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雅之死让“诈捐”母亲经历了什么?

社会最丑恶的事是动不动就爬到道德制高点用伦理火力压制完全陌生的受害者,发言者个个道貌岸然振振有词,在这些“道德模范”群里不乏各种专家和高素质的人,而这位农村妇女没意识也绝对没勇气对所有的外部评价和抨击大吼一声“QNMLGB”。

王凤雅之死让“诈捐”母亲经历了什么?

事件本身无需过多赘述,双方各执一词,事情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无外乎是个人“诈捐”刺激这个社会敏感的脆弱神经。

至于说是否真的“诈捐”,似乎已经很不重要,因为“重男轻女”、“没有专款专用”,所以作为当事人的母亲,就应该是“诈捐”。作为公知的自媒体,一篇檄文,足以在网络上召集一群浩浩荡荡的正义大军。

王凤雅之死让“诈捐”母亲经历了什么?

然而,他们真的只是农民家庭,他们的学识、见解,短时期内炮制一个“诈捐”事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

网友说,用了他们的钱,必须带着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你必须去,孩子死也要死在北京。”

后来在公益组织、当地政府等机构的陪同下,小凤雅先后在北京、郑州和太康县就过诊,但都时间短暂。公益组织指责杨美芹未对凤雅尽心治疗。杨美芹回应称,志愿者带她们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后,根本没有床位,不接收。在郑州时,不能手术,不能化疗。

“我感觉我已经陷入了无底洞”。最后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不接收,“我再也不想去大医院治疗了。折腾来回,孩子没有得到治疗,还不如在乡里,我伺候到她断气。”

一个困难的家庭因为孩子一场大病接触一波又一波陌生人,这些人以志愿者的身份证帮助他们,跟着他们带着孩子在各大医院奔波,最后,医院并没有落实,经历失望到希望再到绝望。

这家人累了,因为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选择唯一能够自我掌控的解决办法:我伺候她断气。

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撕破脸立即讨伐这位母亲,当志愿者给这家人希望的时候,是否想过万一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希望呢?

王凤雅之死让“诈捐”母亲经历了什么?

多年前,《深海长眠》让我懂得了生命尊严应该高于人世间的所谓伦理道德,一个家庭贫穷的农民家庭,面对一个自我经济力难以救治的小女孩,他们唯一所能做的,恐怕就是减少对孩子无休止的折腾,

伺候她断气,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贫穷母亲最朴实的想法了。

事实证明,捐款并没有檄文中的15万,弟弟的治疗也是其他公益基金的慈善救助,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挪用”,所谓的“诈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刚失去女儿的母亲,还未来得及擦干眼泪,就被一篇讨伐檄文搞得手足无措,她到底有什么错?

就因为她穷?!就因为没钱治病?!

王凤雅之死让“诈捐”母亲经历了什么?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功利社会,当慈善变成一个道德大棒,当慈善变成一个莫须有罪名的臆测证据,这种慈善真的是大家需要的吗?

慈善不是施舍,更不是对受助者的道德践踏。

十几年前,隔壁村的张大哥白血病无法救治,没错,他家那时候特别穷,真的是没钱!弥留之际想吃鱼,他的母亲赵阿姨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到市区买了一条鱼,最终鱼还未做好,张大哥就离世了,他的母亲也有错吗?

我们都曾赞美过母爱无私,我们都汲取过母爱的养分,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中就不能相信当母爱面对无解事实下的艰难抉择?

眼见都未必为实,莫须有的罪名请不要扣在一个农村母亲身上!

王凤雅之死让“诈捐”母亲经历了什么?

说明:

1)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我们立即删除处理。

2)自己家庭多赚钱才是硬道理,自己发家致富,万事不求人

3)祝各位读者及其家人:阖家安康、幸福美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