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第一代掌门人乔贵发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钱用草袋装89时尚


当时晋商有八大家,分别是乔家,常家,曹家,侯家,渠家,亢家,范家,孔家,《乔家大院》讲的就是这个乔家,只是乔家大院的主公是第三代乔致庸,那么乔家第一代乔贵发,又是怎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如何发家的呢?

乔贵发,是山西晋中市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穷苦人。乾隆初年,他和一个姓秦的人结拜为兄弟,一起走西口,也就是到长城以北的地方去,先做当铺的伙计,之后开了一家草料铺,还兼卖豆腐,豆芽等杂货。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因为当地的黄豆大丰收,黄豆的价格很低,他们为了磨豆腐做豆芽,就收购了一大批黄豆,没想到第二年黄豆歉收,黄豆的价格大涨,他们就转手把存的黄豆都卖了,收获不小,他们就开了一家客货栈广盛公。

从乾隆到嘉庆年庆,广盛公的生意都做得很好,但有一次“买树梢”赔得很多,这个买树稍就是粮食期货交易,广盛公提前与农民约定一个价格,等粮食出来的时候,按照约定价来收购。

如果到时候,粮食大丰收,粮食行情价低于收购价,那么自然就亏大发了,但如果粮食歉收,粮食行情价高于收购价,自然就是大赚了,所以这是一种大赚或者大赔的买卖,这个得需要很独到的眼光,才能做到不赔本。

不过乔家的信誉很好,十分讲诚信,所以很多生意伙伴,都延缓了还款时期,乔家多处筹措,又悉心经营,终于转亏为盈,乔家重新复兴,所以就把“广盛公”这个招牌改成了“复盛公”。

而秦家的子弟不喜欢经营,秦家在复盛公的股份逐渐变现,越来越少,最后复盛公就变成了是乔家独家的了,之后越做越大,就在包头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十九家门面,成为包头城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所以就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光绪十年,乔家又开了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的时候,乔家共有票号,当铺,钱庄,粮店两百多家,流动资金七百多万两,总资产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营,一直到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娶了一个寡妇,他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叫乔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次子叫乔全义,三子叫乔全美,乔家第三代当家就是全美的次子。


历史简单说


乔贵发(1718-1790),清初祁县商人,乔家大院的创始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他出生在祁县乔家堡村一个贫寒家庭。7岁时父亲乔壮威去世,10岁时母亲病故,他被迫到东观镇姥姥家帮助推磨做豆腐,过着寄人篱下,食不果腹的生活。稍长,他回到乔家堡,靠为人帮工生活。

相传,乾隆元年(1736年)他的本家侄儿办婚宴,叫他去帮工,他因故迟到了一会儿,受到管事人的嘲讽羞辱,乔贵发一怒之下,离乡背井,单身北上,参加了由祁县、太谷人经营的旅蒙商队去拉骆驼。

乔贵发在塞外历尽艰辛,省吃俭用,他眼看着别人做买卖能致富,就改行到萨拉齐厅(今内蒙土右旗)合成当铺当了个小伙计。萨拉齐冬天蔬菜奇缺,但盛产豆类,乔贵发小时曾随外公学过磨豆腐,生豆芽的手艺,便拿出积蓄,做起了磨豆腐,生豆芽的买卖,一年下来的收入大大高出拉骆驼。

乾隆八年(1743年),黑界地开放,由内地走西口垦荒种地的人口急剧增多,加之南北商人川流不息,西脑包(今包头市)逐渐成了交通、贸易的聚集点。乔贵发看到了商机,它认为草原小村西脑包虽然荒凉,却比萨拉奇更具有商业优势,于是他在西脑包开设了一个草料店,接待往来商贩,供他们休息、补充,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和杂货生意,开张之后生意兴隆,越做越红火。

乾隆二十年(1755年),粮食丰收,粮价低落,他便大量买进黄豆,准备做豆腐,次年豆价骤涨,卖豆盈利更多,乔贵发开“广盛公店”,后又在包头东门大街路北新开“广盛公号”,经营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包头的发展,复盛公派生出了复盛西、复盛全、复盛油房、复盛菜园、复盛西店(客栈)、复盛西面店等等。其经营项目包括粮食、布匹、绸缎、烟酒、蔬菜、皮毛、铁水、洗染、旅馆、当铺、钱店、票号等等,并且还发行了纸币。以后又在归化城设立通和店、大德店、德兴店、德兴长等经营粮食;设大广顺恒、晋泉源、德中庸经营钱庄;设立通顺店经营皮毛、百货;设立大德通,经营票号。乔家商业最盛时广设于北京、太原、太谷、祁县、西安、兰州、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张家口等地,全部资产约在白银一千万两以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乔贵发衣锦还乡。在乔家堡建起宅院,即今天乔家大院的前身。他娶妻程氏,带来一子取名乔全德,婚后生有二子:乔全义,乔全美。清末晋商富贾乔致庸是其第三子乔全美的次子。程氏死后续娶了李氏。

