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會被廈門分裂吞併嗎?

弘一文化


泉州會被廈門分割、吞併?我認為不會,泉州在經濟總量排名上位居全國20強,連續多年領跑福建省,是我國有名的經濟大市。

2017年GDP實際增速排行榜顯示,泉州排在第十一名。同期,廈門排在第三十名。

從數據上來看,強者被弱者吞併的可能性真的是非常非常小。雖然廈門是國家社會與經濟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的尊崇身份,但是其特權和優勢在於經濟方面,而不是政治。
泉州作為福建歷史上唯一一個國際化


大都市,在元朝時期一度建成世界第一大貿易市場和港口,為東南沿海創造了許多奇蹟。

關於泉州被廈門吞併一說,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同意這個話題。儘管說廈門是副省級城市,相較於泉州高半格,但也很難具有操作性。比如全國經濟十強武漢那麼厲害,身邊弱市一大圈,它還不是沒有合併一個嘛?況且武漢是全國七個超大城市、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的尊貴地位都沒能辦到。


民間查訪專員


不會的。泉州不會被廈門分裂吞併的。

廈門自歷史發展以來就已經是一個經濟特區了,而泉州和廈門雖然離得近,但是也是有一定距離的,雖然動車大概是需要30分鐘左右,而大巴則是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是這仍然無法成為泉州會被廈門吞併的理由。

廈門本身就分為島內和島外了,已經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人文文化,本是同根生,但也早已相差甚多了,就連閩南語的發音也略有差異了,所以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晉江作為支撐福建GDP的經濟強縣,而且也早已是泉州的重要經濟支柱,泉州是不可能會讓廈門輕易吞併這麼大一塊香餑餑的,除非是有關部門發佈政策了,但是這也要考慮當地百姓的民心民願,如果大多數人贊成的話,那就只好隨大勢了,但是如果沒有的話,還是一別兩寬,各自安好。

除了晉江、石獅、南安、安溪更是泉州經濟、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幾個地方已經是泉州的重要標誌,但凡一提起他們的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泉州。

泉州也並不是沒有在發展,除了原先已經非常發達的輕工業,泉州也開始注重旅遊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的發展,只是需要時間來磨合與見證,相信未來泉州一定會發展得更好的。

所以,綜上所述,泉州是不會被廈門吞併的。


志明來搞機


我想,可能性幾乎為零!

簡單對比,先看廈門:

廈門,別稱鷺島, 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廈門由本島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km²,海域面積約390km²。21世紀廈門逐漸成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廈門市區城市建成區面積334.64km²,常住人口392萬人。

據國家統計局廈門調查隊公佈,截至2016年(如下圖),廈門市GDP為3784.25億元,排名福建第三,人均為98038元,高居福建第一。調查顯示,2016年廈門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為46254元,同比增長8.6%;廈門城鎮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0866元,同比增長6.7%。廈門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885元,同比增長7.6%,農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6300元,比上年增長6.8%。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支出全部高居福建省第一。

再看泉州: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區劃, 簡稱“鯉”, 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包括離島等總面積11015km²(注:不包含金門縣為10866km²),海域面積海域約7864km²。截至目前,泉州市建成區面積約450km²,常住人口851萬人。

據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公佈,截至2016年,泉州市GDP為6646.63億元,高居福建第一,人均為78104元,排名福建第三。調查顯示,2016年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為39656元,同比增長6.4%;泉州城鎮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25210元,同比增長5%。泉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9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3480元,比上年增長6.9%。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支出排名福建第三。

通過比較,廈門除了人均和市政,幾乎全面落後於泉州。

廈門是福建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作為一個靠旅遊和房地產驅動的城市,一方面旅遊帶來的美譽帶動房價的瘋狂上漲,一方面囿於有限的土地,想吞併周邊市縣的願望非常強烈。尤其是像晉江、南安、石獅等經濟發達的市縣,無論是語言文化還是民族風俗等等,幾乎和廈門高度一致,併入廈門後不需要多少的額外財政支出,還能獲得巨量的稅收,沒有哪個市領導不想吞併。

