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明净的天空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明净的天空

殘疾人是社會上最困難的弱勢群體之一,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狀況,縮小殘疾人基本需求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使殘疾人事業與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殘聯的傾情服務下,在社會各界的真誠幫助下,我市14萬殘疾人群體在創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時,也和全市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繪著未來美好的藍圖。 近年來,我市各級殘聯組織團結和帶領全市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統籌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精準康復、勞動就業、權益保障、文體服務等各項工作,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全市殘疾人的獲得感持續增強,服務殘疾人的能力穩步提升,關愛幫扶殘疾人的氛圍日益濃厚。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惠殘政策,讓生活充滿陽光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聽取殘疾人工作彙報、研究殘疾人工作,將殘疾人工作納入全市總體工作部署,出臺了眾多惠及殘疾人的政策制度,堅持每年為殘疾人辦十件實事。市人大、市政協定期開展殘疾人事業執法檢查、視察調研活動。殘工委成員單位認真履職、主動作為、密切配合,財政部門優先保障民生殘疾人工作項目和十件實事項目經費投入,民政部門積極推動了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的落地生根,扶貧部門將貧困殘疾人精準扶貧納入大局,人社部門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錄中設置殘疾人崗位,教育部門加大對特教事業支持及貧困殘疾學生入學救助,體育部門大力支持體彩精準扶貧示範銷售亭建設,司法部門常年為貧困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文化部門積極支持開展殘疾人文化服務,衛生部門積極推動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發改、住建、規劃、城管等部門對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項目給予鼎力支持,婦聯、團委等廣泛開展志願助殘活動,統計部門積極支持配合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工作等,為促進全市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對於殘疾人來說,康復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我市出臺了《延安市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延安市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補貼實施方案》,建成了“互聯網+殘疾人康復服務”大數據平臺,紮實推進精準康復服務,累計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1309例,假肢裝配702例,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853例,為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服藥9460人次、住院補貼1017人次,為3040名貧困重度肢體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18000餘件,為其他貧困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27600餘件,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更加優化。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扶貧助殘,脫貧有保障

趙玉芝是黃陵縣雙龍鎮杜洛尾村的一個淳樸善良、自強不息的“女漢子”。之前,趙玉芝靠著做豆腐,成為十里八村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天有不測風雲,一場車禍奪去了她的左腿,車禍使豆腐坊無法繼續經營,兩個孩子又都在上高中,其中一個孩子面臨高考,正是用錢的時候,加上她看病的高額費用,各種困難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一時間,這個讓人曾經羨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一下子落為貧困戶。

這幾年,趙玉芝遇上黨的好政策。在縣殘聯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她的豆腐坊得到了系統的升級打造,標準化作坊建設、工商行政許可、產品銷售渠道等問題迅速得以解決,這使她信心倍增,她逢人便說:“黨的十九大為我指明瞭方向,鼓足了幹勁,我沒有理由再戴著貧困戶的帽子不丟!”就靠著這股子幹勁,她供出了一個大學生,女兒有了自己的工作,兒子回來幫忙經營豆腐坊。現在,她除了做豆腐,還建了豬舍,養了10頭豬,養殖70多隻鴨子。她逢人便說國家的政策好,“你看扶貧工作隊、幫扶部門、惠民政策一茬接一茬,只要勤懇、踏實就沒有過不好的光景!” 我市認真落實脫貧攻堅“1+N”政策措施,建成省級扶貧示範基地個,市、縣級扶貧示範基地110個,建成體育彩票精準扶貧銷售亭31座,對401戶從事種養殖業的貧困殘疾人給予扶持,以送豬、送羊、送雞、送化肥等實物形式扶持農村貧困殘疾人955戶,17735名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目標。不斷加大包扶村幫扶力度,幫助貧困戶建香菇大棚13座,打水井13口,並向13戶貧困殘疾人發放仔豬39頭,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帶動殘疾人增收脫貧。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民生保障,改善基本生活狀況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給我捐贈的這個助聽器特別好用,我還領到了蛋白粉、家庭安全應急包,真是太感謝這些好心人了。”今年5月20日,在吳起縣舉行的第28個“全國助殘日”活動中,吳起縣長官廟鎮歲的村民藺永林說。

“我今天給我的兩個孩子領到了價值萬多元的助聽器,技術人員現場都給調試好了,孩子們特別開心。”吳起縣五穀城鎮貧困戶屈志花笑著說。

此次捐贈活動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延安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向吳起縣殘疾人一次性捐贈瑞聲達助聽器40個、蛋白粉30箱、家庭應急安全包360包,總價值161.4萬元,並現場發放給吳起縣40餘名殘疾人。

