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曾任德軍陸軍總參謀長的蔡茨勒將軍?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說實話二戰東線德軍自斯大林格勒慘敗以來能夠堅持到1944年都沒有發生崩潰,很大方面要歸功於這位這位年輕的陸軍總參謀長。因為當時陸軍總司令部的除了蔡茨勒外幾乎全是希特勒的親信,他們從不敢違背希特勒的意志,哪怕那是錯誤的,只有蔡茨勒將軍一人苦苦支撐,他是總司令部唯一一個真正懂得指揮的人。



蔡茨勒在戰前才是一名陸軍上校,他的快速升遷完全是得益於其擅長組織實施戰略行動,熟悉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模式。在擔任克萊斯特的裝甲集群參謀長期間,無論是在突破阿登地區還是在東線南翼的突擊作戰,尤其是基輔合圍戰中,這一系列的複雜的運動戰都離不開蔡茨勒將軍對部隊後勤補給的完美組織。也正是因此蔡茨勒被升任為西線總參謀長,不久在東線總參謀長哈爾德被解職後,希特勒便破格提拔這位年輕的少將為東線總參謀長。

除了因為蔡茨勒擅長組織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戰相關工作外,希特勒更多的是看重其年輕,而不是像哈爾德那樣總是反對希特勒的意圖。蔡茨勒剛上任時並沒有明確反對希特勒的戰略部署,但隨著其對東線局勢的深入瞭解後,他愈發開始抵制希特勒那些不顧戰爭基本法則的錯誤指揮,蔡茨勒相比於哈爾德更加年輕氣盛,敢於向希特勒提出反對意見,並據理力爭。雙方經常陷入嚴重的爭吵,蔡茨勒曾五次向希特勒提交了辭呈,都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絕,因為只有蔡茨勒能處理東線機械化部隊的後勤工作,其他人都是一竅不通。


蔡茨勒將軍在大的戰略上都有著清醒的認識,比如他一再堅持被圍的第6集團軍要立刻突圍,因為他深知陸軍總司令部已經抽不出足夠的兵力來增援第6集團軍了;其次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的及時撤退也是得益於蔡茨勒將軍的力爭取得的,最終保住了這支強大的部隊,否則1942年東線便已崩潰;在之後北方集團軍群即將被蘇軍合圍于波羅的海地區時,蔡茨勒同樣堅持要該集團軍群立刻撤退,遭到希特勒拒絕,兩人大吵一架,也正是因此蔡茨勒稱病堅決辭職!

蔡茨勒將軍唯一一個倍受爭議的地方就是他是“堡壘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即使在行動推遲並且蘇軍的防禦工事大大加強後仍舊堅持進行“堡壘行動”。當時古德里安堅持反對這一行動,而曼施坦因則支持蔡茨勒將軍。其實發起堡壘行動本身並無過錯,錯在希特勒的不堅持上,最終讓這一進攻中途停止,前功盡棄。當時雙方都已經到了決戰的時刻,德軍固然損失慘重,可是蘇軍的損失更是可怕,看誰能撐到最後一刻了。

總的來看,蔡茨勒將軍在擔任陸軍總參謀長期間還是得到了絕大多數的前線高級將領的認可,古德里安大將和曼施坦因元帥都對其有高度的評價。


小小狼王


蔡茨勒,有參與一戰的經歷,二戰初期,曾出任第60步兵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參謀長,第1坦克集群參謀長,D集團軍群參謀長,1942年9月,接替哈爾德擔任德國陸軍參謀總長,獲陸軍上將軍銜。

蔡茨勒遇到第一個難題,就是保羅斯的第6集團軍數十萬大軍被困斯大林格勒,在增援無望的前提下,蔡茨勒請求讓第6集團軍突圍。

帝國元帥戈承諾空軍能提供被圍德軍足夠的空中補給,但戈林再次食言,無法提供保羅斯所急需的各類物資,如同他保證空軍能殲滅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一樣,結果德軍裝甲部隊停止追擊,導致30餘萬英法聯軍從海上撤退到英國。

希特勒只得派地面部隊去增援解圍,蔡茨勒再次向希特勒要求讓第6集團軍突圍,同霍特4個坦克師、1個步兵師和3個航空兵師組成的突擊集團對進,但希特勒就是不下突圍的命令,導致第6集團軍內外交困陷入了絕境,突圍無望中剛晉升陸軍元帥的保羅斯選擇了投降。


事實證明了蔡茨勒上將的先見之明,為第6集團軍30萬將士的命運,蔡茨勒數次與希特勒爭吵,希特勒不願承認高加索戰役事實上已破產的局面,直到德軍所有退路都面臨被蘇軍切斷的危險時,希特勒才聽了蔡茨勒的意見,下令A集團軍群等從高加索撤退,靠著蔡茨勒靈活的計劃佈署和集團軍群自身戰術素養,德軍才避開了蘇軍預定的合圍退過了頓河。

