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破发次日大涨,小米成长最大障碍:何时成为份额超50%的NO1

首日破发次日大涨,小米成长最大障碍:何时成为份额超50%的NO1

小米的上市无疑是成功的,奋战八年,500亿美元的估值,众多大佬捧场,雷军与有荣焉。

非要找一点不尽人意,还是估值问题,预期的1000亿美元估值腰斩、预期的IPO首日破发,甚至预期中的纳入恒指,预期中的第二日大涨。

但说到底,在香港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资本市场,这样一个权贵和散户没有涨跌板限制的角力市场,小米关于股价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破发的不难看,回涨13%的幅度也算不得追捧。

关于小米的估值和股价成长性问题,轮不到K线技术或者A股的神秘力量加持,成熟的公司想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获得人心,投资价值决定投资价格。

500亿美元市值,近70倍的市盈率(小米净利润为负,按非GAAP利润算),已经是对“厚道人”雷军的厚道价格。

苹果市盈率18倍、谷歌市盈率48倍,FACEBOOK市盈率33倍,腾讯市盈率40倍,阿里巴巴市盈率48倍,百度市盈率25倍……都是一年上百亿——上千亿元净利润“实打实赚钱”的公司。

相比之下,小米获得了超出国际巨头平均水平的市盈率,港交所投资者们,善意满满。

首日破发次日大涨,小米成长最大障碍:何时成为份额超50%的NO1

当然,大公司也有市盈率超出常人理解范围,亚马逊市盈率一直高达200—300倍。但这家亏损了十多年的巨无霸,在2017年开始净利润狂飙,季度增速经常超过100%。

估值取决于能力。苹果、谷歌、脸书、腾讯、阿里,在各自领域均拥有NO 1的影响力,在竞争中拥有绝对的议价权力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百度,仍然在中文搜索和营销市场占据主动。

另类行者亚马逊,高企的估值,源于稳稳的全球电商把控力(中国市场之外)。尤其是决胜未来的云计算,亚马逊一骑绝尘。在智能音箱等小众市场,也开始展现制霸能力。

小米还没有单一市场的绝对话语权,这是估值未能达到雷军理想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的原因。

有强劲利润,可以用苹果、腾讯做估值标杆;没有强劲利润,可以拿亚马逊做估值标杆。前提有共性:有没有所在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雷军把小米包装成硬件+互联网+电商“三位一体”的新物种,值得钦佩,但也注定三个维度的平均、平庸化。

硬件是小米大本营,也是小米最接近制霸地位的领域。

尽管在个别日期和个别市场能够拿下第一,但无论手机还是其他硬件,小米需要与华为、Ov、海尔、格力持续缠斗,整体销量甚至还落后一点,无法看出垄断优势来在何时何地。

财经杂志撰文指出,小米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始终没有突破6000万台的天花板,与2014-2015年的销量相当。那时候小米专注国内,力压华为和Ov。现在小米还有3000多万台的年销量来自海外市场,但国内销量已经被后三者赶上甚至超越。

在未来相当时间内,华为、小米、Ov持续手机白刃战:新零售销售模式趋同,产品、功能迭代趋同,彼此之前没有神秘感,也模糊了各自优势(小米擅长互联网、华为走高端、Ov强大的地推渠道),胜负不是百米赛跑。

被认为是新战场的海外。薄利多销的模式决定了中国手机企业没有任何利润优势,还要直面三星和苹果的正面冲突。受制于政策限制,小米在国内手机+互联网的玩法在海外无以为继,现阶段还不能配合硬件贡献更多海外现金流。

首日破发次日大涨,小米成长最大障碍:何时成为份额超50%的NO1

说到互联网,借助手机保有率,小米拥有了互联网全家桶,单个App流量不低。但这些产品无法脱离小米系硬件独立存在。米系互联网软件为小米省却了获客成本,但也意味着小米互联网的用户天花板——只有小米硬件的用户才有可能使用小米互联网服务。

小米互联网业务无法像腾讯、阿里、百度、拼多多那样成为全网产品,小米不会是社交巨头,也不会是新闻巨头,更不会是金融巨头、游戏巨头……这一块利润可以长大,但没有决定性的议价能力。

至于小米硬件赖以成名的电商属性,充其量也是互联网业务的一种,天花板在于小米硬件和生态伙伴的成长上限,大不过京东,更遑论阿里。至于全网电商,雷军有能力也会忌惮三分,毕竟长成另一个京东或者阿里,好朋友刘强东和马云又变成了敌人。

科技行业始终是种制衡,全能是雷军的梦想,又岂不是苹果、腾讯、阿里的梦想,不然苹果早就拿下了谷歌、脸书的天下,阿里也不用和腾讯二十年争霸。

小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典型的创新样本,打破硬软件的藩篱,但不能无限制扩张边界。

最关键的是,实现雷军的市梦率,需要在某一项业务领域成为中国甚至世界霸主,并且持续贡献足够利润。离这一目标最近的还是手机,干掉华为、Ov,拿下一半以上市场份额是惟一方法。

这看起来并不容易,需要雷军拥有梦想,但还要聚焦和专注,不然2016年的低谷还会发生。

说个题外话,虽然估值更低,即将上市的美团点评在生活服务领域倒算得上NO1,这才是区别于小米的加分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