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乔贵发去世,享年72岁,他生前训诫子孙:“我本是穷人,受尽别人歧视;后人切不可为富不仁,欺压穷人”

乔贵发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这完全来自于他幼年的生活经历,以及艰苦环境锻炼出的坚毅品格,也为他成就“乔家大院第一代掌门人”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太原晚报


乔家大院第一代掌门人,乔家发家始祖乔贵发出生于康熙末年,早年父母双亡,成了一个孤儿。而他家这一支人家丁并不兴旺,乔贵发身边连个亲叔伯也没有,十来岁的乔贵发被逼无奈只好去东关的外公家生活,从此开始了他苦难的童年。

因家境贫寒,父母走到的早没有留下多少财物,在外祖母家生活成了人家的负担。还好外祖母与他母亲十指连心,自然也就对他这个外孙十分疼爱,但外祖父就差一点,在他自家的生活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实在不情愿为外姓人白养活一个后代!舅舅更差一些,舅母就更不用说了, 弱小的乔贵发只得忍受丧父丧母寄人篱下的苦逼生活了。为了不看人脸色活着,乔贵发不能读书,也没时间玩耍,而是跟上外祖父和舅舅每天推磨做豆腐,拉车卖豆腐,以及干喂猪、扫院等干这些杂活,小小年纪就得自食其力!没有苦中苦,哪来的甜中甜,艰苦的环境也培养了乔贵发坚韧的性格,磨练了他刚强的意志。在乔贵发幼小的心灵里也萌发了要做人上人的想法。



时间如梭,一晃乔贵发到了成人的年龄,这时候外祖父母也相继去世,于是乔贵发想到了自立,于是便回到乔家堡自立门户,开始了孤独而自在的生活。 受困受辱的光棍汉 乔贵发受父母先天禀赋,脑子聪明又为人忠厚,受后天培养,身体健壮又辛勤耕作。他回到乔家堡后,搞起来自种自收自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逐渐的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看到身边同年岁的后生们在他们父母的操持下,一个个娶妻成家了,而他却无父无母,甚至没个亲叔叔亲伯伯给他操持婚姻大事,眼巴巴地看着同龄人一个个娶了媳妇,自己却仍然是光棍一条,那是一种什么滋味!结婚成家的念头像幽灵一样萦绕在他心头,困扰着他,折磨着他,也鼓励着他。

于是乔贵发立志发誓要赚钱,赚大钱,在他心里想的就是有了钱,什么老婆孩子的,尊严地位啥都有了。于是 他盘算着开个豆腐坊,把之前学到的一点本事用上,可以多赚点钱,也好成个家。可买卖虽小也得有资本呀,他哪有这么多的本钱!他舍下脸皮去亲朋好友家求助,却不仅得不到支持帮助,还被冷言冷语打了脸,自己攒钱吧,像他这样靠打零工也挣不到几个子的主,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啊?胸怀大志的乔贵发无奈只好等机会创大运啦。