當然,這不是想吞併就能吞併的。否則,深圳應該吞併東莞,因為深圳土地比廈門還緊缺,上海應該吞併蘇州無錫,因為上海也缺,北京應該吞併天津,可以強強聯手。三十多年前,小平同事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讓這部分先富的人幫助其他人。今天,全國各省興起富省幫扶窮省,富市幫扶窮市,就是應允小平的話去踐行。否則,如果每個發達的城市因為土地緊缺、產業互補、稅收等等因素,都去吞併另一發達的地區,那麼發達的地區會更發達,落後的地區就會更落後,也幾乎永無出頭之日,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所不允許的。

所以,像廈門吞併泉州這種事,廈門市領導想想可以,真的提方案上報國務院,百分百別想通過。

近些年,國家對大城市普遍出現的土地緊缺現狀,很少涉及省市級行政管轄的重新劃分合併。一般採取的是臨近城市同城一體化,如深莞惠一體化和廣佛肇一體化等。以先進的城市為龍頭,帶動周邊城市,通過政策立法、交通互聯、社保互認、教育醫療共享等,相互融合、互動互利,促進共同發展;以不同城市之間的存量資源,帶動增量發展,增強各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和城市群的綜合競爭力;以各城市優勢互補,相互依託,完善城市功能,建設更均衡、和諧、宜居的城市群。

這幾年,福建省內的福莆寧同城一體化和廈漳泉同城一體化的建設正如火如荼中,各主要環節均在研究落實中。

將來,廈門人可以在漳州或泉州買房,廈門上班,漳州和泉州人則可以享受到廈門人一樣的醫療和教育。當然這個比較遙遠,很多人會哀呼:我是看不到了!


考拉601


大家都知道泉州是福建省連續18年GDP全省第一,即使現在泉州城市發展程度遠遠比不上廈門,但是泉州企業不會輸給廈門,雖說廈門和福州是福建省兩個重要的城市,廈門是福建省副中心,特別2018年泉州兩會的召開,特別指出要加大城市發展建設,廈門本身城市規模小,泉州軌道交通完全開通之後就更好把石獅、晉江等地更好串聯起來,而不是大而散了,到2020年泉州即將有發展大城市群的規模,而且現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海西也就是經常閩南金三角,隨著廈漳泉三者之間越來越親密的發展狀態,未來泉州城市發展規模完全可以超越廈門,在高層次來講國家也不會把泉州規劃到廈門裡,泉州在福建無論經濟方面、文化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福建的發展缺不了泉州,泉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從歷史方面來看泉州歷史底蘊比廈門還要濃厚,所以廈門發展只能往漳州方向靠攏,未來的泉州是不可估量的。


泉州新聞通


這得從兩個方面來說

其一:廈門有廈門的優勢和劣勢,廈門的國際商貿、旅遊、港口、金融優勢和政策傾斜,有自貿區的國家政策和海峽兩岸金融和貿易發展的重大機遇和市場格局還有政策支持,泉州人口眾多,腹地遼闊,產業齊全和豐富,並且文化厚重,民眾愛拼,創業火爆,民間資本活躍,這些無疑帶動了廈門的港口貿易,航空旅遊、房產金融、投資消費等,泉州企業入駐廈門總部經濟區帶來豐富的市場資金、品牌聲譽、稅收就業,廈門也為泉州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對外貿易平臺,良好交通樞紐和人才供應以及各種財稅支持,包括環境和國際地位的提升,這些應該說都是相互的,所以我不認為什麼分裂,那些只是網友的說法,真正的應該是融合和協作,完善和加強!



