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中午,北安路與清明街交匯處,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街邊不時有車放慢速度,尋找著可以停車的位置。

然而很多車輛迫不得己還是鑽進了小衚衕裡,碰碰運氣。終於停好了車的人,大概已經在幾百米外,依然興沖沖地往回趕。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她們迫不及待地走進了街邊一個小店-於記菜館。而於記菜館也如1992年它初開店那樣,迎接著每一位客人。

對於它來說,這來的每個人都是普通的顧客,而對於這每一位客人來說,這都是一份城市的味覺記憶。

只不過對於那些經常來吃的老食客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家他們習慣了的日常小店,波瀾不驚。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館子不大,門面普通。裡面看起來有五十多平,桌面也不甚乾淨,大概八九張臺。

人卻是很多的,所有的菜品都擺在門口對面的桌子上,以及旁邊的菜架上。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顧客就在這桌子旁點菜,這樣擺一桌子菜,看起來是非常震撼,視覺衝擊強烈。

這時候會有一位大姐拿著本,“催促”著你點菜。記住,面對這樣一位大姐,一定要保持一份平常心。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如果是第一次來,你一定會被大姐的態度和說話語氣激怒。習慣了就好了,大姐其實就是這樣一種性格。只不過性子急而已!

如果第一次來,千萬不要問大姐,你家都有什麼特色。你環顧四周,看看大姐都點啥了,就點啥也差不了。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總有人會問:“老爺子還來炒菜嗎?”

“老爺子都八十多歲了,整不動了,但咱家菜味都沒變”,大姐回答。

說實話味道還是有一點點變化的,對於個人化程度非常高的中餐來說,有些東西是無法複製的。

老爺子是長春餐飲江湖的一個傳奇,這點毋庸置疑。提起於金閣,上點歲數的人都知道。

這張照片是鬼哥在網上找到的,拍攝於2012年,老爺子78歲,那時候他還在店裡親自掌勺。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按照新文化報上的新聞採訪,“1948年,於金閣從山東來到長春,先在長春飯店到學徒,拜師學藝,精心鑽研。

上世紀50年代,外交部在全國各地知名飯店尋找到使館工作的大廚。當時於金閣的師兄弟有10多位,誰都想獲得這個名額。

於金閣憑他自創的金果鳳尾大蝦。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外交部派駐國外使領館的一名廚師。去過也門,去過美國,去過埃及。

在美國工作期間,於金閣精湛的廚藝,受到美國媒體的關注。他的故事,還登上了《紐約時報》。

1992年,59歲的於金閣退休。幫下崗的女兒,他在長春市重慶小衚衕裡,開了一家小菜館。”

在重慶衚衕開了20多年後,遷至現在北安路的位置。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很多人來到店裡,都是帶著朝拜的心情吃飯,比如我。儘管有時候覺得這道鍋塌豆腐挺鹹,但我依然會津津有味的吃完。

雖然不是老爺子親手做的,但這後人畢竟是他親傳,帶著他的感覺和味道。

於記菜館全稱:於記烤醬燉炒菜館。基本上將吉林老菜的含義包括完了。

目前店內依然都是傳統老菜,鬼哥以幾樣品嚐的菜進行簡單的梳理。大夥可以自行前去感知。

鍋塌豆腐。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稍鹹,可能並不是常態。然而確實非常低香,豆腐嫩而又彈性。這菜做起來相當麻煩,起碼得四十分鐘能做出來。

現在都是提前做好的,顧客點的時候再加工一下即可。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小脊吉米。好像是這麼一個名字,整不準成了。有知道的,可以幫忙指正。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將裡脊肉切成米粒厚度的小條,這刀功也是了得。口味有點像魚香肉絲的甜香,配飯無敵。大姐說,如果吃不完打包回家,拌麵條吃,絕了。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汆鍋底。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為城市留存一份味覺記憶,饞鬼掃街始終在行動,歡迎提供有價值線索,那些有年頭的美味餐廳。

文中兩張於老爺子照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

於記烤醬燉炒菜館

北安路與清明街交匯處東行10米路北

一家菜館 留給長春的味覺傳奇!

合作探店聯繫電話微信:186266243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