有一天,乔贵发的本家侄儿结婚。他看侄儿比他还小两岁,人家都娶媳妇成家了,自己却还是光棍一条!到了晚上心情郁闷,一夜没有睡好,本来身子就累了,再加上睡得迟,又哭了一场,就睡过了头。第二天一觉醒来赶到喜宴上时,人家已经开早饭了。 他是帮忙的,本该早些来,自己来迟了不免有些尴尬,他赶紧操起木盘准备给客人端饭菜。却正好被总管看见,开口就骂:“什么时间了才来!你是来帮忙呢,还是来赶饭呢?”总管当着许多本家长辈的面专门揭他的短,“怪不得没人嫁给你呢!连侄儿的喜事都不努力帮忙,谁还能指望你!好吃懒做不勤快,就当你的光棍吧,谁家瞎了眼才把囡儿嫁给你呢!” 本来乔贵发就有闷气,总管这一通话更气得他七窍生烟,他真想扑上去把这个专门找茬儿欺负人的总管痛打一顿。可因主家出来劝说,又考虑到今天是本家侄儿的大喜日子,他才把这口气咽下去。但总管还不肯罢休,他把乔贵发降成了烧火的下等帮佣。 乔贵发虽来帮忙干活,但他是新郎的叔伯辈,也上着一份礼。午宴时本来该给他也安排一个体面的席位,但总管却把他放在最后一桌的席口上,乔贵发也明明知道这是在小看他,羞辱他,欺侮他,但他念及“叔叔”的义务,只得又咽下这口气。这一天,乔贵发真是度日如年啊! 晚上,他回到家中放声大哭:自己怎么这么命苦呢!他抚今追昔,不免感慨万分,双泪长流……幼年失去父母……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想做豆腐做不得……该成家成不了……本来比他小两岁的本家侄儿娶媳妇,而自己这个“叔叔”却成不了家,这就够受屈了,可今天在喜宴上,又再次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老天爷啊,你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啊?! 思来想去,乔贵发觉得自己在村里实在没什么活路了,他真想一死了之……可转念一想,父母生他养他一场不容易,他单身独苗,若他一死,岂不是把祖宗的香火断了吗? “不能死!应该争口气,活出个人样儿来!要挣钱,要娶媳妇成家,要比别人活得更舒展,更像样儿!” 发愤而后图强,乔贵发从羞辱和自卑中振作起来了,一下子觉醒了。于是年轻有为怀揣理想的乔贵发决定走单口到外面闯一闯。




提到乔贵发闯口外不得不说说祁县, 祁县在历史上记载并没有矿产资源可依,祁县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主要是土地。而且,平川土地少,人口多,又多是旱作农业,产量有限。山区丘陵地带的土地更是贫瘠低产,因而祁县人在历史上并不富裕。但祁县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一条向北通往川陕的大官道,还有一条经过子洪口穿越太行山的南北古驿道,祁县是东西南北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于是,一些头脑灵活的祁县人就靠着这条官道所带来的便利交通和灵通消息,跑起了运输,经商做起了买卖。事实证明,这是祁县人摆脱贫穷的唯一出路,因此乡邻们竞相仿效,跑买卖做生意在祁县蔚然成风。

早在康熙年间,随着汉蒙贸易禁令的解除,祁县人的运输和买卖向北延伸到了口外的归化城,乃至于蒙古草原各部落,向南延伸到了汉口,以及长江沿线各大商贸集镇。因汉蒙贸易的巨额利润,其中有不少祁县人成了巨商大贾。祁县南社村人段泰就是从拉骆驼起家,在康熙年间发展为归化城一家大旅蒙商号“元盛德”的财东,祁县城内人张杰和祁城人史大学则是靠做小买卖起家,在康熙年间和太谷人王相卿创设了大商号“大盛魁”,并发展成为归化城最大的旅蒙商号。这些人和事迹也传到了乔贵发的耳中,正值乔贵发为了生计一筹莫展的时候,不甘寂寞的他便横下一条心决定要去口外发财!他本想找个伴儿,但一想同年岁的大都成家了,有父母有媳妇,若和人家说,又怕人家的大人媳妇冷言冷语,讨个没趣。于是,在春暖花开时,他一个人背上行李悄悄地离开了乔家堡,开始了他漫长的创业生涯。


当时祁县贾令镇位于官道要冲,是南来北往的商户驼队的必经之地。因这些驼队中常有祁县人,乔贵发便攀上点老乡关系,加之自己的机灵和勤快劲儿,获得了跟随商队去口外的一次机会。 乔贵发背井离乡,去渺茫的口外谋生,其境况也够苍凉凄惨了,而乔贵发的机会却与这苍凉凄惨的境况相伴而生,虽是孤身,可口外的买卖人都是孤身,他和他们是平等的,可以和他们平等竞争,谁行谁不行,全靠自己本事。这和村里不一样,在村里他和同龄后生们的竞争是他一个人对那个后生的全家几代人,一点也不公平,所以那些不如他的人能娶妻生子,他反而不能。而来到口外,孤身对孤身,基本是公平的。人生平等竞争的机会出现了,这对一个穷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虽是背井离乡,可口外尽是祁县老乡,而在口外的祁县老乡比在村里的乡亲更能互相帮忙。乔贵发在村里得不到乡亲的帮助,在口外却能得到祁县老乡的帮助。乔贵发这一背井离乡,不仅没什么损失,反而多了一种老乡的助力。 虽然是渺茫的口外,可只有在渺茫中才蕴藏着机会,若不是渺茫,反而却没有机会了。他在村里的境况一目了然,可村里能有机会吗?口外呢,如果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看到许多机会,那还能轮到他乔贵发吗?有年龄比他大的人,有地方比他近的人,这些人早把那些机会瓜分尽了。日后,正是这渺茫的口外所蕴藏的机会,使乔贵发得以挣钱发财。从此在口外做起了生意,最后成为名副其实富甲一方的晋商首富。