其二:泉州有泉州的優勢和劣勢,泉州作為文化重鎮,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的,能夠做到經濟強市+文化重鎮的沒幾個城市了,而且五年內GDP必達到1萬億元,泉州文化素有包容心,廈門曾經也屬於泉州的,所以泉州強大的實力和牽引力,導致這些縣市很難跟泉州劃分界限,文化上認同感很強,經濟上互補,所以我覺得,泉州旗下的晉江、石獅、南安都是泉州的文化和經濟並行的強縣,尤其是晉江和南安既是千年文化名城,又是經濟強市,泉州太強的文化底蘊和泉州人素有的愛鄉之情,泉州人以泉州文化和泉州經濟自豪,所以泉州經濟和文化一向看好,但是泉州也需要發展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交通業,新型服務業等,包括高校人才教育和人才供應,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對外交流平臺,這些是泉州目前的短板也是未來的潛力增長,以上兩點如果能夠實現泉州和廈門兩地互補協作,那麼將大有可為,謝謝!


泉城往事


看到這個問題,簡單談下個人看法。泉州和廈門地理上相鄰,人員往來密集,經濟聯繫緊密,很多生活方式和習慣都是相同的。廈門之前一直屬於泉州府管轄。那麼廈門在發展的過程,泉州的一些地方會不會被併入廈門?我的看法是可能性較小。\n 泉州的經濟總量一直是穩居福建第一的,主要靠的是鞋服,食品等民營產業支撐。泉州發展比較好的縣市比如石獅,晉江,南安等,如果按題主所說的被劃入廈門,那麼泉州的經濟很有可能一下子從第一變為倒數,這是泉州政府和人民所不能接受的,當然如果國家有長遠的發展規劃,需要泉州廈門,漳州的合併發展,那另當別論。泉州的經濟也就靠這這幾個百強縣撐著,其他地區經濟相對較薄弱,沒有太大競爭力。不可能不照顧泉州整個市區的發展格局人為的把幾個經濟發展較好地縣市畫出來併入廈門。\n 二是泉州和廈門的關係應該是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國家和福建省都在鼓勵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重點打造福州城市圈,廈彰泉城市圈,所以廈門泉州應該是抱團發展,而不是誰並誰的問題。現在在做的廈彰泉同城化就是這個方向的具體實施。比如電話同城話,城際輕軌等,將來泉州廈門漳州往來將更加便捷,努力實現半小時生活圈,人員流動也將更加頻繁。而且以後三地的基礎設施,軟硬件設施都同城化了,就是一個發展整體,就無所謂是廈門,還是泉州了。\n 因此,廈彰泉同城化是歷史大趨勢,廈彰泉應該是抱團發展而不是誰合併誰的問題。以上僅是個人粗淺認識,如有不妥歡迎批評指正。


一隻有文憑的魚


有可能,廈門的名氣大,吞併晉江大有可能。晉江人現在有併入廈門的願望。泉州的城區的發展方向不對頭,應該先發展橋南和晉江鏈接的地帶,儘早把晉江南安改區,這些區域歷史上就是刺桐的文化範圍。解放後倒是把晉江這個歷史名稱給了青陽鎮,搞得泉州歷史名人全部是晉江人,沒有泉州什麼事。反之,洛江發展多少年了,人還是不多。如果先發展橋南部分和浮橋南安晉江交接部,人口基數高,有歷史文化底子,發展起來事半工倍,經過二十多年發展至今泉州大橋沿江景觀必定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橋南必成為市中心部分,而晉江南安改區也就水到渠成。然後再騰出手來發展洛江,泉州大市區的格局也就形成了,也就沒有廈門什麼事了,今年的金磚五國會議就是在泉州而不是廈門。泉州舉辦全國城巿運動會是促成先發展洛江的城市戰略的主要原因,如果把那200億先發展橋南,今日泉州的格局完全是不一樣的,一個萬達廣場就促成泉州人開始過橋買房了,大橋兩岸現在開始了生機,這個現象本該提早出現十年。目前泉州市區道路窄人口多就是因為城區沒真正拓展出去,二十年了人口還是擠在幾個老區,東過不了萍山路,西過不了大橋。幸運的是,泉州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否則,中央早就讓廈門吞併泉州,海西太需要一個超級大都市,這對臺灣的迴歸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福建三個較大的城市福廈泉比起其他沿海省的大城市就沒個真正像樣的,廈門相對好點。


allflex1


泉州是否會分裂?和廈門是否會吞併泉州分裂出來的部分?還有城市之間的分合調整是由什麼力量決定的?

