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大都市是耀眼的,它有鱗次櫛比的樓宇,有流光溢彩的霓虹,有熱火朝天的夜市,卻唯獨沒有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因此,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了大半年後,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出市區,逃離喧囂,去尋找那種“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感覺。

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烏東村,因屬於居苗族聚居地,故也叫做烏東苗寨,是貴州省雷山縣丹江鎮一個行政村,距離縣城20公里,距離雷公山旅遊公路1.5公里。烏東苗寨坐落在雷公山半山腰,海拔1300米,東鄰方祥的毛坪、格頭、雀鳥村,西抵虎羊、白巖、羊苟村,北接西江鎮的腳堯村。

南與大塘鄉的高巖、交臘兩村接壤,位於雷山縣城東部,距離縣城20公里,距雷公山旅遊公路僅1.5公里,旅遊交通十分便利。這裡地處苗嶺主峰雷公山山腰的谷地內、群山環抱、常年雲霧繚繞,年平均氣溫12.4℃,屬亞熱帶山地溼潤季風氣候,故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涼宜人,是您盛夏避暑的理想旅遊聖地。

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唐朝杜牧描寫深山村落滿山紅葉,秋色如畫的優美環境的詩歌。這首詩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烏東苗寨坐落在雷公山西麓的山谷中,海拔1500多米,在寨中翹首可見矗立於雲遮霧繞之中的雷公山頂峰。其優美的環境正如杜牧詩中的意境一般。

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烏東苗寨共104戶532人,全系苗族。有楊、潘、李、龍、萬、姜、侯、趙、金等9個姓氏。因不是一個宗族,9個姓氏之間可以自由通婚。因此,烏東苗寨同姓氏是宗族,不同姓氏之間便成了親戚,人與人之間關係十分密切融洽。

烏東苗寨何以有9個姓氏之多?據寨上一些老人說,在烏東居住的各姓族人,有的已居住五輩人,有的已居住七輩人,時間最久者已有十幾輩人了。按較可靠的說法,最初居住於此地的是在清雍正年間張廣泗徵苗時,為躲避殺戮而逃匿到這裡的。後來是咸豐同治年間清兵鎮壓苗民起義時避居於此的。還有部分是在災荒年成無法生活而到此處求生的。

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烏東苗寨的傳說

烏東村的水源非常豐富,從雷公山深谷中流下的兩條溪流在這裡合二為一,流經巴拉河匯入清水江。據傳說,從左邊流來的是公河,從右邊流來的是母河,兩河匯交於村下,形成一個深綠的小潭。苗族美女仰阿莎,傳說就是在公母河的彙集處小潭中出生的。“仰阿莎”苗語意為在冷水潭中出生的姑娘。仰阿莎長大後,婀娜多姿,漂亮無比。那時天下只有太陽和月亮兩個後生。烏雲去替太陽說媒,讓仰阿莎嫁給太陽。

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太陽娶了仰阿莎後,不珍惜夫妻感情,整天從東往西奔波,仰阿莎很傷心。她看到月亮敦厚勤勞,就對月亮產生了愛慕之心,於是便與月亮私奔了。這一優美的民間傳說從烏東那裡傳遍了雷山村村寨寨,如今許多人還在唱著仰阿莎的故事歌。後來,烏東的村民們在兩河谷中倚山傍溪建起了幢幢吊腳木樓,形成了山清水秀,自然古樸,環境幽美的苗寨。

正因為水好,淘濾蕨根不愁水源,所以寨民的先人們選擇了這裡安家落戶。如今,烏東人民早已告別了以蕨根為糧的年代。在70年代末就通了公路。當其他村寨還在點煤油燈時,他們早已利用村邊的水力資源點上了電燈。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這裡的村民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

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烏東的民俗具有苗族特色,傳統節日主要有苗年節、吃新節、鼓藏節和春節。過苗年分小年和大年之分,小年一般在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五以前的卯日,即農曆10月3-15日,這一節日也稱為"放牛節",從這一天起就可以放牛上坡,直到開春耕種才能趕回家;大年一般是每年農曆十二月以前的卯日,是烏東一年當中最隆重、熱鬧的節日。

除了傳統的唱苗歌、跳蘆笙外,還舉行文體活動。吃新節一般是每年農曆六月初五後的第一個卯日,"鼓藏節"每十二年過一次,即卯年的農曆十月初五後的第一個卯日,主要是為了祭祀祖先,節日氣氛濃厚。

白雲深處的烏東人家

2005年以後,烏東村被列入“貴州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100個試點村”之一。2008年,烏東苗寨被中國國土經濟協會列入“中國經典村落景觀”之一。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烏東的建設,整合資源大力建設新烏東。烏東村民也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大量飼養小香羊,稻田養魚,開闢荒山種植茶葉,發展紅珊瑚、羅馬菜、苦苣等特色蔬菜。這些特色蔬菜銷路很好,在香港澳門的農貿市場上很受消費者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