随着乔贵发在口外内蒙古包头的发展,乔家的买卖涉及各个领域,经营项目包括粮食、布匹、绸缎、烟酒、蔬菜、皮毛、铁水、洗染、旅馆、当铺、钱店、票号等等,并且还发行了纸币。乔家商业最鼎盛时旗下商号遍布于北京、太原、太谷、祁县、西安、兰州、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张家口等地,全部资产约在白银一千万两以上,成为称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远通俄蒙的名商巨贾。

纵观乔贵发的发迹之路我们得到的启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坚定的信念和诚实守信的经商之道。


当一个人处于穷困境地时,想要摆脱困境,绝不能坐以待毙,所谓穷则思变,改变观念,改变理想,改变环境,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获得机遇。出现机遇,必须要抓住机遇,才能事半功倍。 穷困撩倒的乔贵发正是抓住了这次良机,乔贵发这一走,创造了乔家商业的200年辉煌,这一变,改变了他和他整个乔氏家族的命运。 乔贵发也被誉为一代晋商的楷模,乔家大院的发家始祖。


任驰赢天下


当年一部《乔家大院》火遍大江南北,由陈建斌饰演的晋商乔致庸形象深入人心。从此提到优秀的晋商,人们就会想到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乔致庸。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乔家大院并不是由乔致庸创建的,他其实是乔家的第三代掌门人,在家族没落之时毅然放弃功名,扛起了光复家族的重任,将乔家发扬光大。乔致庸是中兴之将而非开山之主。

货真价实的乔家大院创始人是乔致庸的祖父乔贵发。

乔贵发是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自小吃了许多苦,迫于生计在乾隆元年与同乡的小伙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内蒙古的一家小当铺里做跑腿伙计。

在工作了10年后,乔贵发已经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点积蓄,便去包头开了一家草料输,主要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等杂货,此时乔贵发的店铺只是个小铺子,并没有商铺名号。

乾隆二十年是个大丰收的年头,粮食价格低迷,乔贵发便大批量买进大豆,用来做豆腐的原材料 。恰逢当年的豆价上涨,乔贵发转手一卖,净赚一大笔,自此给店铺挂上了“广盛公”的牌子,后改为“复盛公”。

随着包头的经济发展,复盛公也越做越强,开了许多家分店,比如复盛西,复盛油坊,复盛菜园,复盛客栈等等。经营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多,涉猎了粮油蔬菜、绸缎布匹、钱庄当铺等方面,经过多年经营,鼎盛时期乔家的产业遍布北京、陕西、河南、山西、上海、广 州、汉口、沈阳、哈尔滨等,乔贵发身价达到上千万两白银。

乔贵发童年贫苦,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性。在外历练多年,眼光独到,有灵敏的嗅觉,能够把握机会发展壮大,从一个穷孩子闯荡成为晋商传奇,他的一生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史论纵横


要了解乔贵发的发家之路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比较简明。

至于乔贵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我觉得应该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乔贵发本身出身贫寒,能吃苦耐劳,否则也不会孤身北上,独自一个人闯荡了。而且从性格上,应该属于坚韧不拔,同时脑子也是比较聪明,好学多动,善于思考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那么多同行的人中,只有他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也只有他一个人把握住了机会。做了十几年的小伙计,再单干,又把握住了粮食丰收和粮食欠收的两次机会。之后又顺势而起,铺面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所以他也有着野心昭昭和敢于冒险的一面。


夜月下鸣蝉


晋商曾经是一群创造过中国最庞大财富的人。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李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等。

乔家大院是晋商第一人,乔贵发是乔家大院第一代掌门人,他究竟有怎样的能耐能成为晋商第一人?

