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李总和他们的金诺华

当1994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热播时,李松滨创办的北京金诺华国际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金诺华”)已帮助上千人通过工作签证圆了移民梦;2013年,当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以爱情喜剧的方式描摹着当代华人的移民生活时,金诺华服务过的移民客户已经过万。

金诺华是由李松滨、李悠悠(Paris Lee)父女二人共同经营的国际化移民服务公司。他们一个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劈波斩浪的“60后”企业创始人,一个是在欣欣向荣的新时代里喝过洋墨水的“90后”企业接班人。

李松滨属于改革开放后较早接触出国业务的那批人,当时国力初兴,各行各业都在重新起步。提到年轻时的创业环境,他笑道:“那会儿创业条件虽然很差,但毕竟上车了。”

李悠悠初中起便留学英国,在杜伦大学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后归国。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她就顺利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CEO职位。父亲用几十年的商海经验为女儿趟出了一条路,传承了父亲勤奋精神的女儿,则又多了几分新生代的闯劲儿与活泼。

大小李总和他们的金诺华

创业:始于移民潮

上世纪70年代初,国人开始重新接触到来自西方世界的信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社会上掀起了一次出国潮。当时,出国的途径主要是公派留学和团体考察,也有少量通过婚姻移民的案例,此外便是通过办理工作签证出国。李松滨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接触到出国人群。1994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掀开了在美华人生活的一角,后来随着家庭收入的飞速增长,自费留学逐渐成为出国留学的主流方式;2008年后,移民海外的数量持续增长,投资移民也成为一种为大众所熟悉的移民方式。

据李松滨回忆,改革开放后,出国考察的公务团数量大增,英语水平很好的他负责带队赴英国考察,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了当时海外华人的生活状态。当时还有一个留学归国的朋友告诉他,英国很需要中医大夫,在唐人街的中医诊所外就诊的人总是排成长队。李松滨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于是开始在国内征集有能力赴外工作的中医大夫,帮他们办理工作签证。

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近五万元的签证办理费用可以说是天价。尽管如此,“一发面试通知,来报名的人能挤满一个礼堂。”但乘兴而来的大夫们几乎都被“需要懂英语”这一条签证办理条件难住了。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李松滨根据中医专业的特点,花一周时间精心准备了大量资料和临床案例,前往英国驻华大使馆与签证官交涉。巧合的是,当时有一位使馆工作人员的夫人通过针灸治好了眼疾,她作证说:“给我治病的中医就不懂英语,但他真的治好了我的病。”大使馆就此放宽了中医大夫办理工签时的英语能力要求,李松滨也由此开创了中国的中医大夫赴英工作无需提供英语资质证明的先河。随着签证服务经验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李松滨至今已帮助1万多名中医大夫获得了签证,其中一些知名医生现在还成为了医疗领域工签的专业面试官。

1996年,基于多年来沟通海内外的经验,李松滨在伦敦创办了金诺华(Kingnova & Company)公司,为移民英国的中国人提供教育、房产等咨询服务,为中国客户提供投资移民产品及服务,同时也面向其他国家的高净值人士做国际资产配置。随着海外移民及留学、投资等政策的变化,公司的业务不断有调整,但始终在面向英国的移民、房产、国债、基金、保险等项目上遥遥领先于同行。

2002年,李松滨在北京成立了金诺华(中国)公司。2004年,金诺华在伦敦创办了首个国内侨民在英互助机构“迁禧汇”,如今已跻身英国本土顶级商会之列,累计为数万名移民英国的同胞提供了多方面帮助。在金诺华创立发展的22年中,李松滨一直带领公司努力分析潜在的客户需求,不断拓宽业务外延。如今的金诺华,主营项目涵盖投资咨询、移民服务、全球资产配置、商业计划咨询、生活财富规划等内容,已经覆盖了海外生态的全服务类别和全产业链。

大小李总和他们的金诺华

金诺华CEO Paris Lee

转型:“60后”与“90后”的思维碰撞

人们对不熟悉的事物通常会保持警惕,但李松滨一直认为,要把事业做好,首先要敢于颠覆自己。2015年,他做出了一个颠覆自己的重大决定——放手让留学归国的女儿来管理公司,让这个“90后”年轻人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你去做你想做的,不要怕!”这是李松滨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这个颠覆性决策很快收获了回报,不过一年多时间,Paris已能独当一面。

移民行业中聚集了大量高学历的聪明人,李松滨对这个行业的变化趋势看得很明白,“移动互联网颠覆了很多行业,也冲击着移民服务行业。过去,做移民服务的优势在于专业人才少,信息不对称,但今天大众很容易了解到海外移民的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单纯靠中介服务是不能长久发展的。”另外,如今移民概念的内涵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表现为投资需求更为普遍,而且很多人都希望能在获得他国居留身份或国籍的同时本人不离开中国。李松滨很清楚,金诺华必须针对这些新的市场需求提供创新的服务,打造出让同行难以复制的新产品。

2016年,金诺华抓住中国房地产市场转型、利润空间收窄的趋势,在国内市场推出了两项移民服务创新性产品:海外置业操盘手、置业专属调研员。2017年,面对国人日渐增长的更加国际化的财富增值需求,金诺华又启动了全球资产经纪服务。

