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博物馆,专门收集前任们留下的爱的“遗物”。可能是一盒所剩无几的药片,衣橱中半挂着的男士衬衣,角落里一只孤零零的高跟鞋……这些物件伴随着破碎的关系呈现在每个参观者的面前,带来最具共鸣的情感治愈。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6月15日 - 7月31日

延安西路1262号

「上生·新所」海军俱乐部

这个在全球拥有超高人气的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

首次登陆中国大陆

迎来第50场全球巡展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票价:平日票 90元,周末票120元 注*6月15日为媒体日,不对公众开放

失恋博物馆由制片人欧琳卡·维什蒂查和画家德拉仁·格鲁比西奇共同创办,收藏有上千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破碎关系中留下的物件。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创始人: OlinkaVištica 和 DraženGrubišić

欧琳卡·维什蒂查和德拉仁·格鲁比西奇曾经也是一对恋人,但比较奇葩的是,分手后他们用集装箱保存起两人充满回忆的那些物品,并最终变成了今天的博物馆。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Zagreb, Croatia|2006 - 04/02 - 05/01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Amsterdam, Netherlands|2014 - 11/17 - 03/03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Boise, Idaho, USA | 2016 - 02/05 - 03/04

2006年至今,失恋博物馆在全球27个国家成功举办了49场展览,获得《The Economist》、《Times》等媒体强力推荐,成为全球现象级展览盛事。2011年,它还被授予了欧洲年度博物馆奖(European Museum of the Year Award)。

信物和故事

博物馆的核心是一个不断丰富的展品集合,每一件展品都是过去关系的纪念,伴随着一个个匿名贡献者的故事,在“悲伤与失落”中找到新的启示,为参观者创造克服情感崩溃的机会。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An Exe Axe | Berlin

“她是第一个搬进我家的女人。几个月后,我有事前往美国,在机场我们流着泪说再见。她向我保证,如果没有我,她连三周都活不下去。三周后我回来了,她告诉我她爱上了别人。

她立即和她的新女友度假,而她的家具却留了下来。我无法处理自己的愤怒,我去Karstadt(欧洲最大的百货邮购集团)买下了这把斧头,把所有家具砍碎成小堆的木片。斧头治愈了我,我感觉很棒。”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A Child's Pedal Car | Prague, Czech Republic

“我等了将近40年才明白「爱」这个词的含义。不幸的是,情绪化把我们推向分离。当我们彼此相爱时,我们毫不退缩地相爱。当我们战斗的时候,我们一直战斗到受伤。

她知道我小时候一直想要一辆有踏板的小车,但我从来没有。当有人给我的时候,我已经四十多岁了。她和姐姐去散步时,在一个垃圾桶旁边发现的它。她们把它带回公寓,放在浴缸里清洗,然后用小花装饰,并在轮子上写上我的名字,她的昵称和日期。

这辆车代表了我们的爱。它表明,当两个人真心相爱时,没有一个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A postcard | Yerevan, Armenia

“我是一位70岁的老妇人,来自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我在1967年访问了萨格勒布,这座城市俘获了我的心。这是一张明信片,是很久以前我们邻居的儿子从我的门缝里塞进来的。

这个男人当时已经和我相爱三年了。按照亚美尼亚的传统,他的父母来到我家向我求婚。我父母拒绝说他们的儿子配不上我。他们愤怒而失望地离开了。当天晚上,他们的儿子,把车开下了悬崖...“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www.brokenships.com

首次亮相中国大陆,失恋博物馆也已经在网络上开设官方通道,向网友们征集各类触及人心的情感故事展品。

入选展品将于本次展览期间在「上生·新所」海军俱乐部内展出,并有机会作为永久性展品陈列于失恋博物馆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或其他国家的固定展馆。

丧文化浪潮

本次克罗斯亚失恋博物馆在上海的首次展出,这种把心碎的故事分享出来的形式,也让「丧文化」这个近年来兴起的浪潮,又再次带回了我们面前。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丧文化」根植于互联网群体社交的背景下,在国内社交平台上通过各种表情包,比如最为经典的「葛优躺」,迅速散播开来。村上春树式的「小确幸」仿佛日落西山,取而代之的是「小确丧」;类似动画《马男波杰克》、茶饮快闪店「丧茶」等丧文化衍生品更大行其道。

究竟什么是「丧文化」?专业解释是指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带有颓废 、绝望 、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崇尚丧文化的年轻人们,未必真的是颓废的、绝望的、悲观的,这倒更像是在当今高速运转的社会下,对忙碌生活的调侃。这是对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一种反抗。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每隔几年总有声音会说”xx后垮了”、“xx代不行了”,总有人想要质问“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地图君认为这不过是杞人忧天。

好好想一想丧文化那些颓废、悲观的文案,“我差不多是条废咸鱼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有没有觉得这种不争、无为的思想有点眼熟?

没错了,2000多年前孔子去找老子,老子说了一句话:“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老子是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其实也就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另一位道家先贤庄周,在《逍遥游》里多次提到了所谓的”无用之用“。一个叫支离疏的残疾人士,整天一副”我已经是个废人“的姿态,却因此征兵不会征到他,终享天年。

可见其实丧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是有一些联系的,这种不争笃定的心态,地图君认为,反而证明了当代年轻人在愈来愈快的社会节奏里,没有迷失自己。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今年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全球首映的日本电影《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口碑爆棚。熊谷守一是日本美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传奇,他出身富裕却过着贫寒生活。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1968年,日本天皇要为88岁高龄的熊谷颁发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文化勋章,他却以“并未对国家做出特殊贡献”为由,拒绝领奖。

「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首登上海,全世界的失恋故事都在这里!

▲ 熊谷守一早期作品

为避开世人全心创作,熊谷晚年长达30年不出门,在家坚守自己的花园。这是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但正如他所言“有才华的人走不了多远,糟糕的作品也是艺术”,他释然地接受了糟糕,便有勇气走得更远。

据悉,本片也将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感兴趣的各位不妨去电影院抢先体验(因为还没有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