社會保障是殘疾人創造幸福生活的底線。我市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為54930名困難殘疾人和25668名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資助962名貧困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資助貧困殘疾大學生174人、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大學生643人,發放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7911人次,為一級智力、精神、肢體殘疾人提供居家託養服務20448人次,為68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設施改造,為2805名鄉鎮(社區)、村專職委員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對9600名特困殘疾人給予臨時救助,將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給予全額補貼,將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和三、四級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範圍給予全額補貼,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優先納入低保範圍,將農村一級肢體、智力、精神殘疾人和盲人全部參照“五保”標準給予保障,進一步夯實了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基礎。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就業援助,破解就業難題

在黃陵縣乾錦和山核桃工藝品有限公司,殘疾人寇兆博正在嫻熟地打磨著山核桃,熟練程度不亞於一個健全人。該公司像寇兆博這樣的殘疾工人一共有16人,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他們的生活同樣充滿著陽光和溫暖。

寇兆博告訴記者,“在這裡上班不僅能掙到錢,也讓他生活得更有意義。這裡的工種安排都是根據每個殘疾人的身體條件設置的,工作沒有太大難度。”近年來,黃陵縣通過培訓讓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在加大對各類殘疾人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的基礎上,由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鄉鎮簽訂就業合同,努力提高殘疾人個體靈活就業率。僅2017年,全縣就有370餘名殘疾人走上了工作崗位。

殘疾人同樣是社會的勞動者和創造者,但是殘疾人就業的確困難重重。我市積極落實殘疾人就業各項法規政策,通過開展就業援助月、職業介紹和舉辦招聘會、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多形式多渠道促進殘疾人就業,新增殘疾人就業3050人。加大殘疾人自主創業扶持力度,對3106名從事個體經營、便民服務等自主創業扶持對象給予補助,扶持省級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企業5個、市級安置殘疾人就業企業6個,建成省級殘疾人職業培訓示範基地3個、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1個、特色工藝品製作單位1個、盲人按摩示範店8個。積極推進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招錄殘疾人就業,推出面向殘疾人的事業單位崗位11個,不斷拓寬了殘疾人就業安置渠道。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19700名殘疾人開展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潛能。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特殊藝體,打造夢想舞臺

2017年5月,由延安市殘疾人聯合會承辦的陝西省第九屆殘疾人藝術匯演在我市萬花山賓館大禮堂拉開帷幕。藝術匯演共設舞蹈、聲樂、戲曲、器樂個類別的節目,來自全省支隊伍的200多名殘疾人演員以優美舞姿、嘹亮歌喉、動人旋律展現出殘疾人自強不息、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增進了全社會對殘疾人的瞭解、關心和支持。

今年5月31日,2018年全國殘疾人射箭錦標賽開賽儀式在我省殘疾人體育訓練指導中心舉行。富縣北道德鄉的王思俊在此次比賽中奪得枚金牌。王思俊從小家境貧寒,下肢重度殘疾,從2016年3月踏上了坐在輪椅上學習射箭的征程。此次全國殘疾人射箭錦標賽上高手如雲,王思俊面對強手依然保持高水平的發揮以及高尚的體育風尚,充分展示了殘疾人身殘志堅、奮勇拼搏的精神。

為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市殘聯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舉辦了首屆全市殘疾人運動會暨特奧運動會、首屆全市殘疾人文藝匯演、殘疾人工作者業務知識競賽活動,圓滿承辦了第九屆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參加了第八屆、第九屆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和全國、全省各項殘疾人體育賽事,取得了可喜成績。紮實開展“愛心影院”文化助殘觀影活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組織流動影院赴基層巡迴專場演出400餘場次,組織寶塔區、志丹縣兩個殘疾人藝術團赴各縣區巡迴演出50餘場次,邀請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西安市殘聯“抗戰組歌”文藝演出團先後開展了“共享芬芳”中西部地區百縣百場巡演和慰問演出活動。認真實施康復體育進家庭項目,為1020名重度殘疾人提供康復體育家庭關愛服務,殘疾人朋友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廣大殘疾人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明淨的天空

“殘疾人事業是一項崇高而艱鉅的事業。”市殘聯理事長姬濤表示,市殘聯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殘聯的精心指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銳意進取,奮力開創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發展新篇章,為實現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