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來」「走出去」 重慶文化交流搭建友誼之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殷曉霞)7月5日,記者隨“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了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的四川美術學院。學院內綠樹成蔭,一些充滿創意的藝術品在校園內隨處可見。

“引进来”“走出去” 重庆文化交流搭建友谊之桥

圖為四川美術學院內的藝術雕塑。中國網 殷曉霞攝

藝術在文化傳播中能起到非常直接和快捷的作用。近幾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很多國家的留學生紛紛來到中國,在中國學習文化和藝術。四川美術學院國際交流處處長曾嶽告訴記者:“我們與許多沿線國家建立了合作辦學機制和教學上的互動,也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孔子學院建立了合作,相信在‘一帶一路’的合作框架下,重慶在藝術領域‘走出去,引進來’的步伐將會加快。”

“引进来”“走出去” 重庆文化交流搭建友谊之桥

圖為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網 殷曉霞攝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對藝術交流帶來的改變,從事多年壁畫研究的虎溪藝術家黃山告訴記者,“一帶一路”的提出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壁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一個很深厚的歷史文脈,加強交流對於傳統壁畫研究傳承創新開闢了新的空間。這是令人鼓舞的事情,也堅定了我們堅持文化復興的自信。”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風範、作畫方式都很感興趣,當他們嘗試用中國工具進行創作,並將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時,往往會有出乎意外的驚喜和收穫。

“引进来”“走出去” 重庆文化交流搭建友谊之桥

圖為虎溪藝術家黃山在工作室內接受記者採訪。中國網 殷曉霞攝

在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侯寶川的工作室,我們看到一幅幅表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情的畫作,他告訴我們,對於藝術家來說,應瞭解“一帶一路”的相關政策,為中國文化“走出去”貢獻力量。“到了俄羅斯後,我感覺中國文化和俄羅斯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而他們現在用的許多繪畫工具,如畫筆、顏料、畫框等也都是中國製造。我期待能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土人情通過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用毛筆畫油畫,往往讓外國友人感覺不可思議,這種中西合璧,也往往給我們帶來創新的靈感。”

“引进来”“走出去” 重庆文化交流搭建友谊之桥

圖為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侯寶川在工作室接受記者採訪。中國網 殷曉霞攝

藝術交流把“一帶一路”合作上升到精神層面,通過認同文化多樣性,加強民族間、文化間對話,增強民族間包容與融合,從而促進經濟的共建共享和民心相通。為了使文化藝術交流有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進一步通過文化貿易推動文化藝術“走出去”和“引進來”。

落戶於重慶自貿區西永綜合保稅區內的泓藝九洲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航告訴記者,依託重慶區位優勢、人文優勢和自貿區政策優勢,泓藝九洲把文化推廣和文化貿易結合起來,努力推動文化藝術的“引進來”和“走出去”。

據瞭解,泓藝九洲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建築面積約 6000 平方米,擁有保稅展廳、拍賣廳、保稅倉儲區、藝術家創作室、藝術交流空間等五個功能區。未來,泓藝九洲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將以“自貿區+藝術品+互聯網”為理念,實現“保稅+文化貿易”“線上+線下”的展示互動交易模式,拓展文化藝術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便利渠道,為重慶對外文化貿易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悉,由四川美術學院主辦,並聯合捷克中國中心、中捷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中捷美術館、重慶泓藝九洲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共同協辦的的“一帶一路”美術作品展將於2018年12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本次展覽將以思路精神作為核心,打破國界,以意向與寫實相結合的方式,再現“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為民心相通搭建一座友誼的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