一、尝尽人生辛酸

有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乔贵发年少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去世,剩下一个人孤苦伶仃,恓惶中,是舅舅收留了他,带到城里东关的一处院落。

院子很大,有目光慈爱的姥姥,也有神情冷漠的妗母,还有一盘厚重的石磨。从此,跟着舅舅磨豆腐,跟着姥爷卖豆芽,稍有空闲,便去拾柴割草、打扫院落。

懂事的他,极力地表现着自己的能干,不愿被看作是一个吃白饭的累赘。可是,汗水浸湿的脊背,依然不时感到妗母那束尖利的眼神,寄人篱下的冰冷让他寒彻心骨。

生活无比艰难,遍尝人间冷暖。乔贵发为人忠厚,善助人为乐,但因家贫,受到族人奚落。

二、有男儿志气

乔贵发在侄儿的喜宴上受了打击后,回到家,羞辱激起了他强烈的自尊。觉得没有脸面再在村子里混下去了,也决意到外面去打拼一个衣锦还乡。

乔贵发选择了一条当时大多数山西人走的一条路——走西口。

人们都说,晋中的平遥、祁县、太谷三县,遍地穷汉。穷怕了的汉子们,撇下了锄头,挑起货郎担,远走他乡去做生意。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有志气者事竟成。

三、聪明勤快,吃苦耐劳

离开封闭的村子,凭着一张甜嘴和一条勤腿,乔贵发成了旅蒙商驼队里的一个小伙计。骆驼,以吃苦耐劳而著称,拉骆驼的人,受的苦比骆驼还要重。一件烂皮袄,半袋炒糜米,跟着账房走草地穿沙漠,夏天蚊虫叮咬,冬天饿狼尾随。但乔贵发不管什么苦都能吃得下,深得蒙商的喜爱。

四、有商业头脑,善于发挥专长

小伙计乔贵发渐渐明白,光靠受苦挣钱,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关键要有自己的一摊买卖,不管大小,总还有个盼头。走南闯北的颠簸中,他一直用心留意着适合自己创业的地方。

乔贵发几次经过萨拉齐,冥冥间有种直觉,这里将是他起家的地方。思来想去,主意打定,乔贵发离开旅蒙商队,在萨拉齐谋得了一个当铺学徒的卑微职位。

不久之后,他惊喜发现,小镇集市多的是粮食和羊肉,缺的是蔬菜,整个镇上甚至见不到豆腐和豆芽。乔贵发心底怦怦狂跳,难道少年时在舅舅家学到的手艺,会成为自己发财的机遇。

铺面租了下来,做豆腐的石磨立了起来,生豆芽的大缸也买了回来。生意兴隆得超出想象,一天到晚忙碌着推磨和数钱,那双手真的累到了抽筋。但好景不长,不久街上豆腐铺多起来,他只能另谋生财之道。

五、遇上黄金合伙人

在萨拉齐,乔贵发结识了一个贴心朋友,此人姓秦,来自山西太原徐沟县,也算半个老乡了。老秦在镇外帮人种菜,往镇上送完菜后,常到乔贵发的铺子里聊上几句,两人谈得很是投机,后来干脆结拜为兄弟。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不愁干不出一番事业来。两人合计良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萨拉齐西边的西脑包。

六、有独到眼光和财运,讲诚信

到了西脑包后,他们以极便宜的价钱,从蒙人手中租得大片土地,辟了一块菜园,建了几间土屋。起先,兄弟俩人开起了粮店、草料铺,捎带卖些毛毡和麻袋,专做旅蒙商的生意。随着垦荒汉人的日渐增多,他们又兼营杂货、蔬菜、豆腐和豆芽。

他们开店设铺,把一个冷冷清清的西脑包,变成一个熙熙攘攘的村落,奠定了老包头的根基。自此,留下了一句民颜——先有脑包,后有包头。

乔、秦二人到了内蒙,就扩大营业,开办广盛公,因为其做生意价钱公道,童叟无欺,秤都比别的商家多一点,给足了秤。

生意越做越好,到后来成为包头城的龙头老大,后来铺子在乔家手中不断扩张。先后在包头城中开办了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等十九个店铺,四五百个伙计,成为包头城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

生意场上,易催人老,风雨打拼几十年,功已成,名已就,乔贵发成为了声名远扬的"晋商第一乔"!给后辈创造了殷实的家业。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清末民初的山西乔家可谓传奇家族。而第一代掌门人,总的来说,他有三奇。

第一奇,是其立志很奇。乔贵发最初是个贫苦百姓,祖居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自十多岁父母双亡后,身世很坎坷,帮过舅舅做过豆腐,但被舅母不容,最后只得靠种地和打短工等为生。自然这种情况下,媳妇是没法娶了。