第一問題,行政上的泉州分裂在近一二十年來估計不可能,中央的強縣計劃雖然一直在執行但是實際上沒有撤銷地級市這個行政架構的想法。所以泉州作為一個地級市不會出現分裂。但是從市民心理來說,泉州一定是分裂的。特別是晉江和石獅。這兩個地方的人對外介紹一般說的是我是福建晉江人,或者說福建石獅人。而且人家這樣說也沒錯,因為身份證上就是寫福建省晉江市和福建石獅市,中間沒有泉州什麼事,泉州是代省管理他們而已。在做事上,在經濟上他們也看不上泉州其他地方的人。所以感情上泉州地級市內有不少地方的人不太認同泉州。至於說地級市的這個名稱,晉江人可以說解放後整個地區都叫晉江地區沒泉州什麼事。南安人也不是很認同,這個地區最早就是叫南安,治所還是我轄內的豐州地區,泉州這兩個字是先福州地區在用的。再一個就是泉州地區人民有很明顯的內鬥習慣。各個縣市都看不上別的地方,也喜歡各種互黑各種鬥。同一個縣內的鎮也是各種鬥,同一個鎮內的各個村也是各種鬥。有很多相鄰村都鬥了幾百年了,到現在也不互相嫁娶。這樣的內鬥和各種黑,導致泉州市政府在做一體化發展時候推動的各種難,也導致現在泉州經濟是全面開花,但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城區拿得出手。就是泉州地級市行政不會分裂,但是心理上認同肯定分裂。

再說廈門,廈門肯定想要擴大轄區,但是廈門擴大轄區的各種阻力非常大。廈門轄區小才169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少才200來萬,加上外來人員總的常住人口也不到400萬。島內基本已經飽和發展,人口密度都已經是全國前列。而島外海滄集美也基本已經規劃完了,沒有多少土地可供工業發展。翔安和同安也完成了星羅棋佈,發展了不少的工業區和居住區。但是沒有大型工業項目的用地了。所以這次廈門的金龍汽車投資幾百億到龍海弄了個佔地5000畝的現代客車生產基地。這就是廈門的難題,產業升級和上規模之後只能給別人做嫁衣,到閩南區域內去發展規模生產。廈門想擴大轄區是有很強烈的現實需求的,但是實際上做不到。因為第一省內不支持,特別是福州和泉州不願意。因為小廈門小就已經拱得這兩個地方的政府很難受了(外地人以為廈門是福建省會福州政府很難受,很多泉州人到廈門發展用腳投票泉州政府很難受),轄區擴大了肯定光芒把他們蓋過了。再一個可能轄區被調整進廈門的泉州漳州不同意,因為臨近廈門都是他們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區域,比如龍海,長泰,南安,晉江,安溪,一旦被調整區劃,對他們的經濟總量影響很大,所以他們肯定反對。再一個,就是現在中央也不支持,近些年中央允許地級市內調整轄區,合併或者分裂區級管轄地域。但是實際上最近這些年都沒有地級市之間區劃調整,所以自然不會支持廈門區劃擴大,調整廈漳泉幾個市之間的轄區範圍。

