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六三合力戰貧困 共築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近年來,湄潭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同步謀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始終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脫貧措施,持續打好“四場硬仗”,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精準文章,“六三合力”戰貧困,共築新路奔小康,打響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實現一年一個新進展。從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縣5個貧困鎮(街道)減貧摘帽,56個貧困村出列,9913戶35777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1%下降到1.83%。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三線聯合 開闢決戰決勝路

湄潭縣推進黨政線、業務線、幫扶線三線聯合,壓實責任開闢決戰決勝路。建立“三聯一會”、“4321掛幫”和企業“幫村聯戶”等機制,鞏固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大扶貧格局。

36名縣級領導駐鎮示範,64名第一書記駐村攻堅,2812 名幹部脫產駐村包保,11483名幹部職工結對幫扶,3000多名鎮村幹部堅守一線,2000餘名鄉賢寨老協助參與。以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週二集中幫扶日活動等形式,常態化開展惠民便民行動。

2014年以來,舉辦各類結對幫扶活動,省市縣213個單位掛幫鎮村,281家企業積極參與扶貧,落實幫扶項目218個、幫扶資金1.48億元,解決貧困戶就業2611人。主動對接上海市楊浦區對口幫扶工作,落實幫扶項目34個、幫扶資金2700萬元。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三產融合 拓寬發家致富路

湄潭縣始終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支撐,特色農業、綠色工業、生態旅遊三產融合,拓寬發家致富路,讓產業扶貧挺起了脫貧攻堅的“鐵脊樑”,成為“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

2017年,湄潭茶園達60萬畝,覆蓋全縣64個貧困村,綜合收入102億元,惠及全縣8.8萬農戶35.1萬人,成為貴州省茶產業第一縣,並被評為“中國茶產業扶貧示範縣”。

全縣還建成優質稻基地20萬畝,特色果蔬基地34萬畝,優質烤煙基地5萬畝,形成“村村有經濟實體、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的產業格局。湄潭縣規劃打造了一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率先建成首個全省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同步建成4個鎮級創業園,轉移就業2萬餘人。延長產業鏈,打好生態牌,湄潭著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構建以山水田園風光和茶旅一體化為主線的全景域旅遊體系,惠及8500農戶2.6萬人。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三生璧合 打開生態文明路

湄潭以鄉村振興為引領,以生態生活生產空間融合發展為目標,全力實施以村莊整治為重點、黔北民居新村建設為標誌的特色美麗鄉村建設,打開生態文明路,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夯實基礎。

全面實施“安居行動”,投入資金13.7億元,實施各類整治46730戶。目前,全縣已規劃建設美麗鄉村示範點216個,實施村莊整治點819個,新(改)建黔北民居7萬戶,農村居住條件改善率達98%;強力推進“通暢行動”。全縣投入資金18.11億元,累計新(改)建城鄉公路2078公里,實現鎮(街)柏油路通達率100%,行政村、自然村寨砼路通達率100%。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稱號;有序開展“整治行動”。以“七改一增兩處理”為核心,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搬遷安置點10個,搬遷1899戶7775人,實現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2018年2月,湄潭縣作為典型代表,受邀參加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外記者見面會,向中外媒體展示了產業興、人氣旺、生態好、環境美的鄉村新貌。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三保組合 築牢民生福祉路

湄潭縣堅持民生優先,教育扶貧保入學、醫療扶貧保健康、民生政策保底線,織牢民生“防護網”,實現惠民利民。全縣籌集資金1.9億元,解決困難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等問題;以實施“特惠貸”等金融扶貧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通過開展低保提標、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四重”醫療保障、教育扶貧資助、臨時救助等系列民生工作,竭力為困難群眾脫貧“輸血”,助力脫貧攻堅。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三扶結合 疏通群眾自強路

湄潭縣堅持“創新載體扶志向、技能培訓扶智力,法治教育扶正氣”,從觀念更新、技能培訓、法治扶貧入手,讓貧困群眾既富“錢袋子”,更富“腦盤子”。

積極探索實施“群眾會+”農村社會治理模式,廣泛融入“群眾會+村規民約、群眾會+流動法庭、群眾會+法治宣傳、群眾會+公共安全協會”等內容,以共治加自治,夯基固本凝聚民心。大力開展“話脫貧、感黨恩、謀發展”等活動,形成“以勤勞致富為榮,以等靠要為恥”的理念,營造“村比村、戶比戶”“我脫貧我致富”的比學趕超氛圍。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三改聚合 開創改革紅利路

湄潭縣1987年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以來,30餘年持之以恆,傳承經驗抓改革、圍繞發展抓改革、突出民生抓改革,探索發展路徑,破解發展難題,不斷釋放改革活力,激發了脫貧攻堅的活力源泉,實現農村資源“活”起來、農村要素“動”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農村改革,取得四大歷史性貢獻。土地制度“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稅收制度“戶戶減負、均衡減負”、集體產權“四確五定”和入市改革“五明五定”改革成果,先後被國家政策文件吸納並在全國推廣,成為全國農村改革的示範樣板。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圖/瞿欣含 仇正騰 李龍江 林明 李江春 各鎮街脫貧攻堅指揮部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湄潭:六三合力战贫困 共筑新路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