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藏隔万里教育援藏促真情——记吉林市援藏干部沈东哲

本网讯(王新娣 贾立)2018年5月20日早晨,吉林市第五中学的王立校长和刘兴利老师像往常一样,起床穿衣,却感觉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不断地大口喘气。这才意识到海拔4200米的西藏吉隆县与吉林省吉林市的不同。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中教部副主任田华同志和五中的高春老师,像往常一样,接水洗漱,才发现整个吉隆县已经停水停电,只好用昨夜矿泉水瓶里剩余的水,简单洗洗脸。

今天是他们受吉林市援藏工作队邀请,受吉林市教育局委托,受吉林市援藏课题组安排,不辞万里从吉林市来到西藏吉隆县的第二天,下午就要和全县中小学教师见面,要把自己多半生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在讲座中奉献给西藏教师,虽然来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在来西藏的路上深受震撼,他们希望精益求精,将一些新鲜的感受充实讲稿。

按照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的工作安排,各个机关和事业单位是下午15点30分上班。15时,四位吉林市初中教育专家在吉林市援藏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西藏吉隆县中学电教室,来到会场。

见面会开始,西藏吉隆县教育局局长次仁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吉林市第五中学与吉隆县中学签署了共建协议。吉林市第五中学王立校长从落实核心素养层面做了题为《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的专题讲座,中途由于仪器故障,不得不转移会场,但王立校长处乱不惊,全程2个半小时一直站立授课,其个人魅力更是赢得阵阵掌声。

在随后的几天里,吉林市专家们又贡献了专题讲座三场。吉林市教育学院初中教育部副主任田华老师从中考备考技巧层面做了题为《中考命题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的培训,吉林市第五中学刘兴利老师从语文教师层面做了《关于语文学科建设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吉林市第五中学高春老师从班主任工作层面做了《我的教育幸福》的专题报告。专家们克服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讲座内容丰富多彩,视角专业,知识准确,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促进了吉隆县初中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看到这些,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组织者和推进者沈东哲同志欣慰的笑了。

沈东哲同志,高级教师,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六中学教学副校长,从教23年,一直在农村中学一线工作。2016年,吉林省组建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团,吉林市委组织部受吉林省委组织部委托,计划选派九人到西藏吉隆县援藏,其中有一个岗位是吉隆县中学副校长。经过层层选拔,沈东哲同志终于作为吉林地区中学副校长的代表,成为援藏干部一员。其实医院已经检查出他患有二级高血压,眼压偏高,左肾结石。当医生针对这些检查结果,征询他意见时,他坚定地表示愿意去援藏。但是最终能够选派他去援藏,或许和他曾有过进入藏区的支教经历有关。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沈东哲同志作为吉林地区教师代表,作为吉林省第四批支教团成员之一,远赴地震灾区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雁江寄宿制学校支教。在黑水期间,他曾亲历泥石流两次,地震余震三次。支教期间他被吉林省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支援四川省黑水县优秀教师。支教结束后,他被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任命为吉林市第二十六中学教学副校长,成为丰满区最年轻的教学校长。而最令他高兴的是,和妻子结婚9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虽然已经开始从事教学管理,但因学校缺教师而一直兼课,他负责初中三个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他挖掘学校及周边资源,设计了爱心筑巢主题教育活动,连续三年得到吉林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并连续三年在《直播江城》栏目上全程播放,提高了学校办学知名度。2012年吉林市第二届“学苑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他被评为特等奖。2013年10月下旬,在东北三省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首届年会优质课评比中,他的课获得一等奖,并被评为东北三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2014年被评为高级教师,成为丰满区最年轻的高级教师。已经收获如此丰厚,孩子的年龄太小,同事们不理解他还要去西藏援藏,他笑着说:“正因为党和国家对我如此恩重,所以更思回报的机会。”

来到西藏吉隆县后,原本二级高血压的他,高压值低压值各增长了20个点,高压160,低压120,是家常便饭。新陈代谢缓慢的高寒环境,诱发了痛风病。4200米的海拔,保证不了他的睡眠质量,进藏第一年,体重减少了14斤。但这并不是他焦虑的问题。

吉隆县地处西藏高原,位于西藏西南部,与尼泊尔接壤,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人才短缺,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如何体现亲情援藏送教育成了吉林市援藏工作队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沈东哲同志的思虑最多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他发现吉林省援藏十二年虽 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没有在教育援藏方面专门设立课题。即使在全国范围内,此类课题也很稀少。于是,他应当地学校所求,以科研课题为纲,以教育援藏工作为目,纲举则目张,以科研课题统筹教育援藏工作。只有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更加利于突出工作重心。可是科研课题以什么为题目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沈东哲同志深入了解吉隆县的县情,吉隆县中学的校情、师情和学情后,找到解决吉隆县教育问题的七寸,最终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师资水平有效途径的研究——以吉林援藏日喀则吉隆县为例》作为了本次科研课题的题目。课题立项的相关材料报到吉林省教育学会之后,立即得到学会批准,并被列入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重点课题,立项编号为13520332A。这是吉林省援藏以来,第一个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也是吉隆县成立以来第一个省级课题。沈东哲同志为课题负责人。吉林市援藏工作队队长、吉林市委党校教务长、吉隆县委副书记何晓杰同志任课题组领导小组组长,并担任主要顾问。吉林市援藏工作队队员、吉林市教育局法规处科员、吉隆县教育局副局长何刚同志担任课题组的协调员。

