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暑期檔剛開篇,就出了個大爆款——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票房爆:

點映票房1.76億,上映6天票房破16億

口碑爆:

豆瓣9.0,淘票9.5,貓眼9.7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尤其是在國內最公正最權威的評分網站豆瓣上,目前超過40萬人打出9.0分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什麼概念?

這是自有豆瓣網13年以來,第一部正在上映的9分國產片。

而在歷史上,評分人數足夠多的9分國產片還有三部,分別是:《霸王別姬》、《鬼子來了》和《活著》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值這麼高的分?

因為它就是我們等到望眼欲穿、羨慕已久了的那種“別人家的電影”。

就不說歐美那些經典了,就說我們的鄰邦:

我們看了印度的《摔跤吧!爸爸》,看了韓國的《熔爐》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我們稱它們為“改變國家的電影”,然後感概:

什麼時候我們也能拍出這樣電影啊!

今天,我們終於也有這樣的電影了

沒錯,《我不是藥神》就是。

它可能不至於改變國家,因為這個國家太難改變了。

但是它揭露真相,敢拍敏感話題,觸及了國產片從未觸及過的領域。

《熔爐》讓人們關注未成年人性侵;《摔跤》讓人們打破性別歧視;

《我不是藥神》則讓人們關注慢粒白血病患者群體。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而且,《藥神》在電影的可看性和完成度上,完全不遜於《熔爐》和《摔跤》。

可以說,這是中國內地拍出的一部偉大的作品。

上來這麼一頓猛誇,因為看到這樣的好片太難得,忍不住。

影片圍繞著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小老闆程勇展開。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聽起來是老闆,其實就是個賣壯陽藥的。

他賣的壯陽藥,是印度神油

自從有了偉哥之後,神油生意一天比一天差,已經淪落到連店裡房租都交不起的地步了。

有一天,一個戴口罩的神秘男子(王傳君 飾)找到他,請他通過從印度進神油的渠道幫忙代購一種叫“格列寧”的藥。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這種藥國內賣4萬一瓶,但印度仿製的只賣兩千,療效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程勇聽到後雖然很震驚,但是老江湖的他心裡清楚,說好聽點叫代購,其實就是走私

怕擔風險的他拒絕了這個請求。

口罩男呂受益堅持無果之後只好留下聯繫方式,說是等藥救命

程勇當時沒當回事。

直到後來,已經離婚的妻子要把兒子帶去國外,律師說他沒有撫養能力。

父親又病危,醫生建議他趕緊動手術:

“血管瘤一破,人就沒了。”

養兒子要錢,救老子也要錢,可他沒錢。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這時他想到了呂受益,決定冒險搏一把,去印度買藥。

把藥帶回來之後他才發現,原來等藥救命的人不止呂受益一個。

慢粒白血病人,光上海就有成百上千。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程勇把500塊錢買來的藥漲到5000,並拿下了印度藥廠的國內代理權。

有巨量需求,又有獨家貨源,很快他就賺的盆滿缽滿。

賺錢的同時,程勇還被病人視作“藥神”,錦旗收了一箱子。

畢竟5000一瓶的印度藥雖然貴,還是比正版便宜多了。

影片上半部分,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商人的發家史。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這半部分節奏輕鬆明快,甚至不乏笑點。

尤其在交代片中主要人物時,寥寥數鏡,已然傳神。

其中有身患白血病又吃不起藥,卻仍然堅信上帝能拯救世人的牧師;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有夜店跳鋼管舞賺錢,替女兒治病的單身母親;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有查出白血病不願拖累家人,隻身跑來上海的農村小夥子。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他們一個個被程勇招募過來,組成了“賣藥天使團”,因為在病人眼裡,他們就是給自己活命希望的天使。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這時候的程勇,對自己人雖然挺好,可骨子裡仍然只是個商人。

賺錢是他唯一的目的。

至於救人,只是拉攏合夥人的說辭,和讓他偶爾自我滿足一下的意淫。

從影片一開始的交代就能看出來,他家暴、邋遢,還自私。

他去印度找藥廠拿代理權的時候,說服對方的理由是:

“中國有無數人在等這種藥救命呢”

“命,就是錢。”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在他心裡,錢才是重點,命不關他事。

所以,後來得知賣假藥會判重刑,又被假藥販子張長林威脅之後

他拋棄了所有人,賣掉了救命藥的代理權。

影片轉折出現在呂受益病情惡化之後。

程勇去探望,問他:“怎麼搞成這個樣子?”

他輕描淡寫:“沒藥吃,就這樣嘍。”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呂受益去世後,程勇重新開始賣藥了。

這回500進的貨,他賣500,分文不賺。

後來印度藥廠停產,他2000從藥店回購,還是賣500.

他不為賺錢,為的是救贖。

呂受益臨死前並沒有怪他,可他認為,斷了藥的呂受益是被自己害死的。

走上救贖之路的程勇,在病人眼中這回真成了“藥神”。

警察嚴打印度格列寧,抓了一屋子人,沒一個把他供出來的。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可世界上真有“藥神”這回事嗎?

