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Phone|iPad|iPod|iOS)/i.test(navigator.userAgent)) document.write("<span class='rich

if(/(iPhone|iPad|iPod|iOS)/i.test(navigator.userAgent)) document.write(读书|后来的我们"); else document.write("读书|后来的我们");" inline="0">

见清:

好久没有给你写信了。

小时候,我们天天见面,还天天写信、寄信,那段日子,

实在又天真又遥远。

又要过年了,今年我不跟你回老家。

我要结婚了。

谢谢你在过去的日子,不管我们有没有在一起,你都坚持

带我回老家过年。

那曾经是我们的承诺,你一直坚守着。而我却要背信了。

最后祝你全家人健康幸福快乐!

PS:听说你老婆怀孕了,帮我跟她问好,恭喜!

小晓:

很高兴收到你的信,还是手写的。

虽然有点惊讶于你突然的喜讯,不过终于有人能真正让你

依靠,这是好事!

不知那个幸运的人是谁,很遗憾没能成为给你幸福的人……

确实,我也该面对爸爸。

毕竟演了那么多年,是该让他知道他儿子真正的生活如何了!

放心吧!我会好好地处理。希望你与你新的家人都幸福快乐!

PS:我老婆怀孕的事是谁告诉你的?哈哈!两个多月了!

if(/(iPhone|iPad|iPod|iOS)/i.test(navigator.userAgent)) document.write(读书|后来的我们"); else document.write("读书|后来的我们");" inline="0">

故事,原本叫作“过年,回家”,来自2011年《我的不完美》一书中,替阿志与淑芳写的信。

多年前,一个熟识的台湾制片人向我借我刚买的新车,那一年他过得不太好,连自己仅有的车也拿去变现拍电影去了,准备从台北开车回台南老家过年。

我是台北人,没有其他人过年时节想方设法返乡的经验。他开着我的新车上路时的返乡身影,竟然有种项羽渡江难以面对江东父老的悲壮感,难以想象他与那平日在面对现实制片环境时,总是信心十足地解决大小问题的人会是同一个人。那个他说不出口的故事,我从来没问过他原因。或许,单纯地不想让老家的人担心他在台北的生活,又或许,他在故乡有个相约定的恋人,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如果过得好,他可以有称得上好的理直气壮,得以回去跟她问声好吗?如果她过得比自己还不好呢?

开着车回去, 路一里一里地走, 一整年的风景一幕幕过,台词还来得及写,几种面对家人的场景也能够在车里面好好演练,或许他是这样想的。一辆新车,一辆不言而喻能够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的车,可以让说不出口的话显得坦率些、有底气些吧。

几个念头在心里酝酿着,故乡那头等待的人,是个掌厨做年夜饭的父亲?是个跟自己一样离乡很久的女孩?是个平步青云、少年得志的好同学?我的思念跟着他回了一趟老家,不禁纠结了起来。

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平日身旁工作的伙伴其实面临很多我不曾认真想过,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个人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新的人际关系、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即使24小时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都可能成为残酷的考验。一个能够回去的家乡、一份约定与承诺,可以给这颗在异乡不安的心带来能够继续奋斗的勇气,然而到了年底要买票返乡面对检验时,不免情怯。

曾经,我一直以为我离家不远,即使因为演员或者歌手的工作而奔波各地,时差周折,常常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我的心也始终与家紧紧拴着。

最近几年,当我在机场登机处或者某个演唱会后台等候时,我开始分不清我是正在出发,还是正在回家。当我在路上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还长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中,我离开家很久了,一首歌、一场戏、一里路,一点一滴随着时光前行。或许,我们慢慢都在长大的过程中,忘了回头看看那个已经回不去的家。

长大的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家,却可能没有机会对过去的我们好好说再见。

if(/(iPhone|iPad|iPod|iOS)/i.test(navigator.userAgent)) document.write(读书|后来的我们"); else document.write("读书|后来的我们");" inline="0">

过了好久,我才明白我的不安与焦虑,于是开始写信,写故事,写了《过年,回家》,写了《易副官》,写了《后来的我们》。

监制张一白说,这不就是北漂吗?这个故事,就你来导吧。

认真地,我要来当导演,讲故事了吗?

十年前, 张艾嘉导演,张姐就鼓励过我可以往幕后发展。当时的她,或许已经看到后来的我。但是当时的我,没想过我可以做导演。除了胆怯,更多的是抗拒。因为我看着如张姐这样有才华的女导演如此辛苦,心想,好好的演员不做,谁要去做导演啊?哈哈!更何况,演戏对我来说都已是令人如此战战兢兢的艰巨的任务,我怎么还有余力可以做导演呢?

这一晃眼,又过十年,十年岁月可以让一个华语女演员认清,自己能在幕前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少了。

十年后,另外一位张导演出现,张一白。

虽然这期间,很多人找过我,很多剧本丢给了我,但似乎他最相信我能讲好故事,他也听得懂我的幽默与酸楚,在我的犹豫与不安中,他坚持了这念头,甚至无数次到我周游列国巡回演唱的城市探访我,与我沟通。而我总是有无数的疑问问他,他总是以一句“不怕”做开头,说出无数的道理。

这一句“我愿意试试看”又经历了好久。

从短文到剧本, 从台北到北京, 他听我说我想说的故事,而他总是有答案。

北漂,就是那个答案。

仍是异乡人。

人在北京,是异乡人。

第一个五年,第二个五年,第三个五年,

我还是没有成为北京人,

回到了家,也变成了异乡人。

不论在台北、高雄,还是北京、上海, 我们都是异乡人,都是北漂,都想回家。

这成了故事中最重要的核心命题,《过年,回家》有了踏实的情感,落了地,有了依据,骨干有了,血肉就能长出来。

2018年,高雄美浓的阿志变成北京的见清,淑芳变成小晓,然而不变的是跟你我一样,青春时期离乡外出奋斗的我们。漂泊在外,年复一年,我们有了爱情,有了友情,甚至可能又多了新的家人。当我们停下脚步喘息时,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并肩而行。

《过年,回家》原是最契合创作初衷的电影名称,但容易让人想起过年回家吃年夜饭的广告微电影,亲情不是我唯一想谈的核心,我想谈情说爱,一度甚至给电影取名为《关于爱》,大爱、小爱、父子爱、恋人爱、朋友爱。但不得不说这像歌名,以爱为名,也太笼统了些。

就在辛苦摸索着电影名称的过程中,五月天的新歌给了我灵感,歌词中提到:“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那就是后来的我最想的,后来的我们依然走着,只是不再并肩了,朝各自的人生追寻了。”

这不正是见清与小晓的恋情主题曲吗?也是无数分手男女对对方后来的期许。

在一个儿子发烧的夜里,我跟一白监制约好了半夜一点通电话,准备讨论手边的两个剧本。当我说出,我想到一个电影名字《后来的我们》,我记得他当时沉默了一会儿,直接就说:“就这个吧!”

于是,有了现在的《后来的我们》,故事从这里开始。

摘自刘若英《后来的我们》

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公号内容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QQ:3462193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