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房企百万买排名,难解决融资难题

观点|房企百万买排名,难解决融资难题

文 l 盘和林

近期融资难度逐渐加大,房企开始暗战机构排名榜。

天风证券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龙头房企和大型房企筹资活动现金流依然维持大规模净流入,而中型房企筹资活动现金流转负,小型房企筹资现金净流入规模大幅下降,仅为去年同期的27%。

规模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行业排名来解决融资难题?部分融资需求大的中小型房企开始寻求捷径,买一家或者几家排行榜成为主流选择。

一位房企资金部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坦承,自己所在的公司今年在排名机构上花了100万元左右。中原地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行业并没有一个排行榜的统一标准。而据一位行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由于行业百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一些房企在榜单的竞争上也挤得头破血流。

不过,笔者认为,花钱买机构排名榜良莠不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1中小房企存在融资难问题

近几年,中小企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银行往往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使本不受银行偏爱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同时,不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加之在融资回款过程中,中小房企存在逃债、延期的行为,也加大了资产较少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此外,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本身发展也不完善。金融机构对房企发放贷款,除了存在歧视中小企业的现象,其本身的资金业务也不够多元化,再加上自身风控条件有限,导致其给中小房企提供贷款“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市场给予中小房企的融资渠道也不够丰富。对于中小房企来说,不论是基金、股市还是债券市场,都对自身的偿债能力和资信水平要求较高。银行难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证券市场也难以提供所需的帮助,这都促使中小企业陷入融资窘境。

2追求榜单治标不治本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内的确存在着一个所谓的“白名单”,名单主要根据行业排名、从业经验、信用记录几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实力,其中行业规模和排名至关重要,金融机构会依据排名,来选择贷款对象和划定贷款额度。

排名的出现让中小房企相较于其他知名大型房企,在吸引资金上更加缺乏竞争力。这种情况迫使各个中小房企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如何短期内提高自己在榜单中的排名上,例如在排名机构上斥重金,更有甚者在销售业绩上弄虚作假。

笔者认为,中小房企过度追求自身在榜单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治标不治本的。即使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使得自身处于榜单上游,但由于自身经营状况、销售水平、资金压力等原因造成延期、坏账等情况时,银行依然会出于风险考虑调低它的信用评级,收紧信用额度,中小房企一样会重回融资困境。

3走出融资困境需从自身做起

当前,土地出让价格连续三年保持上涨,全国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2690元/平方米,环比增加5%,同比增加10%,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33%以上。房价也在各地严加调控的政策下,上涨势头有所放缓,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空间的确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在此情况下,中小房企可以学习几个房地产巨头的模式,为自身走出困境提供借鉴。

首先,中小房企的自身情况反而为他们实行高周转策略提供了条件。中小房企楼盘普遍偏小,建设周期通常较短,这有利于公司缩短拿地建设到最终销售的时间,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周转率,降低了时间成本。

其次,与房企巨头相比,中小房企在销量上面的竞争力较弱,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从销售上面取得突破。就如同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理论一样,这些房企巨头相当于是拥有绝对优势,但是中小房企也拥有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样可以在房地产业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众所周知,万科、恒大等房企巨头都有自己的项目库。细观他们的楼盘,不管在哪个城市建设都是标准化的,缺乏差异性,这是基于建设上的考虑,但是同时也为中小房企提供了机会。中小房企可以将自己的小楼盘设计得更加个性化,贴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从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最后,窃以为,追求房企排名是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表现,但并不是他们走出困境的出路,脱离融资泥淖,从自身做起还是关键。

(作者盘和林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系地产深度报道专栏作家,本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地产深度报道观点)

观点|房企百万买排名,难解决融资难题
观点|房企百万买排名,难解决融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