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机场很小,来的时候匆匆忙忙,没有顾得上仔细观察。走的时候,提前三个小时到,枯坐了三个小时,发呆,看人来人往。这是我见过的最为简陋的机场。它的安检,松松垮垮,人流也是漫不经心。有个老爷子,进出于安检口三次之多,保安,扶着额头说,我已经检查了他三次,一会儿,还得来。没有书店,没有正规餐饮。感觉像一个小型的高铁站点,几乎没有配套。不过,其实我是喜欢这种亲切与亲民的。叽叽喳喳,热热闹闹,不那么一本正经,才有人情味儿啊。
排队登记的时候,有窗口挤成一团。人挨着人。从未看到过这么热闹,熙熙攘攘的景象。觉得哭笑不得。听到空乘人员,扯着嗓子,拉着喇叭说,大家不要挤,不要着急,都有座位的。是因为天气太冷了么,挤一挤,更暖和,还是因为在全国各地,各大景区,各大站台,大家被挤怕了,所以人人都争先恐后。其实事后才知道,港澳游把大批大批的游客拉出去,价格低廉,年龄很大,许多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乡间,我与邻座的老人攀谈,一路提醒她多加注意。
倒叙-----
之所以在南通停留,是因为听到过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故事。靠一己之力,兴旺自己的家乡。他的故事可歌可泣让人敬仰。所以忍不住,去看看他所奠定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到的那天晚上,南通的温度差不多到0度左右了。大衣里加着羽绒服,把脖子和脸都缩到围巾里。借着昏黄的灯光入住了银座花园酒店。其实主楼很气派,进门有迎宾递上一杯暖暖的姜茶。感觉还是不错。被安排住进了副楼,房间的味道很重,空调也坏了。所幸联系工作人员,迅速修好了。为了安慰自己,买了两份满记甜品。我一直觉得甜品能给人带来幸福满足感。
出酒店的沿途,还有些银杏树,以及稀稀拉拉的银杏树叶。天气阴沉。公路两旁的花架里,有像蝴蝶兰的小花,倔强的绽放着,随风摇摆着。我打开百度地图。第一站去南通纺织博物馆,只有940米。过桥后,沿着文峰路,沿着一条小小的河流,静静的朝前走。房子低矮,小车停得密密麻麻,横七竖八。老旧的露天的电线杆,缠绕着居民楼里攀援出来的丝瓜藤,电线杆上,也丰盛的挂满了瓜果。
大段大段的时光里,只有我一个人。像个这个世界的旁观者。周遭的人忙碌着,买菜,理发,卖东西...行色匆匆。而我,有闲暇沿着静静流淌的河流,细细看河边的枯叶,看停泊在一旁的小木船。路边的水草丛生,水杉耸立,房屋倒影错落。河面有微风吹皱泛起的涟漪。近旁有人立于寒江垂钓,一张矮凳,一根长杆,一口水筒。这段时间,像是偷来的。
居然发现有药用植物枸骨,像一片反掌的鹅掌。结红色小果。也有一丛茶花,快要开败,外层是粉红色,里层都是白色,花蕾就是红白相间,像国画里的点染。塔影桥的桥头,有一个美术馆,一个木塔(文峰塔),没有人,在里面随便转转。
过了桥就是纺织博物馆。门口有一尊白色的张謇半身塑像,他的颧骨很高,眉骨也很高,忧国忧民的模样。偌大的博物馆,安安静静,冷冷清清。我也放轻脚步,害怕打扰这里的宁静。里面陈列了纺织机,纺织用具,布匹种类介绍,纺织工艺介绍。没有工作人员,只能自己读小卡片。没有空调,博物馆里很是阴冷,沿路瑟缩着走过。
在博物馆里,曲折回廊,在各个展厅之间,有些拱状门廊。透过玻璃,看到门廊窗框框起来的景色,像一副副画轴。有假山怪石嶙峋,绿树长青,落叶木参差,房檐低矮。
大生纱厂是张謇建立的企业。他是有名的状元企业家,实业救国。收纱线,广耕种,建纱厂。他是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先驱。也提倡教育兴国。除了兴办实业,还创立学校。但在过去的百年沉浮间,他付出太多心血,透支太多积业,从兴盛到衰落,让人嗟叹。我们自小,也曾目睹耳闻过地方纱厂的兴盛。但现在早已是昨日黄花。
