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沫中狂歡的時代即將落幕,房價只升不降的神話破滅

在中國房價波動與政策息息相關,所以想要把握全國房價走勢,必看作為政權集中地的北京房價走勢。而環京房價走勢,堪稱是中國房價走勢的風向標。

最近樓市熱鬧非凡,前有深圳千萬富豪排隊買房,後有杭州萬人搖號搶房,再有通州房價腰斬,業主齊聚售樓處維權退房。總之,全國房價走勢參差不齊,撲朔迷離,處於近些年最詭異的時刻。

但無論如何,現在中國房地產已經處於歷史的制高點。不管某些地方和房企再怎麼作妖,全民吹泡泡,瘋狂炒房的饕餮盛宴已經結束,往後的房地產再也不會是投機的溫床。

在泡沫中狂歡的時代即將落幕,房價只升不降的神話破滅

房價增長的最大推手是什麼?錢!錢!錢!

房企沒錢怎麼高價拿地?怎麼能頻頻拍出“地王”?居民沒錢蓋好房子誰來買?炒高的房價誰來接盤?

貨幣超發,採用大水漫灌野蠻助長的方式已經成為過去!

在泡沫中狂歡的時代即將落幕,房價只升不降的神話破滅

從房企來看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槓桿越高規模增長越快,負債一直高居不下。從各公司年報來看,2017年碧桂園總資產為10496.69億元,負債為9330.57億元,負債率達到88.89%;恆大總資產為17617.52億元,負債15195.44億元,負債率達到86.25%;排名靠前的房企中,融創以總資產為6231.02億元,負債5624.64億元,負債率高達90.27%,佔據負債榜首。

而今年下半年,為房企集中償債高峰期。放在往年房產風風火火之時,各種融資渠道都能玩轉,自然沒有壓力。但是最近,受政府多項調控政策的影響,眾房企遭遇緊箍咒,融資渠道接連收緊,資金鍊異常緊張,使得違約風險大增。

房企對其生存狀況的焦慮:負債率達歷史高位,而現金流卻步步吃緊。不能依靠融資的前提下,為了緩解現金流壓力,唯有快週轉、快銷售、快速回籠資金。

諸如“房產一哥”碧桂園迫於資金壓力,叫停三四五線城市的“全覆蓋”戰略,加速資金回籠;另一房產巨頭綠城也在施行“早銷、多銷、快銷”的運營策略;萬科的“去地產華”轉向“美好生活”更能說明現在房企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的期許並不樂觀。

如果說之前房地產商還有硬抬房價、死扛著不降的可能,現在極度缺錢的情況下,再這樣做顯然不是明智之舉,活下去已成為房企的首要目標。

主動降價加速回收資金是大部分房企為了“活下去”不得已之策,所以全國多地都出現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現象,一手房比二手房價格還便宜。

在泡沫中狂歡的時代即將落幕,房價只升不降的神話破滅

從需求端看

一二線城市限購,棚改叫停,是切斷三四線城市房價增長的最大動力。

提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政府是如何通過棚改去庫存的。

不論一二線城市房價怎麼飛漲,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價似乎一直不溫不火,蓋了好多房子沒人買,人們形象的稱之為“鬼城”。

地方房子賣不動,房地產商也沒了拿地熱情,地方政府賣不出地,自然也沒什麼錢。所以國家要求棚戶區改造,很多地方政府其實是拆不起的。

拆不起怎麼辦?這裡有一個特別好用的工具,叫做PSL,專業名稱為抵押補充貸款,是指央行以抵押方式向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就是通過這個工具,地方向國家開發銀行借錢,拿來對棚戶區進行拆除改造。拆遷戶拿到拆遷補償款,變得有錢了就會去買新的住房,刺激了城市房價增長,一潭死水就這樣被盤活了。

最後結果就是房價高了,庫存去掉了,棚戶區拆了,房地產商拿地了,地方政府有錢了,貸款也還了。

現在棚戶區改造和房屋去庫存基本目標已經完成,棚改隨即被叫停,刺激三四五線城市房價增長的最大動力消失,部分城市房價已成下降趨勢。

三四五線城市在購房方面存在“割韭菜”現象,月工資三四千,房價卻已過萬,房地產市場需求釋放沒有持續性。狂歡過後,必定是一地雞毛。

在泡沫中狂歡的時代即將落幕,房價只升不降的神話破滅

從整體經濟看

現在房地產市場顯露出兩種極端狀況,一方面是焦慮重重的房企,一方面是信心十足的購房者。

任何脫離中國整體經濟狀況,盲目相信房價一定會漲必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房價過度增長的弊端開始顯現。

一個國家的強大,絕對不是房地產的強大,而是實業的強大,房價過度增長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最近轟轟烈烈的華為大搬遷已經說明了一切,華為研發等部門2700名員工正式離開深圳,搬遷到東莞的松山湖,據說在7月底和8月底還會有兩次搬遷,人數分別為3000人和8000人。

連華為這樣的大企業都感覺到了壓力,其它小企業的情況可想而知,別讓高房價涼了實業的心。

在泡沫中狂歡的時代即將落幕,房價只升不降的神話破滅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深圳商人,10年前,以80萬元的總價賣掉了一套自己在南山的大房子,還掉銀行貸款後,手拿著剩下的60萬元去創業。經過這幾年努力,白手起家的公司終於開始走上了正軌。辛苦打拼賺到了400多萬元純利潤。然後,他用這些錢做首付,把自己當初賣掉的那套房子又買了回來。

如果大情況都如此,那大家都坐在家裡炒房就好,誰還會全心全意做實業?

2007年中國居民債務佔GDP的比重不足20%,那麼到了2017年,這個比重已經突破了54%,其中中國家庭房貸槓桿率在2017年末上升到了33.59%。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美國是用了40年的時間,完成了槓桿率從20%到50%的提升,在中國卻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

由於中國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偏低,所以測算槓桿率方式低估中國家庭部門債務問題的嚴重性。以家庭債務/家庭可支配收入測算,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

在泡沫中狂歡的時代即將落幕,房價只升不降的神話破滅

由此可知,房貸壓力已經提前透支了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市場經濟必將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不可否認房地產對中國經濟增長髮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現在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以往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必定通過刺激房價保持經濟增長。而現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政府依舊堅持重拳調控房價,也說明了這次政府的決心,房地產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