當他以“賣假藥”的罪名被抓之後,法庭上,他只能無奈的說一句:

“以後會好起來的”

假藥販子張長林在被通緝後勒索程勇時說:

“我賣藥這麼多年,發現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程勇賣低價印度藥救人,救的都是窮人。

富人買的起正版格列寧。

所以“藥神”治的不是慢粒白血病,而是“窮病”。

可就像張長林說的那樣,

“這種病你沒法治啊,也治不過來。”

所以片名從最開始的《中國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改成了現在的《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片名沒有那麼響亮,但卻更貼切了。

箇中有無奈有心酸,看過片子自然就懂。

《我不是藥神》中的人物塑造,是最近幾年國產電影中最好的。

首先是男主徐崢。

可以預見,明年華語各大表演獎,一定會有他的提名。

不出意外,還能拿幾個影帝。

他所飾演的程勇這個角色,剛開始並不是什麼好人。

雖然沒幹什麼壞事,但活的很失敗:

所以徐崢把自己弄的很邋遢,亂糟糟的頭髮,髒兮兮的衣服。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上一次見他有頭髮,還是20多年前的發模時代呢。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他被妻子嫌棄,離婚,向他要兒子。

從前妻的話裡能知道,他是個家暴男。

即使離婚後,面對妻子和律師,他還是那種一言不合就動手的狠人。

但遇見做警官的小舅子,他又是一種畏畏縮縮的樣子。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典型的欺軟怕硬。

而他在家裡面對兒子和父親,給兒子洗澡調侃他的小雞雞,給父親餵飯用上海話開玩笑,又顯得很溫暖。

作為上海人的徐崢,把這個同為上海人的角色詮釋的充滿了市井氣息。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這個角色的複雜和難度,更多是體現在他的成長上。

第一次去印度買藥的時候,印度老闆問他:

“你是要當救世主?”

他哈哈一笑:“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病人送他錦旗,他陰陽怪氣的拿著給所有人念:

“妙手仁心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他洋洋自得,但並沒有誠意,也沒有感動。

他把代理權賣給假藥販子,卻對一直幫他賣藥的幾位病人強詞奪理:

“我是個賣神油的,我管得了那麼多人嗎!”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這樣一個精明自私的人,在經歷了舊友病死的巨大打擊之後,走上了一條救贖之路。

從剛開始的分文不賺,到後來的倒貼錢

從剛開始小心翼翼的賣,到後來擴大規模,救更多人。

這個人物身上的變化,是發自氣質上,脫胎換骨的。

雖然他不是“藥神”,但是在他身上經歷了從自私貪婪的“人性”,昇華到普渡眾生的“神性”。

徐崢的表演,神了。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另外一個神級表演是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

很多人看到他,腦海裡蹦出的第一個印象還是《愛情公寓》裡的關穀神奇。

雖然那已經是十年前的劇了。

他能把關谷君塑造的如此深入人心,也證明了他出眾的演技。

可是,他更希望人們能忘記這個角色。

他沒有參與即將上映的《愛情公寓》電影,他要徹底與過去的自己決裂,他要做一個演員。

為了飾演片中一個配角,本來就很瘦的王傳君,繼續減重20斤,就為了表現出角色被絕症折磨的虛弱體態。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他的減重方法是:開拍前每天跳繩4000個,開拍後每天增加到8000個。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為了演好白血病人,他天天泡在醫院裡跟病人們接觸,揣摩他們生活中的細節。

比如他發現很多病人會每天吃橘子來補充維C,他就自己把這個細節加在了電影裡。

一場病情惡化躺在病床上的戲,

他為了表現出憔悴感,硬是熬了兩天兩夜沒睡覺。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一場吃飯聊天的戲,為了追求一條完美的表演,他連續吃了44個包子,吐了3次。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同為演爆款劇出身的演員,王傳君的敬業,值得很多很多人學習(最應該學敬業精神的某些人我就不提名字了)

還有飾演片中單身媽媽的譚卓,為了20秒的鋼管舞鏡頭,專門練習了一個半月。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練到左腳腳踝軟骨碎裂,膝蓋和手腕都有嚴重的積液,甚至還有輕微的骨折。

楊新鳴飾演的牧師,是我自《古惑仔》之後第二個喜歡的牧師角色,片中很多的喜感和笑點都在他身上。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飾演黃毛的章宇今年已經36歲了,可他演一個剛到20歲的年輕人演的毫無違和感。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黃毛這個角色是個矛盾體,他冷漠卻衝動,孤僻卻熱情,他在片中一出場就搶劫,可他卻是所有人裡最單純最善良的一個。

章宇把這個矛盾的角色,演的讓人心疼。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週一圍飾演的警察,最初接到查印度藥案子的時候態度堅決:

“販售假藥傷天害理,作為執法者我義不容辭。”