展厅的一角,有设立互动区域,也许参观的人多时可以自己制作麻织品。出口处。是大生纱厂的厂房还原,厂房的屋梁挑得很高,屋子里给人的感觉很沉重,像这些搬不走,拿不动的沉甸甸的机器。也很悲怆,联想那个时候的恶劣物质条件,这样的机器,远渡重洋来到这片土地,曾经历过怎样的波折与过往。曾面对怎样的惊叹与敬仰,跌宕与沉浮。但现在静静默默的待在这个角落里。曾经的精巧变成了笨拙。任灰尘满布,被遗忘在时空走廊里,静静的等待岁月的侵蚀,直到永远腐朽的一天。一轴一轴的棉线,永远的停滞在某个工序时刻。
纺织博物馆旁,是文峰公园,有人晨练,有人游玩。我匆匆走过,继续跟着百度地图去寻找张謇博物馆。天色渐渐晴朗,透出些蓝,路过启秀路,走过启秀桥,启秀桥大约有9个拱,桥墩子下面,居然停泊有龙舟,也许节日活动还会有游船。南通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是小桥流水。很有灵气,一派江南水乡的婀娜小巧。桥的对面看起来是个公园,亭台楼阁,欧式建筑。
沿途的水流倒映着低矮的建筑,高大的树木,冰冷的河水,暗淡的颜色,为这幅倒影增添了岁月的痕迹,有种镜花水月的感觉。沿途的梧桐树那样多,那么多黄叶,红叶,将掉未掉。热热闹闹的在枝头嬉笑。透过枝叶的缝隙,看到的天那样蓝,被切割得那样细碎。岁月无声无痕,但点滴的光阴,是那样静好安然。
沿着小巷,我到达的是博物苑,曾是张謇物业之一,有他的居所,有他的收藏。门口矗立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树叶已经掉光,枝条纤细,在高高的枝头顶端,有一个大大的鸟巢,暴露在空气中,一览无余。园子很大,路面平整,曲径通幽,亭台楼榭,别有洞天。有珍禽馆,有藏书阁,书画展馆,起居楼,博物馆,海洋馆....
大片大片的梧桐林,都立有危险标志,因为那些树木年生已久,经历风霜,主干空洞,枝干歪斜,风过处,摧枯拉朽,会掉落,砸到人。沿着小路,一栋白色建筑旁,居然看到几株腊梅。很是欣喜。这个季节,叶片早已枯黄,但还未全掉。花蕾已经在枝头孕育,些许开始吐蕊。娇小美丽芬芳。我围着它,左左右右,想要找个最好的角度,拍一丛花。悄悄摘下几朵放进荷包,暗香余韵缭绕了好几天。叶片,在耀目的光线里,有种萧索坚强的美。
最喜欢湖畔旁边的一颗枫树,叶片已经悉数染红。在黑白之间的光影里,投在树干的影子,也片片分明。黑色,红色,交相辉映,有种特别的美。我常常喜欢逆着光看物体,植物的脉络那样清晰,就连我们的手掌,透过阳光,也红得充满了生命力。而叶片,在耀眼的光里,让人感受到光阴的意义,它在不停的偏斜,流逝。
有条小路,种满了枫树,黄色红色叶片,在生命最后的绚烂时刻,动人心魄的美。遗憾手机,以及自身摄影技术有限,不能还原那些动人时刻。
拐进一条小路,依然是枫树,近旁有黄色的腊梅,绿色的其他花草,快要枯萎的梧桐。颜色十分有层次感。
园子里有许多古迹,但毁坏的毁坏,残缺的残缺,静静伫立在一旁,好像它已脱离时光轮回,光阴流转。
园子里成行的水杉,红得正艳。一侧也有许多树木叶片已经掉光。
孤零零的枝干也仍然在阳光里张扬舒展。
珍宝馆里的陈列不少,我对文物,工艺品没有研究,也只得走马观花。
张謇纪念馆据博物苑不远。只得小小的一隅。他的物业很多,据说此处是他的晚年居所。看到了张謇状元及第的拓本。以及他的处世哲学,充满着奉献与悲悯精神,让人钦佩。庭院中有几颗高大的树木,也有罗汉松,有一个铜像静静坐于松下。周围架满了电线塔,早已不复当年的美感。
閱讀更多 呼之欲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