课题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校本研修”三种方法相融合的培训模式,建立吉隆县系统而稳定的自己的师培模式,从而促进吉隆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提升吉隆县教师教学水平。在吉林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5月8日——6月4日,沈东哲同志为领队,课题工作组选派吉隆县中学的2名藏族教师索朗加布同志和罗追桑布同志到吉林市第五中学和第九中学两所初中名校进行异地交流培训。2017年7月,沈东哲同志为领队,课题工作组选派吉隆县中学一把校长普珠同志和教学校长米玛同志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参加东北师范大学组织的《2017年全国第三期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培训会》,会后到吉林市第二十六中学参观义务教育均衡迎检情况。2017年9月,课题组邀请吉林市四位小学教育专家来吉隆县送课送讲座。2018年4月,沈东哲同志自编的校本教材《学习能力提高训练》在初三课堂上开课。2018年5月,沈东哲同志撰写的课题组阶段性成果论文《西藏吉隆教师职业倦怠初解》完稿,在国家级刊物《中华少年》32期上公开发布。2018年6月,沈东哲同志撰写的课题组阶段性成果论文《西藏吉隆初中学生学情分析与初解》在国家级刊物《中华少年》34期上公开发表。2018年6月,课题组从援藏资金中申请3万奖学金,发放给吉隆县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学习成绩较好、家庭困难的六十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题工作组下设的爱心捐赠小组组织捐赠活动四次,已经累计发放给学生衣物1254件,学习用品784套。截止到2018年7月,吉隆县中学有14位教师获得吉林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资水平的研究——以西藏吉隆县为例》课题工作委员会优秀实验教师称号。吉隆县在日喀则18个县(区)教学质量综合排名中稳步提升,尤其是2017年吉隆县中学在24所中学中提升了5个位次,并首次实现高中段100%入学。学前教育方面,吉隆县城镇学前毛入学率达到82%,比两年前上升30个百分点。

这次,王立校长等四位教育专家来西藏送课送讲座就是吉林市援藏课题组的工作成果之一。在吉林市援藏课题组安排下,五中的两位一线教师贡献了精品示范课两节。针对吉隆县中学教师在汉语文学科中考阅读理解题型上的困惑,刘兴利老师为吉隆县中学初三年级师生贡献了一节示范课。课堂上,刘兴利老师教态亲切,激情不断,初三四班的学生们发言踊跃,轻松快乐。针对吉隆县中学教师在英语学科中考阅读与理解题型上的难点,高春老师为吉隆县中学初三年级的师生贡献了一节示范课《英语中考阅读指导》,高老师按照吉林市的常规教学过程,为西藏的学生们精心编制了学案,再辅以精彩的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解决了吉隆县中学英语教师的困惑。专业的引领、高度的提升,让参与听课活动的老师们获益匪浅。

5月25日,王立校长等四位吉林市初中教育专家即将离开西藏,踏上归程。吉隆县中学的老师们依依不舍,前来送行。但吉林市援藏课题组的工作在沈东哲同志的带领下依然有条不紊地在进行。

下一步,课题组工作主要从两个着眼点深入后续工作。一个着眼点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课题工作组利用课题经费购买了吉林省著名教育网站学科网的高端权限资源库两年的使用权。该资源库包含备课所需所有资源:课件、教案、学案、导学案、试卷等等,学科网“E卷通”可提供自主出卷系统,解决了出卷难问题。特别是资源库中特级名师中考冲刺高清视频;全国特级中考专家及名校优秀教师公开课/说课视频服务;百强名校名师“初一到初三同步+备考”微课堂系列视频及原创微课;学科网150000套付费商业原创精品资料全部可供教师下载学习使用。这可以说是给教师请来了24小时,涵盖所有学科所有课时的培训资源,甚至可以把名师讲课视频运用到课堂上,播放结束,教师进行有效的辅导,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题工作组已经给吉隆县教育局和全县中小学教师都开通了账户,共同将学科网的教育资源使用最大化,后期还可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全县中小学远程视频交流。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最终还是要在校园内锻造自己的教师培训系统,从而提高吉隆县的师资水平,而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

另一个着眼点是解决“学生学”的问题。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沈东哲同志看到不少教师孜孜不倦,想尽办法费劲脑汁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教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都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给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少学生一股脑地扎进了书山题海里,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让记什么就记什么,需要记忆的东西没完没了,记完了忘,忘完了记,学习紧张,压力很大,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事倍功半。学生需要有人专门教他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力,提高学习能力。但老师们只是专注于学科教学,没有人能统揽全局,专门思考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和训练。

为此,沈东哲同志运用多年教学经验,综合多方面资料,自编校本教材《学习能力提高训练》,从心态锤炼、记忆力技巧、学科学习技巧和中考应试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记忆宫殿、思维导图等科学记忆法全面引入教材中,最终引导向核心素养的形成,特别是对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更有针对性。因为是边编写边上课实践,预计到八月份能够最终结集。

援藏,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援助,而是搭建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桥梁。松花江水奔涌向前,雅鲁藏布源远流长。随着今后两地教育系统系列交流活动的深入,两地的教育事业也必定会蓬勃发展、稳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