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一、6岁写诗被迫出家

确切的说,她应该是个神童,年仅六岁便能作诗,这无论是她所处的唐朝时期,还是现如今,都会被父母视为骄傲而被传诵一时,轰动八方——当然这里说的诗,绝非寻常打油诗,下面就先观赏一下:

咏蔷薇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谁能相信这是一位年仅六岁的小姑娘所写的?但千真万确,她写这首诗时就只有六岁,并因这首诗,而横空出世在历史长卷中。她就是唐朝著名的女诗人,女道士,唐四大才女之一的:李冶,字季兰!

且更让人吃惊的是,她写这首诗时,是父亲要求她以蔷薇为题临场发挥。她写完诗后,本以为会得到表扬,哪料父亲却双眉紧锁,眼中满是担忧地下了一个评语:“此女聪慧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即,我这小女儿太聪颖了,恐怕长大后,会成为没有妇德的女子。理由是“经时未架却”这句有大毛病,尤其是最后这两个字“架却”,谐音是“嫁却”,认定这首《蔷薇诗》,是描写一位待嫁的女子。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如今,谁也不知道这位父亲当时是“脑子短路”,还是真是“知女莫若父”,竟然从六岁女儿的诗句中,品出这等“瑰丽意境”。所以,不久后李冶就被父亲送入了当地的“玉真观”中,做了一个女道士。

意图很明显,希望用出家人的修行,震住或说挽救女儿的“心猿意马”,回归到“妇德”中来。

这其实是一个悲剧,倘若李冶是个男孩子的话,父亲必会是大加赞赏,认定儿子是神童,从此开始大力培养。可偏偏李冶是一个小女孩,只能被迫出家当了道姑……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二、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

好在,此刻是我国的大唐时期,别说神童,就是皇上的女儿,哪怕女皇上武则天,都曾有出家经历,这就注定了“唐朝无处不红尘”。

所以李冶虽身处道观,却非清净之地,堪称是更别致的红尘,所以当她长大后,便被《唐才子传》赞为:美姿容,神情萧散。意思就是说,不但貌美而且气质淡雅,再加上满腹锦绣,很快便引动了唐朝的许多大才子。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第一个走入李冶生活的是唐诗人朱放,当时李冶虽是道士,却早已心入红尘,一个春日,她在水中泛舟时,遇到了年轻的朱放,请求登船同赏风景。李冶欣然同意,两人在船中,边行边谈,顿生相见恨晚之心。

李冶虽一身道姑装扮,却正值最美光景,朱放谈吐不凡,神清气爽,正是大好男儿,自然都心生爱慕。在朱放临下船前,特赠给了李冶一首诗: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李冶岂能不明其意?便约好了下一次相见时间……从此李冶和朱放渡过了一段甜蜜时光,但哪料由于朱放奉诏去江西当官,两人只得分别。虽此后依有书信来往,为此李冶还曾写了首《寄朱放》的诗歌: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想思无晓夕,想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但奈何“落花有情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朱放终究丢弃了李冶,从此一去不返了。自朱放后,李冶身边依然是才子不绝,什么刘长卿、房明府、韩揆之、萧叔子、崔涣,还有一位最是著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三、才女之死

显而易见,此刻的李冶俨然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因为李冶是大唐才女中,唯一的惊动过皇上的才女,这个皇上便是唐玄宗。据《唐才子传》载:天宝年间,唐玄宗总听闻了女道士、女诗人李冶大名后,便亲自下旨,召李冶入长安,表示要见见她。

李冶岂敢违抗,急忙入了长安来见,此刻的李冶已经人到中年了,唐玄宗“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其中,这个“媪”的意思是:上了年岁的女性,但在这里应为成熟女性。因为考察李冶死于公元784年,而天宝年间是公元742年-756年。

虽被唐玄宗礼遇,但李冶却还是死于帝王之手,公元784年,因朱泚叛乱,唐德宗仓惶逃出京城,此间由于李冶曾跟朱泚有诗文来往,所以唐德宗平定叛乱归来后,便下令“扑杀之”……

此才女6岁能写诗,是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惊动了唐玄宗

一代才女,唐朝最风情的女诗人、女道士,就这样走了,如今来看她这一生,只能不胜唏嘘。但她的才华却如珍珠般无法被掩盖,最后贴出她最出名的一首诗《八至》一同观赏: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