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尋找風險效益「最大公約數」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個勘探開發近50年的老油田,面對資源接替不足、開發效果變差、高自然遞減率等風險,“老齡化”已經成為制約遼河油田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高質量必須伴隨著高效益,在最大限度規避風險的基礎上,尋找企業效益發展最優方案。”遼河油田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斌說。

如果把風險和效益比作天秤的兩端,如何調整支點,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益的比重?遼河油田自主創建企業效益風險管控模式成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去年遼河油田通過效益風險管控共避免負效措施投入5819萬元,百萬噸投資建設整體下降3.8億元,為油氣田企業效益評價高效發展蹚出一條新路。

遼河油田尋找風險效益“最大公約數”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遼河油田尋找風險效益“最大公約數”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緣起——轉型升級,從產量規模向經濟效益的嬗變

去年在遼河油田開發系統中發生的一系列否決案,格外引人注目:在包括化學驅、蒸汽驅、火驅等在內的55個規劃實施開發方案中,有7個項目因效益不達標而未通過論證。這在以往難以想象。

“項目論證之初是有效益的,但在開始實施過程中結合當時油價是無效甚至是負效的,所以被叫停。”劉斌做出這樣的解釋。

2014年,面對低油價的衝擊,恰逢遼河油田作為集團公司首批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試點單位,在企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這個公司進入了企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

“高油價時期,油田只要有產量規模就有經濟規模,上產目標和效益目標是一致的,油田開發生產的核心是‘穩產、上產’。但自2014年以來,油價斷崖式下跌,遼河油田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遼河油田一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如是說。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企業轉型升級成了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但如何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管控模式?經過近4年的探索實踐,“遼河版”企業效益風險管控模式應運而生。

“遼河版”效益風險管控,就是以油井為控制單元,創建五大效益風險管控模塊,讓“效益”貫穿於油田勘探開發和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實現每個生產環節的高效管理,從源頭上避免無效和低效投入,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效益風險管控模式的推出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劉斌說。一方面,油田儲採失衡嚴重、資源基礎薄弱、產量與效益的矛盾倍加凸顯,效益風險管控成了勘探開發的基本門檻。另一方面,轉變開發方式和措施工作量的增加,在改變產量結構的同時,推高了成本需求,使經濟效益達標率備受關注。同時,按照遼河油田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方案要求,倒逼企業管理轉型升級,推出符合本企業發展實際的效益風險管控模式正當時。

構建——以效定產,以最小的風險謀求最大的收益

2015年,遼河油田曙光采油廠杜813塊8口水平井,首次評價內部收益率為1.7%,因效益不達標被迫叫停。油田組織相關部門重新進行投資優化論證,通過地面工作量縮減等多方面優化,實現平均單井投資下降151.7萬元,減少投資1213.6萬元,二次評價內部收益率達8.6%。

內部收益率提高6.9個百分點的背後,是效益風險管控模式在生產實踐中貫徹落實的結果。

效益風險管控模式基於新井實施效益優化、措施風險預評價、油井分類管理、項目全生命週期評價以及效益配產配成本五大模塊基礎,每個模塊都可以獨立運行,進行效益風險評價。按照一票否決制,經濟效益不達標的項目堅決叫停。僅去年上半年,遼河油田就開展措施前評價2762井次,否決低效負效措施104井次,規避風險性支出1976萬元。

同時,遼河油田經濟效益評價按照“以效定產”的原則,推進效益配產配成本。打破了原有行政單位、原油品質、區塊界限,通過研究不同油價下產量與成本匹配關係,建立效益配產模型,實現從能力配產向效益配產轉變。

以2016年錦州採油廠為例,按照該廠實際能力年配產應為87.5萬噸,但依據經濟評價中的效益最大、成本最低、盈虧平衡三大公式計算,按照效益配產應定為87.3萬噸,同時測算出效益成本為1888元/噸。這樣不僅依據實際配產,減輕各單位上產壓力,同時可以在年末結算中與年初計劃做對比,為來年更加系統科學制定產量計劃提供支持。

在效益風險管控模式中,遼河油田還重點突出項目全生命週期內的經濟評價,以更為長遠的目光從多角度、多層次審視重大開發項目的經濟性。

遼河油田蒸汽驅項目在全生命週期內增量內部收益率達31.14%,其中產業鏈效益貢獻率為11.75%,盤活資源挖潛效益9.43億元,實現社會責任貢獻3.98億元。

成效——提質增效,打造企業高效可複製發展模式

評價一個管控模式創立所取得的成果和價值,一是要看它是否可以應用於生產實踐,並且到底產生多大的效益;二是要看該模式是否具有廣泛的借鑑推廣價值。

“效益風險管控就是再次迴歸企業本質,以效定產,實現生產決策向效益決策轉變,為油氣田企業打造出的一套高效可複製發展模式。”劉斌說。

經過3年多的實踐運行,遼河油田風險效益管控模式已經貫穿於油田生產全過程,為企業提質增效、穩健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在高效勘探領域中,效益風險管控作為高效勘探、高效評價、高效動用的必備環節,在地質儲量向經濟可採儲量轉變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以經濟可採儲量為核心、以技術可採儲量為基礎的勘探項目效益評價體系基本成型。

在開發部署高效實施上,讓“效益”貫穿油田開發的全過程,從方案設計到實施,從區塊、層繫到井網,全面發揮效益風險管控模式的引領作用。去年,這個油田共效益審批產能區塊61個,新井901口,優化投資2107.8萬元。

更難能可貴的是,目前該模式已經在華北油田進行了專題培訓,長慶、塔里木、新疆、勝利等多家油氣田企業派遣調研組來遼河油田考察交流學習,力求打造一套高效可複製的、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效益風險管控模式,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管控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文由(石油聘oilpin.net)小編髮布在今日頭條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