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可妮,35歲,結婚三年,丈夫比她大兩歲。剛認識的時候,兩個人都不想要小孩,可妮是之前戀愛過三次,曾經有兩次流產的經歷,這兩次流產不僅讓她的身體遭受痛楚,更讓她的心靈飽受煎熬,因此她決定在不能給與孩子穩定的幸福生活之前,絕不受孕;丈夫覺得自己還沒有玩夠,對成為爸爸基本沒有概念。所以,兩個人決定前即使結婚,前兩年也不要小孩,等大家準備好後再要。

  婚後兩年,丈夫特別渴望家裡有個小孩子。而這一合情合理的期待,卻讓可妮帶來巨大的壓力,讓她焦慮不堪,各種擔憂和恐懼,總覺得現在兩個人的感情狀況不足以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家庭,對丈夫越來越不滿,甚至想離婚,辭職,流浪然後孤獨終老。

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丈夫對此感到非常困擾,覺得可妮在給孩子幸福方面總是過於擔心,而且可妮擔心的很多事情,很多人壓根就不會多想,這也是有時他對可妮不耐煩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且,可妮越來越喜歡抱怨丈夫無法給她幸福與安全感,這讓丈夫感到被否定、被攻擊,越來越不願意親近可妮。兩個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在心理諮詢中,可妮終於鼓起勇氣面對因自身內在的恐懼與焦慮給自己的婚姻造成了傷害。“每次我在焦慮不安中想去尋求他的支持時,他就會說,我總是喜歡誇大事實,我的擔心太多餘了。他說我應該不要去想這些事情,應該放鬆下來,多積極樂觀些。我知道他認為他這樣說是在幫助我,但實際上並沒什麼作用。這樣說只會讓我更覺得自己不可理喻、走投無路,覺得他不在乎我、無法理解我。我無法擺脫這些憂慮和恐懼,無法相信自己可以給孩子幸福,無法放鬆下來。”

  很多人如可妮一樣,在剛開始感到焦慮不安時,會向伴侶尋求幫助,希望對方幫自己“處理”,而一旦對方沒有幫到,便會感到極大的失望——當然,這都是人之常情——但實質上,我們自己才是唯一有能力化解內心焦慮痛苦的那個人。

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在可妮焦慮恐懼的背後,隱藏著曾經的傷痛。幾次戀愛失敗被男性拋棄、兩次流產,讓她身為女性的自我認同和價值感被摧毀了,讓她難以相信自己可以擁有幸福穩定的兩性關係,總擔心自己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羞愧感就像最鋒利的刀片般足以傷人至深。

  在心理諮詢中,經過一步步的引導,可妮慢慢展現自己內心的傷疤,對之前兩個孩子的愧疚,對自己的失落與抨擊,對不被接納的憤怒,對被拋棄的痛苦,統統噴湧而出……

  過後可妮回憶,這麼多年她從不敢去觸碰自己的傷疤,很害怕若暴露自己,其他人會不會對自己有異樣的看法,會不會被人取笑,看輕她。無數次,她也在內心因此默默譴責自己,所以內心從未寧靜過。她以為揭露傷疤會給自己造成更大傷害,卻不曾想揭露了自己的傷疤,不單認識了自己焦慮恐懼痛苦的根源,也從傷痛中療愈了自己,從自身獲得了支持的力量,也降低了對丈夫、對外界的過分期待,與丈夫的相處少了很多要求和不滿。

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經歷風風雨雨,身上總會帶著一些傷痛。逃避和抗拒傷疤是痛苦,面對創傷、治療傷口也會經歷痛苦,但前者讓人的內心停滯,與自身無益,後者讓人跨越傷痛,獲得質的提升,幫助我們繼續前進或享受幸福。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害怕揭露傷疤了?

  1、擔心再次受傷害

  揭露傷疤後,會被理解,還是會被傷害?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恐懼被傷害。

  為了避免再次受傷害,為了假裝自己很強大,我們努力展現了美好的一面,並努力地去掩飾自己不好的一面,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能夠爭取足夠的安全感,在這個充滿不信任的環境中能夠好好地保護自己不再受傷。

  哪怕這種掩飾在其他人看來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哪怕造成傷口的根源依然存在,它隱藏在傷疤後的膿血裡,不斷蔓延。

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2、害怕真實的自己不被接納

  我們無法發下的傷痛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弱小、受傷、不好、不被愛的自己。這個真實的自己,我們自己都無法接受,無法接納,又如何能夠相信其他人能夠接受、接納呢?

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3、恐懼弱小

  面對真實的自己需要勇氣,因為真實的自己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和強大,而那個在傷痛中痛苦的自己是多麼地弱小和無力。這無疑會擊垮我們生存的信心,否定我們生存的價值。

  失去了對自我的肯定,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人會活得卑微而渺小,找不到生存的意義也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因此,很多人寧願假裝強大,也不願意去直視那個弱小的自己。

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聽說吧心理諮詢提醒:我們無法把各種各樣的傷害分門別類,然後告訴你哪些需要用心療愈、哪些不需要。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視情況也都會有不同的看待傷痛的方式。

  肉體上的創傷有時是最容易明確指出來、予以寬恕並從中痊癒的,因為它看得見也摸得著。心理上的創傷就比較難正視了,它可能損害我們的安全感、被接納感和歸屬感、自我認同感,以及身為一個人的價值感。平復傷痛最重要的的就是接受它,接受它的唯一辦法則是正視它,藉由正視它,你完全而徹底地感受它,並從中找到療愈的力量繼續前進。

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