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一勝跡引來學者雲集,這個岩洞竟是「唐僧」隱修之處!

象州一胜迹引来学者云集,这个岩洞竟是“唐僧”隐修之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幾句膾炙人口的佛偈,出自唐代高僧慧能大師之口。作為禪宗第六代祖師,他使佛教真正消化、融化、內化於中國的思想文化體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思想家。

6月19至21日,來自區內外的80餘名史學界專家學者、佛教界人士齊聚六祖慧能隱修地——廣西象州,參加在此廣西(象州)六祖文化研討會,取得了多方面的積極成果。

象州一胜迹引来学者云集,这个岩洞竟是“唐僧”隐修之处!

這個“唐僧”真不簡單

象州一胜迹引来学者云集,这个岩洞竟是“唐僧”隐修之处!

據瞭解,六祖慧能是歐洲學術界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與孔子、老子並稱“東方三大聖人”。他的思想還得到了毛澤東的推崇,不僅將慧能與孫中山先生一道並稱“嶺南兩大偉人”,還把《六祖壇經》稱為“勞動人民的佛經”。

六祖慧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廣東新興縣人,於唐龍朔二年(662年)前往湖北黃梅東山寺,成為五祖弘忍最賞識的一個弟子,被秘密傳為禪宗六祖。之後,弘忍囑咐慧能帶著祖師衣缽離寺南歸,而其他師兄弟則為爭奪繼位權而對他展開追殺。為此,慧能隱匿修行15年,這一時期的六祖去向眾說紛紜,但是廣西境內的相關遺蹟一直未獲關注,遊離於研究人員視野之外。

隱修遺蹟引發關注

象州一胜迹引来学者云集,这个岩洞竟是“唐僧”隐修之处!

2015年夏,象州縣政府官員吳孝斌得知當地有個六祖巖,於是多次前往調研考察並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撰文提出“六祖慧能大師曾在象州隱匿修行悟道”的觀點,引起廣泛關注。這處巖洞刻有篆書“六祖巖”三字,為北宋文人譚掞於“元豐甲子歲”(公元1084年)題寫上石,是迄今為止事關六祖慧能隱修處的最早石刻。

另外,在象州六祖巖中及巖洞周邊,還保存有多處石刻,證明至少自宋代起,就有六祖聖像在巖中安放,四方百姓奉祀至誠。加之象州舊志對六祖巖及六祖聖像亦有相應記載,均顯示出此處與六祖聖蹟有著莫大的關聯。

吳孝斌的考證文章發表後,區內外文史學者、考古專家、佛教界人士多次到象州實地調研考察,普遍認同“六祖慧能大師曾在象州隱匿修行悟道”的論斷,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是一份非常厚重和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象州的六祖文化資源,對象州、對廣西都有積極意義。吳孝斌的考證文章發表後,區內外文史學者、考古專家、佛教界人士多次到象州實地調研考察,普遍認同“六祖慧能大師曾在象州隱匿修行悟道”的論斷,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是一份非常厚重和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象州的六祖文化資源,對象州、對廣西都有積極意義。

研討交流聯合倡議

象州一胜迹引来学者云集,这个岩洞竟是“唐僧”隐修之处!

此次在象州舉行的六祖文化研討會由廣西曆史學會主辦,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和象州縣禪宗六祖文化研究會承辦,廣西佛教協會協辦。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象州縣六祖巖、真隱巖等六祖遺蹟,充分肯定了象州六祖遺蹟的真實性和可信性,並圍繞象州和其他地方的六祖遺蹟的人文價值及其保護與開發利用,六祖文化的當代價值,六祖文化與“一帶一路”建設等議題進行了學術交流。

研討會上發起聯合倡議:一是要切實做好象州六祖巖的保護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合理地開發利用,使之成為嶺南的又一處禪宗六祖文化勝境;二是充分挖掘和闡釋禪文化的思想內涵與當代價值,使禪宗六祖文化成為廣面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必要補充;三是搭建一個禪文化交流平臺,努力構建嶺南禪文化圈,同時進一步擴大與東南亞、東亞佛教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六祖遺蹟和六祖文化在助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消息來源| 南國今報

審核|方 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