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緊!如果房企都缺錢了,怎麼辦?

融資收緊 房企資金鍊緊繃

樓市調控政策不斷收緊,對房企的直接影響在於銷售回款速度的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142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774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土地成交價款3522億元,增長16.0%。在拿地金額持續提升的同時,銷售回款速度放緩意味著房企資金鍊仍在保持緊繃狀態。

資金鍊緊繃由來已久,但原因不單單是房企銷售回款速度變慢。部分房企此前依靠發債緩解資金壓力,但當融資渠道越來越窄,已有多家房企發債中止。

在監管方面,6月下旬,國家審計署、央行、發改委等多部門針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發聲,央行在6月22日發佈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8)》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發展總體平穩,但部分房地產企業負債率較高,償債壓力較大。報告提出應當繼續落實“因城施策”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政策。

地產研究機構克而瑞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提出,融資難、資金緊缺是所有房企面臨的最大問題,對房企中長期投資力度有制約作用,也加劇了房企間佈局的分化。

當前,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主基調並未發生改變,但4月和6月央行的兩次定向降準,對市場壓力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總體而言,6月降準釋放7000億資金,肯定能緩解去年底至今的全國性資金緊張狀況”,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表示,目前看來短期內加息可能不大,房貸利率上漲趨勢或將停止。

而對於今年下半年的展望,克而瑞分析指出,由於中小房企融資短板顯著,將感受到更為強烈的資金週轉壓力,或將竭力壓縮項目開發週期,使出各種營銷手段以搶業績、搶回款。

翻開中國房地產並不久遠的歷史,每一次都寫著:要錢!要錢!要錢!

6月24日,週日,央行降準的消息刷屏,特別是房地產從業人士的朋友圈: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利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央行的第三次定向降準、第4次使用貨幣工具。

一言以蔽之——大概7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如滔滔江水,傾瀉而下。

先來算一筆稍微複雜一點的賬:央行降準帶來的7000億元流動性,兩大流向,5000億元會流向“國有大行”,2000億元會流向城商行、農商行、郵儲銀行等。

這國有大行的5000億元,會不會給房地產行業輸血?答案是,會。可是能輸多少?答案是,基本上很難。不過,有總比沒有強。

2008年、2011年和2015年,央行三次降準,降準之後,房地產行業翻身時間在一年之上,恢復明顯。換句話說,一顆藥丸下去,本來要完的節奏,變成了硬挺,起碼能挺到明年上半年。

如果你知道房地產企業對資金的飢渴程度,那這次降準帶來的流動性,簡直是續命的聖水。

6月中旬,以高端別墅著稱的某地產30強,給內部員工發了一個超大“福利”。內容大概如此:集團擬進行新一期福利集資,正常如下:1、金額要求:100萬元起,增加額須為50的倍數,比如150、200、250……且匯款人必須為員工本人;2、期限:7月1日起算7個月到期,強制前三個月後提前一個月申請支取。6月30日前打款的,按收到款項的次日開始計息……

請注意,前方高能,重點來了——3、年化利率:100—300萬元為18%,300萬元及以上20%。每三個月付息一次。

這哪是集資啊,這分明是直接給員工發錢啊!今年“感動中國”評選,這家公司的員工,一定要給你們的老闆投一票。

窺一斑而見全豹。這家企業的“福利”集資,只是地產全行業“錢緊”的極端代表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