最後說城市之間分合、區劃調整權利在什麼地方?或者驅動力在什麼地方?區劃調整的權利在國家,或者是統治者手中。最現實的例子就是婺源,這個地區歷史上是安徽的轄地,也是古徽州自然的組成部分。但是當年老蔣為了掣肘江西派的人,就在江西打入這個文化完全不一樣的楔子,利於國民黨的統治,這樣的調整就一直保留到現在。一個地區脫離地級市到另外一個省,就是因為要服從統治者管理的需求。再一個例子,當年為了經濟發展設立特區,從晉江地區分裂出廈門市和同安縣成立特區廈門市,並和漳州做了區劃調整。為了滿足特區轄區不能太大的限定,打散潮州地區,成立了三個地級市。這些例子說明為了國家利益,國家可以進行區劃調整。那麼廈門,漳州,泉州之間會不會做區劃調整,風向標看深圳,深圳雖然發展遠勝廈門,但是他們遇上了和廈門一樣的問題,或者說他們對擴大轄區的需求更加強烈,現在已經發展到到汕尾建立飛地,兩地共同管轄而且以深圳為主,稅收共享,經濟發展值各算一半的地步了。廈門也和安溪做了一些嘗試,但是沒有深圳做得這麼深入。隨著矛盾的突出國家能不能在深圳鬆口,將影響廈門及漳州泉州的區劃調整。至於民間的感情這麼說吧,會被劃入廈門的地方很多人是高興的,公務員工資提升了,工人社保待遇提高了,學生有機會就讀廈門優質學校了也有機會被照顧考廈門的好大學了,農民的種植補貼提升了,農民的土地也值錢了,退休人員的工資也提升了,年輕人工作機會增多了。當然不能被劃入的人會著急了,也會生氣,因為他們享受不到福利,而且原本地區內的發展也會因為調整而做改變。當然整個地區也會因為新調整提升一輪新的發展覆蓋所有人。

調整後三個城市將成片成帶狀發展,也將使閩南金三角有機會同國內其他城市群,爭得一席發展之地。但是現狀可能做區劃調整還只能是想象而已,現實能做還有一個較為可行的就是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三市共謀一張規劃圖,區劃不調整但是做同城發展,一起爭個國內東南發展核心高地。


yellowbo1


這個問題我們要分析泉州和廈門的地理位置及他們的經濟發展。泉州是福建省下轄地級區,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廈門福建省副省級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福州、廈門、泉州是福建省的三駕馬車,泉州連續18年GDP保持福建第一,這些年城市發展有目共睹,加之泉州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著很強的文化底蘊,泉州作為文化重鎮,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的。泉州的縣市都發展的比較好,民營經濟很好,產業基礎雄厚,產業特色明顯,所以近些年廈門方面是有很強烈意願把南安、晉江等強縣從泉州分離出去併入廈門。

泉州是福建省經濟的第一強市,也是福建省歷史文化的第一市,而廈門畢竟城市規模小,GDP只相當於泉州一半多一點,加上泉州文化底蘊和泉州人素有的愛鄉之情,泉州人以泉州文化和泉州經濟自豪,泉州是不大可能被廈門分裂,因此想要分裂吞併泉州的可能性非常小。



施比授


廈門是我國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從北到南,排名不分先後是: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和深圳。計劃單列市全部都是副省級,而從福建省來說,廈門是唯一。副省級的行政權限比地級市高半級,其主政官員由中央直管,而泉州是地級市,其主官為省管。還有一個:計劃單列市的經濟不屬該省管轄,由中央直轄,如果普通的副省級市如瀋陽市,其經濟權力以80分計,則計劃單列市的經濟權限和權力則是90分,所以說廈門的經濟權限大於瀋陽等非計劃單列市的城市,而這些副省級城市都是省會城市。中央這樣安排,其實是為將來我國第五個直轄市打好基礎。第五個直轄市一定是在這五個計劃單列市中產生。那麼有人不竟要問:為什麼第五個直轄市不在廣州、瀋陽、武漢等副省級城市中產生呢?原因是省會搬遷經濟時間代價太高,而且中央對直轄市一般都有稅收方面的優惠,如此必然造成中央財政收入下行等不利情況,再說也沒有將省會城市直轄的先例(天津除外)。 綜上所述,廈門是可能升格為直轄市的五個城市之一。而從臺海的位置和國家戰略需要來說,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個直轄市的是廈門呢。廈門成了直轄市之後,在中央直接管轄之下,將會更大更強,象重慶一樣高速騰飛。而最有可能並入廈門的是泉州所轄的晉江、石獅和漳州的漳州港和龍海。至時廈門將帶著這四地飛。 廈門成為直轄市是如此的必要和重要,那麼,問題來了:廈門何時會成為直轄市呢?是在祖國統一之前還是之後?對此,相信中央一定會審時奪勢做出正確的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