在一次,本家侄子辈娶媳妇时,他也去了,身为长辈本该坐席在前面,结果却被安排到了最后一席。这对乔贵发来言,等于是受了大辱。自此明白,若想腰杆硬,必须兜里先硬起来。不然别想得到尊重。

从此立志,开始了逆袭人生。

第二奇,是专长中寻奇。在乔贵发逆袭人生开始时,自然是背井离乡,这没办法,这等于也是长见识的必然过程。所以乔贵发便来到了蒙古的萨拉齐。在这里,他发现寻常的豆腐或豆制品,是非常奇缺的。

为毛他注意这个?因为当时他最拿手的就是做豆腐。所以从专长入手,便开了豆腐店,这在山西他老家很寻常,偏地都有,但在这里,可谓是奇货可居了。这是他的发家资本。从专长中发现商机,是为一奇。

第三奇,便是合伙人找的奇。按一般逻辑,既然豆腐这么大有可为,那就“连锁下去”,可乔贵发却不这么想,他又发现草料铺,生意红火。于是便跟这里一位姓秦的山西老乡合伙,经过考察后,在西脑包——这个交通咽喉要道上,合伙干了草料铺,一下子生意就发达起来,引得许多人都来这里或干草料铺,或干其他的,竟然把这里从荒郊野地,变成繁荣的村镇,等于所有来人都成了他的合伙人般。

所以乔贵发,显然是一位逆袭人生的传奇人物,其成功,无外乎三点,第一:立志,第二,拥有专长,第三拥有眼光。


静者为王的江湖


我爷爷是地主,我一十二岁就不让成份不对的后代念书。一十三岁至十九岁就生产队当牛倌。贫下中农的子弟,我们村就有七个,人家二十一岁都娶了媳妇,二十二岁都生下了小、7孩。可我因为地出身谁嫁给我,怕嫁给我受贫下中农欺负。我兄弟四个妹妹三亇共七个,父亲母亲,还有奶奶,一共九口人。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贫农也吃不饱,何况你是阶级敌人,不想而知那想吃好饭难了。关于我找老婆的事更难上加难了。只到我二十四岁才娶了一个富农的女子。总算把父母亲的心愿了了—个还有三个兄弟,老二26结婚,老三27岁结婚,老四考中专当了教师己后得了精神病也半路离开了我们了。在我三十七岁我就开始弄个小榨油厂,开厂时我儿子才十岁现在我己经66岁了。油厂发展到上千万的资产。我看了乔家大院的创始人乔贵发老人真不容易,回头想我连一个小小镙丝也没有,现在变成粮油米面一体性的个大公司,真是流汗,流泪,流血,骨头断。真难,真难,真难。


贺国忠885


乔家的第一代掌门乔贵发是穷苦出身,后在艰苦环境中,靠勤俭能干发家,立下家训:不准纳妾,不准吸毒,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家里的女性帮拥选的全部是中年已婚妇女。乔家家风:和为贵家睦族旺,重修德人正事兴,讲诚信以义取利,乐读书百年树人,慎俭德勤俭持家……在致庸老人手中,生意做到了最为辉煌时期。后政府创立银行,生意大不如前,日本人占领包头,插手票号,生意更加雪上加霜。新中国成立,公私合营。后乔家后人出资拍出了“乔家大院”。乔家的兴起和乔家人秉承优良家训家风有着紧密联系。以至于在清朝允许纳妾的时代,致庸老人前后娶妻续玄几位夫人,而从未纳妾。乔家已成云烟,但乔家给社会和后人留下宝贵的家风家训及经商精神。乔家经商精神如下: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因时顺势的革新精神;互惠共赢的协作精神;以义取利的诚信精神;忠职尽责的自律精神;乐善好施的济世精神;选贤任能的重才精神;爱国为民的民族精神……


364


看过乔家大院,看他的后代就知道掌门人的品质很好咯,那个时代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真的得有眼光有手艺,能吃苦耐劳能寄人篱下,我觉得乔贵发就是这样的人



本来是个穷苦的孩子,被人看不起背井离乡,出去漂泊不定,能开创出这么大一个家业,可以说是真的有胆识、有眼光、是生财有道之人
还有不忘本落叶归根,说明很孝顺,对后代更说过不能欺压穷人、为富不仁,还有那么有钱了,还娶一个二婚带孩子的,那时候名声可是很重要的,说明是真爱!这样的人能看清自己要的是什么为了什么而奋斗,值得学习!喜欢的点赞评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