在調查進度越來越深入之後,他對自己作為執法者的正義性產生了懷疑,最後冒著處分辭去了任務。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還有一個亮點,在影片結尾處,週一圍倚著吉普車等程勇出獄的鏡頭,絕對可以入選年度最帥電影造型之一。

帥到懷疑人生的好嗎?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同樣不能忽略的一個角色是假藥販子張長林,實力派演員王硯暉飾演。

一開始是典型的衣冠禽獸大騙子,開大會催淚演講賣假藥,那種好氣又好笑的場景,被還原的惟妙惟肖。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賣假藥坑人傷天害理,大騙子張長林一賣就是十幾年。

對於賣印度仿製藥的程勇,他還惡性競爭,兩次用報警來威脅。

第一次威脅拿到了代理權,第二次威脅勒索到了30萬現金。

這樣一個人,在一般的影視作品裡肯定都是壞透了的大惡人吧?

但是在本片中,他仍然有人性閃耀的高光時刻:

當他得知程勇買藥不賺錢的時候,他雖然有點不屑的說了句:“夠仗義啊。”

可走的時候他仍然真誠的道了聲“保重”。

最後被抓進去的時候,面對可以立功減刑的機會,他撐住了沒有把程勇供出去。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可以看到,無論主角配角,片中的每個人物都是多面的

都在隨著故事的發展改變,救贖和成長。

優秀的人物劇本加上一群出色又敬業的演員,奉獻出了近幾年最好的一場國產電影群戲。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現實題材振聾發聵的作品,它上映至今已經引起了全社會廣泛的討論和反思。

日後隨著票房的增長,勢必將會引起更多的關注。

這些關注和討論,放大了說,是一次開民智的機會。

放小了說,能燒熱一段時間的電影市場,能增加觀眾對電影的尊重

而且,《我不是藥神》在票房上的大爆,會增加電影從業者對國產現實題材影片的信心,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碰這種題材,去認真磨質量。

目前的大部分國產電影是讓人脫離生活,建造空中樓閣。

這種電影沒什麼不好,觀眾會不自覺把自己帶入片中的角色:

如何帥氣貌美,如何天才多金,如何武藝高強,如何開掛闖關......

現實題材的電影也有,但大多很小眾,

沒排片,沒票房,沒人看

《我不是藥神》的出現,可以說填補了國產電影中的一個空白。

畢竟,國內太缺這種電影了。

從長遠來看,本片的出現對國內電影產業來說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

它探索出了現實題材電影,在拍的“好看”方面的可行性。

現實題材電影並非都是苦大仇深。

雖然本片後半部分有數次直戳人心的淚點,感人至深。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在豆瓣上的分類標籤是喜劇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劉牧師的各種反差萌;

呂受益摘下三層口罩時的猥瑣一笑;

黃毛搶了自行車被追到最後摔車;

張長林假藥大會上亂成一團的群架;

還有程勇邊笑邊罵那個精明的印度船長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這些讓我印象深刻的笑點,設計的巧妙又自然,在增加影片可看性的同時,還有助於塑造人物性格。

比起某些恨不得湊齊所有喜劇演員的國產尬笑片,真是不知要高到哪裡去了。

最高級的喜劇,核心一定是悲。

《我不是藥神》這樣一部電影,不能單純用一部喜劇的眼光來看它。

但笑中帶淚,悲喜交加。

一部好電影所需要具備的特質,本片中都有了。

你看海報上所有人都在笑,可實際上,他們每一位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命苦的人。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改編自真實事件,就是2015年曾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的“陸勇案”。

陸勇是影片中程勇的原型,他本身是個慢粒白血病患者,由於幫千餘病友代購抗癌藥“格列衛”的印度仿製品而被捕。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被捕後,300多名病友寫聯名信向法院求情,最終法院撤回了針對陸勇的訴訟。

陸勇被無罪釋放。

片中的程勇,本身並不是慢粒白血病患者,這點其實是影片改編最成功的一個地方。

因為這樣才能讓角色的轉變和救贖來的更徹底,後期形象拔得更高。

而關於影片中最敏感的話題:

抗癌藥為什麼賣這麼貴?

為救人而違法的程勇究竟是罪犯還是英雄?

窮人的命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

這些涉及到影片之外的爭議和反思,我在下一篇文章裡會仔細跟大家探討一下。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總之,《我不是藥神》是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

它展示出了一種可能性,就是把敏感題材的真實事件改編成主流商業電影,不僅能過審,還能獲得票房上的成功。

在中國,這樣的題材太多了:

藥家鑫案、於歡案、江歌案,甚至湯蘭蘭案......

這些引起全社會巨大討論和爭議的真實事件,每一件背後都有挖不完的故事。

未來把它們改編成電影,在大銀幕上重見天日,

有戲嗎?

我期待看到那一天。

就像《我不是藥神》中程勇最後在法庭上說的:

“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我不是藥神,是里程碑,中國電影要變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