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中答應給日本的遼東半島,最後爲什麼沒給成?

1894年9月17日,大清國的北洋水師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黃海海域打了一場大海戰,雖然在中國人的史書裡,這次海戰湧現出了鄧世昌等一批戰鬥英雄,然而始終改變不了北洋水師大敗的歷史事實。

馬關條約中答應給日本的遼東半島,最後為什麼沒給成?

甲午戰爭:黃海海戰

與此同時,清軍的陸軍在朝鮮的土地上也被日軍打敗,日軍由此從朝鮮向北挺進,跨過鴨綠江,一路打入大清東北廣大領土。

1894年11月21日,日軍攻佔旅順口,製造了旅順大屠殺的驚天慘案。1895年2月17日,日軍攻陷威海衛,北洋水師至此全軍覆沒。

打是打不過的,無可奈何之下,大清重臣李鴻章到了日本馬關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開始舉行停戰會談,會談持續了接近一個月,最終簽署了近代史上著名的馬關條約。在這個條約中,大清國答應了以下幾項主要條件:

1)大清國割讓臺灣島以及附屬島嶼給日本;

2)大清國向日本賠償白銀兩億兩;

3)大清國向日本割讓遼東半島。

馬關條約中答應給日本的遼東半島,最後為什麼沒給成?

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遼東半島在這次並沒有割讓給日本,那麼中間到底出了什麼事兒呢?

原來是沙俄對大清國準備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這一事情有了意見。因為,沙俄一直視大清國的東北地區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日本勢力出現在遼東半島,則必然會對沙俄在華利益造成巨大損害。

為了讓日本拿不到遼東半島,沙俄開始找人聯手了,首先找上的是德國,因為和沙俄一樣,德國在大清國也有一定的商業利益,它肯定是不想看到日本在中國崛起的,正如沙俄所料,德國很暢快的就同意了沙俄提出來的聯手對日本進行政治施壓的意見。

接著沙俄找上了法國,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因為在此之前,法國和沙俄簽訂有《法俄同盟》,根據這個條約,法國如果不幫沙俄揍日本,是要造成違約的,所以法國也欣然接受了。

再之後找上的是英國,不過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在經過反覆考慮之後拒絕了這一提議,張伯倫認為,要讓日本乖乖讓出遼東半島,是不太可能的,那麼中間必有一仗,我大英人民生命寶貴,不想摻和你們的破事兒。

好在己方已經有了三個實力強勁的大國,估摸著也該夠了。沙俄就沒有繼續再找盟友,開始向日本發通牒了,沙俄的勸告書還算斯文,委婉表達了不想讓日本佔有遼東半島。二愣子德國就搞笑了,他們在勸告書上直接恐嚇日本說“你們日本是弱國,我們德國是強國,一旦打起來,你們日本必然是輸給我們的”,導致日本舉國沸騰朝野憤怒,估計是德國人自己也覺得嘴欠,後面重新發了一篇勸告書了事兒。

馬關條約中答應給日本的遼東半島,最後為什麼沒給成?

三國干涉還遼漫畫

小日本覺得明面上肯定是不能再佔領遼東半島了,於是就開動小心思,和沙俄等國說,不佔領可以,但是我們想加大大清國的賠款數目,在大清國還清賠款之前,日本軍隊可以駐紮在遼東半島。其實他們是想讓大清朝永遠還不清賠款,那麼他們就可以以此為藉口賴著不走了。

都是玩政治的,這點小九九豈能瞞得過俄法德三國領導人,三國果斷拒絕了這個提議,沒辦法日本最後只能讓大清國額外支付三千萬兩白銀,把馬關條約裡同意割讓給日本的遼東半島給贖買了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