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銀行」里致富忙

“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託管分紅模式,讓我們貧困戶依託‘羊銀行’脫貧致富。”6月30日,在古浪縣西靖鎮圓夢新村養殖區,古浪沙生農牧專業合作社從“羊銀行”裡接受了1000多隻基礎母羊,合作社社員——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個個臉上都笑開了花。

古浪縣因地制宜,立足山區搬遷群眾肉羊養殖的傳統優勢,瞄準窮困靶心,以“羊銀行”的模式,帶領引導群眾發展養殖業,實現脫貧致富。

該縣按照“政府主導、公司化運作、合作社生產、貧困戶入股分紅”的發展思路,組建了國有獨資公司——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建成富康新村、圓夢新村、惠民新村三個種羊繁育基地,計劃引進種羊3萬隻,年繁育出欄羔羊7.5萬隻,構建種羊繁育、飼養管理、肉羊銷售、飼料供應、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羊銀行”產業發展平臺,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帶動貧困群眾發展肉羊產業,實現脫貧致富。至6月底,萬隻種羊繁育基地存欄28750只,其中引進種羊25386只,產羔3364只。

“第一批母羊已經投放到貧困戶所在的合作社,我們的扶貧模式已經開始發揮效益,通過滾動發展、‘造血式’扶貧,逐步實現移民區貧困群眾產業扶貧,助推全縣脫貧攻堅。”古浪縣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鬍叢斌說:“這次投放的全部是優質湖羊,我們將繼續搞好後續技術服務指導,建立一個良好的優質湖羊種群。公司將繼續大力引進推廣肉羊新技術、新品種,為貧困群眾發展肉羊產業提供技術支撐,發揮帶動幫扶作用”。

沙生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林春告訴記者,“羊銀行”投放到合作社的母羊,合作社按每戶21只的標準投放給貧困戶,由合作社統一飼養管理經營,按照每年不低於2000元的標準向入股農戶分紅,分紅年限不少於3年,滿3年後,合作社向“羊銀行”返還同標準的健康母羊21只。針對無飼養能力的貧困戶,由考察確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接飼養任務,解決貧困戶的後顧之憂。

“一直有養羊的打算,但自己養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風險大,總是力不從心。”西靖鎮圓夢新村村民李萬全說,是“羊銀行”實現了他養羊的心願,這些羊由他們所在的合作社餵養,自己還能當股東。

為對接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該縣在移民區建設了牛羊交易市場,引進了肉羊屠宰精深加工生產線,開工建設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逐步建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有效拓寬肉羊銷售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