1943年,在曼施坦因元帥取得哈爾科夫戰役勝利,把蘇軍全線逼過北頓涅茨河對岸時,蔡茨勒表現出了一貫的震定自若,說服了希特勒讓德軍從傑米楊斯克基地撤出,騰出了約10個師的寶貴兵力,用與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

蔡茨勒對撤退的組織實施很成功,部隊的行動十分迅速和有條不紊,彰顯了陸軍總部參謀長的風采。

由於希特勒不顧蘇德軍隊的實際情況,發動了庫爾斯克會戰,以德軍慘敗而告終,蘇軍突入德軍防禦陣地,挺進第聶伯河,雙方勢力犬牙交錯,戰場態勢非常混亂,非常激烈,令蔡茨勒的參謀總部這時忙得不可開交。

在防禦出現危險態勢時,中央集團軍群建議向西退卻,蔡茨勒本人也贊同這個意見,但希特勒卻不容易說服,禁止任何退卻,結果不但德軍丟了防禦地區,而且損失極大。


1944年6月14日,蔡茨勒主持召開了有各集團軍群和集團軍參謀長參加的會議,推測蘇軍的主要進攻方向,會議否定了中央集團軍群的報告。

但最終,實戰證明了蔡茨勒的總參謀部和希特勒都錯了,蘇軍打擊的重點恰恰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正面,而不是參謀總部認為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正面。

由於沒有坦克部隊的加強,中央集團軍群迅速被蘇軍擊潰,大部分部隊走向了滅亡,北方集團軍群也被切斷了退往東普魯士的道路,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也在節節敗退,整個東線德軍被蘇軍打得焦頭爛額。

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了諾曼底登陸,蔡茨勒的陸軍參謀總部和希特勒始終沒有認識到第二條戰線將帶來的危險,拒絕了西線最高將領龍德施泰特元帥和隆美爾元帥的請求,即鞏固東線,將一些師調往法國以打敗盟軍。

蔡茨勒的總參謀部注意力全在加來方向,還以為諾曼底進攻只是佯動時,直到盟軍登陸成功,龍德施泰特元帥緊急要求調動兩個坦克師立即投入反擊,好把登陸的盟軍趕下海去。

蔡茨勒不敢叫醒正在睡覺的希特勒,等到希特勒睡醒,批准調動坦克部隊時,已經錯失良機,一切都已太晚了,顯然蔡茨勒負有戰略判斷失誤和一定的拖延時間的責任。

德國陷入了同時在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為最後徹底失敗敲響了喪鐘,蔡茨勒遞交了辭職書,對陸軍參謀總長失去好感的希特勒免掉了蔡茨勒的職務,任命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接任此職。

總之,蔡茨勒基本上能夠勝任陸軍參謀總長的職務,倘若當初希特勒能聽從他的意見,戈林不從中插一槓,保羅斯30萬人的第6集團軍就不至於在斯大林格勒陷入絕境而投降,東線戰爭就將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倘若蔡茨勒不將眼光死盯著加來,盟軍已登陸時,斗膽叫醒夢中的希特勒,龍德施泰特元帥手中調到兩個坦克師,將登陸的盟軍趕下大海,西線戰爭又將是另外的模樣了。

天要德國戰敗,小鬍子滅亡,非蔡茨勒區區一個上將所能挽救的,包括戈林這個帝國元帥,倘若當時不是他對陸軍的行動橫差一槓,對希特勒拍著胸脯說,僅空軍就能戰勝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30萬英法早被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包餃子了,德軍也很可能在海獅行動中,就已讓英國屈服,二戰的歷史就又要改寫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無意侵犯作者版權,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庫爾特.蔡茨勒出生於1895年,一戰中的勇敢表現,使其由一名士兵被提拔為軍官,是非常出色的作戰參謀和德軍機動作戰方面的專家。對於希特勒來說這位對他唯命是從的將軍,是最值得信任的,而蔡茨勒本身也希望通過希特勒對自己的高度信任,從而能夠更好的指揮軍隊,關鍵一點就是蔡茨勒希望得到希特勒信任的同時能夠獲得發言權,從而對整個戰局的部署起到影響作用來挽救德軍。


希特勒非常厭惡總參謀部由具有很強獨立性或者說自己不放心的人來領導,他更希望這位關鍵的將軍人選是對自己非常聽命、不打折扣進行執行的人。

一直以來蔡茨勒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眾多德軍將領的欣賞和認可,1937年,年齡42歲的蔡茨勒擔任陸軍總參謀部上校,緊接著這位開始嶄露頭角的軍事人才於1941年被晉升為少將,擔任第一裝甲集群參謀長,1941年5月被授予鐵十字勳章參與對蘇聯的作戰。


