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母。高考学霸,是个听起来就很牛的词儿;那么高考学霸爸妈,绝对是个更牛的词儿。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现在被吹捧的高考状元都是颜值高审美好有特长成绩优,而这些培养的基础离不开好的城市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扎实的家庭环境。孩子是父母的彩票,是父母的基金股票!父母费尽心力养了18年后等开奖,还要不辞辛苦的熬过18年限售期。

《虎妈猫爸》中赵薇主演的北京妈妈为了即将上小学的女儿,卖了几百万的大房子,买了年代很老,装修很破,面积很小一套学区房,住得可舒坦?唉!孩子未来值万金呐!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这也是有办法的妈妈,可以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上优质公立小学。而对于大多数新中产阶级的家庭来说选择私立学校。近年来私立学校火爆。刚看到一私立幼升小面试中,5086名孩子竞争216个名额,录取比例破23:1。而其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孩子的教育问题集中反映了中产阶级的焦虑情绪。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普通的公立学校真的那么差吗?一大堆人挤向优秀公立和民办学校的时候,一贯不落人后的中产父母已经觉得自己的孩子落后了。“我不是希望孩子多优秀啊,我只是不想他那么差!”好焦虑的父母,豪车可以不买,游艇可以不去,但孩子教育,越靠近更上流的家庭越好。来,咱们去国际幼儿园、出国,爸妈努力赚钱。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培养特长、拿个证,只有拿了证才能进这个小学;不上这小学,你就不能上那个X中,不上X中,你高考高分希望就小。孩子才5岁,你告诉你眼下卖房都是为了18年后的他,这世界疯了!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在谈及自己家庭时,讲的是:“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是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学区房有了,985大学有了吗?你家985大学毕业的孩子,买得起房子吗?买彩票的常有,中了十块二十块的也常见,真中大奖的,又有几个?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说过:面对经济资本和社会权力,文凭只是“一个日渐疲软的通货”。

《欢乐颂》中樊胜美拿着一纸文凭进入外企工作,奋斗十年不还是攒不了存款买不起房子,甚至还要时不时借钱去填补家中父母大哥。现实往往比戏剧更残酷万分。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上层阶级家庭,用权力资本和经济资本为子女提供了最优质且稀缺的教育资源,这些出身背景相似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只和同等社会地位的孩子社交,形成上层精英封闭的人际网络。中产阶级家庭多数孩子,靠着学历、靠着技能成为专业人士后,为顶层人士做事然后分享福利好处。底层社会放弃高等教育这个中产阶级的孵化器,将世代都是蓝领个人,靠社会的体力劳动稀缺性,来挣口饭吃。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而高考能够帮助你的孩子跨越阶级?你的小孩从大学专业设定上就是按照当一名专业人士、一个职员的标准去培养的,不是当随从,就是当劳动力。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不如我们父母心态放平,不要焦虑、惶惑不安。把赚钱买学区房、上私立学校的时间用来教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友善,和孩子一起面对他们成长过程的困难、寻求解决方法、见证孩子某个领域兴趣或特长的产生,不好吗?在家长关怀陪伴下自己探索成长的孩子,到了成年,不会差到哪里去,也许会是“马云”、“李嘉诚”。这个世界自有他的一方小天地。

高考后,想靠孩子高考跨越阶层的父母,洗洗认清现实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不要说等你长大以后,而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当父母的人生意义与快乐都取决于孩子,对子女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他们是独立个体。不要把他们当成实现阶层跨越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