李松滨常说,商业的最高层次是金融,而金融投资重在预测和规避风险。但他起初并未下决心发展金融这条业务线,是Paris把他推到了这条路上。

在通过创新获得领先优势的同时,企业经营成本会因为激烈的行业竞争而成倍增加,竞争引发的生存危机也一直如影随形,“优秀的咨询顾问会另起炉灶,从而成为公司的竞争对手。”权衡利弊后,李松滨接受了Paris的建议,利用多年来积累起的资源优势,在海外组建了高规格的金融团队,金诺华由此从以开展移民相关中介服务为主的原始积累阶段,进入到了研发自有金融产品的创新阶段,这种在业内较为超前的做法大大提高了技术壁垒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如今,金融产品已成为金诺华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大小李总和他们的金诺华

李松滨、Paris与到访金诺华的荷兰王国皇家发展局局长Arnold Van Rijn合影

成长:来自父亲的传帮带

在金诺华公司内部,为了方便区分两位“李总”,员工们亲切地称李松滨为“大李总”,称Paris为“小李总”。

“大李总”比较威严,用人之道是“严进宽出”,在招聘新员工时比较挑剔,但熟悉和信任对方后,就会放手让其做事并给予很多发展机会。“小李总”则有着超越自身年龄的成熟和果断,洞察力强,也很包容,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做到用人不疑。

金诺华70%的员工是海归,李松滨在选人用人方面一直非常慎重,“必须这样,一方面是用人成本高,另一方面,对人才来说,不合适的选择也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他举例说,公司曾经需要招聘一名金融方向的翻译,但有一位应聘者是医学人才,“他非常优秀,也表达了想要留下来的强烈意愿。”但李松滨思考再三,因为担心应聘者真正的志趣不在于此,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李松滨对员工的底线要求是“要有德”,在这一点上,父女曾有过分歧。他曾建议女儿慎用某位品德不过关的公司高管,但Paris更多关注的是对方的工作能力。作为父亲的李松滨担忧的是品德,最终,他的观点得到了验证,公司为这位错用的“人才”付出了代价,也让Paris对选人用人的原则和技巧有了新的思考。

在品德之外,李松滨还非常看注重创造力。员工能否通过试用期的考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创造力,“公司领导者的想法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优秀员工,我愿意接受不同的价值观,但更希望能从员工身上学到东西。我还希望每个员工都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

李松滨笑称自己最尊重两类人才:学数学的和学哲学的,因为“数学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哲学需要强大的思辨能力,这两个专业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求职者在参加金诺华的应聘考试时会遇到逻辑题和哲学题了。

金诺华的职业经理人Amanda介绍说,刚进公司时她曾经担心“小李总”会带着学生气或小姐脾气管理公司。但她很快发现,Paris是一位值得尊重和信赖的CEO,“她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又不失亲和,总是鼓励大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非工作时间玩滑板,玩自拍,喜欢与大家分享,没有一点儿公司领导的架子,和一个爱玩爱美的普通‘90后’女生没什么两样。”

员工向李松滨汇报工作时,双方面对一些分歧意见时,有时候员工会有“Paris说这样不行”的说法。正是这样的时刻让李松滨意识到:女儿真的是一个有领导力的决策者了。对女儿越来越放心的他,从2017年起开始有意识地脱离公司管理工作,转而把工作重心放在开拓欧美市场上,“4月在英国和爱尔兰,6月在美国和加拿大,8月份在欧洲,然后去日本,一边工作一边休息。”

思考:企业传承的真谛是什么?

近年来,改革开放后创业成功的第一代私营企业家大多到了退休年龄,企业传承成为摆在两代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李松滨看来,企业传承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独立和创造精神,以及宠辱不惊的应变能力。“财富只是数字,能力才是核心。如果没有能力,财富数字只会越来越小。”李松滨半开玩笑地说,对女儿的培养,从她出生三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但从小到大对她其实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和期望,唯一的心愿就是她能保持身心健康。”

如何培养独立和创造精神?李松滨认为,“富养女孩要富在眼界,要让她多经历事情,多见人,多思考。”当初Paris留学读书时,李松滨只帮忙选了语言学校,后来从选大学、选专业到面试都是她自己做主。多年只身异国读书的经历,让Paris丝毫没有独生子女的娇气,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努力。她曾在大学期间去古董店打工,去公益组织做义工,也曾去投行实习,每段经历中的表现都得到了好评。

李松滨在商业思维方面对女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年Paris上高中的时候,李松滨就曾带着她去与客户谈业务,还让她以金诺华员工的身份通过电子邮件和客户沟通业务,甚至让她直接在电话里与英国的银行家进行商务谈判。到了大学本科时期,Paris开始兼职负责金诺华公司网站的架构设计和文案。后来,她放弃了在爱丁堡大学硕博连读的机会,决定回国工作。

回国后,Paris放弃了去投行的机会,她告诉父亲,“想体会一下经营企业的滋味。”于是,她从在金诺华内部轮岗开始,参与到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因为时差原因,Paris经常需要在凌晨与国外客户开电话会,刚参与公司管理的9个月时间几乎天天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充分了解了公司业务和运营状况后,Paris向父亲提议做金融产品,“帮客户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好产品,让他们在获取移民身份的同时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益回报。移民融资项目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但他们复制不了金融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李松滨从Paris身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他所期望的企业家精神。

李松滨非常尊重女儿的意见,金诺华办公室内中西合璧的陈设和装饰风格有着惊艳的视觉效果,这些都来自Paris的设计决策。“哪怕她今后想做其他方向的创业,我也一定会尊重她的选择。”

2017年11月,Paris代表金诺华参加了北京卫视《创意中国》节目的录制。看到女儿在节目中优雅地侃侃而谈,李松滨深感欣慰和自豪,“不怕她犯错,不怕她受挫折,希望她不保守,不断创造。更希望她永远记得,家是最好的避风港,遇到任何问题,希望她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