更糟,香料貿易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8%。1585年左右,胡椒價格上漲了一倍。黎凡特(尤其是君士坦丁堡)為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也要去威尼斯購買來自里斯本的香料。

最後

但葡萄牙試圖重新奪回新航路貿易優勢的好景並不長久。在16-17世紀之交,荷蘭人和英國人先後插足印度洋,尤其是荷蘭人不僅取代了葡萄牙在遠東的香料貿易優勢地位,還在17世紀真正壟斷了香料貿易。而舊商路,尤其是黎凡特商路雖然在1590年代貿易量再次超過新航路,但在17世紀初再次下滑。可以確定的是1630年後歐洲消費的香料已改經大西洋運輸。但香料貿易的改道並未因此導致舊商路的徹底沒落,每年仍有幾百艘商船和“長型船”通過艱險的德曼海峽,把埃及的大米、蠶豆以及開羅商人對方愛蘇伊士倉庫裡的歐洲商品運往南方。每年還有7到8艘船組成的船隊通過同一海峽,直接為奧斯曼蘇丹把40萬比亞斯特和50萬金色庚運往莫卡和亞丁等地。陸路則有一支商隊從阿勒頗出發,經過麥加前往蘇伊士,運送數額大致相等的錢幣(以舊幣為主)。

奧斯曼的崛起導致絲綢之路沒落?簡述奧斯曼奪取近東後復興舊商路

運往黎凡特商路和葡萄牙的新航路香料貿易發展趨勢圖

隨著奧斯曼的衰落,奧斯曼管理下的中東引起歐洲人的虎視眈眈。英國人和法國人曾在君士坦丁堡和開羅爭奪的十分激烈,無人不想開鑿蘇伊士運河。畢竟誰都想走捷徑。


●地理大發現研究

●葡萄牙與16世紀亞歐香料貿易

●奧斯曼帝國與16世紀中期舊商路的貿易復興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三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