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白鎮:種植「小草坪」 發展「大產業」——我市三產融合發展系列報導之三

盛夏時節,依山傍水的西馮村綠意盎然,3000多畝草坪宛如一塊塊綠毯錯落有致,鑲嵌在茅山腹地。

作為茅山水庫搬遷移民的主要安置村,西馮推行草坪種植20年來,從最初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轉變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從過去的單一草坪種植,延伸至花草木整個產業鏈,草坪這一“綠色產業”為西馮人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效應。僅去年,全村草坪年銷售產值達1.8億元,集體經濟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36800元,後白鎮也已成為省內最大的草坪產業基地。

在後白,草坪產業的發展,不僅讓農民增收致富,也帶動了相關產業迅速發展,綠色產業鏈被越拉越長。

“每到草坪收購的高峰期,找不到剷草坪工人,我就對著滿地草坪乾著急”,種植戶方衛軍就曾因找不到剷草工丟失了南京的一家客戶,“客戶上門來取,草坪就在地裡但就是裝不上車,最後訂單也黃了”。過去,全村的種植戶幾乎都出現過由於人手短而出現交貨延遲和丟失訂單的情況。西馮村委會主任張獻傑介紹說,村裡瞅準了專職剷草人員缺失這一市場先機,鼓勵村民參與到剷草工作中來,目前村裡已有了40多支剷草坪隊伍,專職鏟工近500人,銷售高峰期缺人手的現象不復存在。“這一做法不僅解決了人員短缺問題,同時也增加群眾收入。”

除此之外,村裡還有著7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擁有200多臺機器的扎草繩及割草隊伍和120輛運輸車的運輸隊伍。“以前稻草只能放火燒,現在,稻草經過加工還可以掙錢,不僅成本低,利潤也相當可觀,還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在西馮村,僅扎草繩一項,就附帶從事草繩加工業的老弱勞力200多人,年生產草繩170多萬斤,創收30多萬元,每年能為全村人均增收400多元。

一批精幹的經紀人,也逐步由單純銷售花木草向承攬綠化工程發展,並積極參與城市綠化工程的競標。“參與招標不僅能讓我們掌握最新的草坪的價格、品種、檔次等市場形勢,也能實現產業鏈效益的最大化。”

人才技術引進是產業源源不斷髮展的源頭活水。在後白鎮科協主席陳英豪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在建的江蘇省草坪示範基地,“西馮村將與南農大、省農林學院等高校深度合作,成立草坪研究院,引進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帶動當地草坪產業進一步升級,並圍繞草坪產業打造省級草毯綠波小鎮”。

“隨著西馮草坪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草坪需求量不斷增大,客戶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保護土壤和效益更好的新品種‘沙坪’被大力推廣。”張獻傑介紹說。

採訪當天,在西馮村村委會附近的一大片草坪種植地裡,兩輛挖掘車正忙著翻土,為重新鋪設霧噴灌管做準備。記者注意到,被車鏟翻動的並非傳統土壤,而是沙土。

在外行人眼中,可能沙土的價值不高,比較貧瘠,種植存活率不高,其實不然。張獻傑指著不遠處翻出的一塊沙土告訴記者,在耕作層土壤上播種草籽,每到草坪成熟季,車鏟會連土帶草一起鏟成“草皮卷”銷售。“去年以來,西馮村已增加沙坪種植面積200多畝,效益是過去土坪種植的4倍以上,還帶動了後白全鎮增加沙坪種植4000多畝。”

草坪產業的發展也激發了西馮全民發展鄉村旅遊的熱情。除了發展花草木以外,村裡還發展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鄉村餐飲業及休閒旅遊農業。2010年,西馮村在窯場原址上建起了西馮農業生態園,集休閒、垂釣、度假、採摘於一體,為人們在工作之餘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同時,西馮還藉助全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契機,以綠道建設串連起了村莊、景點和農家樂。目前有西馮農業生態園、北大荒農莊和西馮茶社等多個農家樂,村內及周邊設有5個驛站,其中一級驛站1個、三級驛站4個,為遊人提供車輛租賃、餐飲、垂釣、休閒、住宿和採摘等為一體的農家樂體驗。

去年,村裡又新成立了西馮園林綠化公司,負責草坪的售後服務。“對於客戶來說,與重新購買相比,做好現有草坪的管理和養護工作顯得更加實惠。”張獻傑告訴記者,目前南京、上海等多處周邊城市的市政項目均由西馮園林綠化公司來負責管理。“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增加了群眾收入,也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讚譽。以前北京奧運會、南京青奧會、上海世博會都出現過西馮草坪的身影,現在西馮草坪已經走出國門賣到了新加坡。”

如今的西馮村,已經徹底擺脫昔日貧困村的身份,一棟棟洋房、一片片綠地、一個個果園以及一條條整潔的水泥路成了這裡的風景。經過近20年的苦幹實幹巧幹,這裡已經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國家綠色產業化示範單位、江蘇省最美鄉村、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閒鄉村等。

熊金霞 顧 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