年輕精幹、意志堅強是很多德國指揮官對蔡茨勒的評價,這裡麵包含了更多的是敬重。當德國第六集團軍被包圍在斯大林格勒等待救援和補給突圍時,蔡茨勒作為陸軍總長經過分析和研究認為突圍才是第六集團軍唯一的辦法,在派援軍進行救援已經顯得毫無氣力,此時納粹德國空軍的一次補給勉強只夠第六集團軍一個晝夜的用量,希特勒卻堅持按照原方案,命令第六集團軍依然堅守,此時蔡茨勒與希特勒出現了第一次較大的軍事分歧。

緊接著,希特勒派出的救援部隊在赫爾曼霍特將軍的帶領下進行救援,當霍特集團靠近第六集團軍50攻擊時,出於指揮家的敏銳判斷,蔡茨勒提出讓第六集團軍進行突圍,與霍特將軍的部隊進行對向攻擊,但這一建議遭到了希特勒的強力反對,最終霍特所帶領的集團軍被蘇軍死死的阻攔住,第六集團軍最後的希望徹底破滅了,最終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近30萬大軍舉手投降。

而這兩次與希特勒的意見不和,也遭到了希特勒徹底的方案,最終蔡茨勒被撤職。


冰雹藍天


德軍總參謀部及參謀幕僚們相信對戰爭進程有睿智,周全,穩妥的戰略及戰役規劃。但希特賴這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任下士軍官,俱有狂妄的政治野心並瘋狂地復仇心裡的政治狂人來講起不到多大的參謀作用,將軍們必須對希特賴元首及他領導的納粹黨絕對地無條件的服從,一切戰略思想都是希特賴正謀劃指揮。希特賴位卑職低,許多國防軍將軍並沒有把這位元首放在眼裡,矛盾一開始便存在,一直伴隨二次大戰整個進展。雖然德軍輕鬆佔領歐洲十八國並令法國投降,擊退了英國遠征軍,這個勝利令德國民眾狂喜不已,希特賴個人威望在全德國如日中天,他還會聽得進去總參謀部將軍們及總參謀長的中懇的建議嗎?已是到了一句頂一萬句的年月,也是德軍喪心病狂敢於進攻強大的蘇聯~走上自取滅亡道路之時!


前鋒35


首先,有才。

能夠擔任東線的消防員,沒有點真本事不行。

蔡茨勒,納粹德國陸軍參謀長,生於勃蘭登堡的科斯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國防軍供職,是出色的參謀和機動作戰專家。1937年為陸軍總司令部上校,入侵波蘭時為上校參謀。1940年在法國戰場服役.為克賴斯特將軍指揮的裝甲集群參謀長。次年為第一裝甲集群參謀長,晉升少將。1942年被希特勒提升為步兵上將,接任哈爾德將軍的總參謀長職務。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恐怕要歸到希特勒身上。

其次,有主見。

由於希特勒非常固執,所以他所用的人大多是奴才,而蔡茨勒顯然不是奴才。他既忠於希特勒,又敢於拿出正確的意見。

如果沒有他,第三帝國會覆滅得更快。很可能不等英、美諾曼底登陸路,這邊就已經結束戰鬥了。


吉林大福圓


蔡茨勒將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實戰經驗。在二戰中擔任過幾大名將的參謀長。克賴斯特,李斯特,龍德斯泰特等人,積累指揮作戰經驗。為人樂觀開朗。1942年接替哈爾德任德軍總參謀長。他有自己的見解。不一味迎合希特勒~在第六集團軍斯大林格勒被圍時,多次要求突圍。希特勒不同意,最後30萬德軍被消滅。後來高加索戰役蔡要求後撤。使2個集團軍逃出被蘇軍合圍。後來在南翼加強兵力,讓曼斯坦因元帥重佔哈爾科夫的勝利。但他也有錯誤。後來也不感反對元首。重兵在東線。西現兵力少。後給盟軍諾曼底登陸。解放法國。最後戰敗被解職。


淵源166339088


蔡茨勒將軍曾擔任過國防軍後勤處處長,再擔任過西線參謀長,接著被希特勒看中並重用,接替哈爾德將軍擔任陸軍總參謀長,從42年7月~44年6月。從執行了藍色方案的後半程開始,經歷了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哈爾可夫、庫爾斯克、第涅伯河、克里米亞、基輔等戰役。是個忠於職守,敢和希特勒叫板,並基本與前線將領保持一致的稱職的總參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