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柑普茶怎樣泡茶及飲茶誤區

茶葉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上乘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因此,茶葉有“康樂飲料”之王的美稱。但是飲茶還需要講究科學,才能達到提精神益思維、解口渴去煩惱、消除疲勞、益壽保健的目的。但有些人飲茶習慣不科學,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泡茶主要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

茶葉的用量,有“細茶粗吃,粗茶細吃”之說。一般來說,細嫩之茶含茶汁較少,沖泡時要多放一點;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以250毫升一杯水為計,一般茶葉可放3-5克,而烏龍茶等精細茶應放8克左右。

沖泡茶葉的水溫,要看水的質量和茶葉的等級。如果水質較好,燒開即可泡茶,過沸會損失水中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湯失去香味;若水質不佳,就要多煮一會兒,使雜質沉澱。俗話說:“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謂沏,就是用剛燒開的水;所謂泡,就是用熱水瓶中的水。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用溼度很高的水沏茶,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但水溼過低又不易使茶葉香味溢出。為兩全其美,品飲高級、細嫩的綠茶,水溫最好是80—90℃。特別嫩的茶,泡茶時水溫還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檔茶,可用100℃的滾水沖泡。至於紅茶、花茶,則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幹茶,加200-250ML的開水,泡3-4分鐘後慢慢品飲為好。高檔茶一次沖泡過多,會影響茶清幽、淡遠的真味;低檔的用量過多,苦味較重,難以入口。總之,泡茶頗有學問。只有細心揣摸,反覆實踐,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和甘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