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金融委「換帥」亮相

新一屆金融委“換帥”亮相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掛帥”金融委。資料圖

更高層級的金融委的設立意圖就在於,統籌協調金融監管機制,使得金融監管進一步升級,更高效。其成員組成使得金融委的部署,能夠很快直接下達到各機構,而且形成整體聯動

“7月2日,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一天後,這則消息在中國政府網一經披露,就引起了金融界的極大關注。

自去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以來,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金融委被賦予讓“金融監管協調更權威、有效”的期望。

而此次金融委正式成立後首次“換帥”,其新變化必將會對金融行業產生深刻影響。

高規格“掛帥”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馬凱在第一次會議上強調……”相較於去年11月,金融委首次正式亮相時,僅簡單曝光了“掌舵者”,而新一屆金融委披露的人員安排更加詳細。

根據中國政府網的消息,此次金融委主任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接替馬凱出任,金融委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為易綱,金融委副主任為丁學東,金融委成員有郭樹清、劉士餘、潘功勝、韓文秀、連維良和劉偉。

此外,金融委的協作單位成員還有李書磊、鄧聲明、蔣建國、楊小偉、孟慶豐、劉炤、劉貴祥等。

作為金融委的新“掌門”,劉鶴的身份格外引人關注。

早在今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銀監會和保監會職責整合,形成銀保監會,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就由“一委一行三會”變為“一委一行兩會”,而這“一委”指的就是金融委。

從這些監管機構領頭者的身份,就不難看出金融委從設置伊始就更加突出“權威性”,相較於“一行兩會”“掌門”的省部級身份,此次出任金融委主任的劉鶴為國務院副總理,為副國級,而他的前任馬凱在任時也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

高規格對應的是金融委的高職能。在首次亮相之時,其就確立了“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審議金融業改革發展重大規劃;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分析研判國際國內金融形勢;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一系列職責。

2018年4月,“一行兩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指導和協調下,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與發展改革部門、財政部門、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等之間加強協作與配合,提高監管實效。

而此次劉鶴“掛帥”金融委,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意外,在現任的4名國務院副總理中,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的劉鶴有著多年經濟領域工作經驗。他曾就任國務院發展研究院中心、國家計委、國家信息中心、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

2015年後,劉鶴曾多次前往上海、浙江、廣東和江蘇等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進行宏觀經濟方面的調研。

今年3月劉鶴任職國務院副總理以來,從其工作重點不難看出,幾乎都與經濟、金融等有關:與美國財政部長通話;出席20多名全球知名企業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參加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參加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揭牌儀式;牽頭中美全面經濟對話。

就在新一屆金融委亮相前期,6月25日,劉鶴還在北京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共同主持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

多部門聯動

除了作為“掌門”的劉鶴,首次完整披露的新一屆金融委的領導班子同樣引人關注。

兩名副主任易綱、丁學東分別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和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

而成員分別為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副行長,銀保監會主席、黨委書記郭樹清;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士餘;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財政部副部長劉偉。

幾乎囊括了銀行、貨幣、證券、保險等國家所有金融政策相關機構的主要領導成員,而這似乎更有利於“高效”的實現。

一位銀行系統人士告訴記者,更高層級的金融委的設立意圖就在於,統籌協調金融監管機制,使得金融監管進一步升級,更高效,“其成員組成使得金融委的部署,能夠很快直接下達到各機構,而且形成整體聯動”。

相較於早已任職的劉士餘、潘功勝等人,均在今年新任職的易綱、郭樹清和韓文秀等更值得關注。

劉鶴身兼數職的其中之一就是中財辦主任,此前也擔任此職位長達5年,而今年4月擔任中財辦副主任的韓文秀就是劉鶴的副手。

而作為“一行兩會”中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掌門”,易綱和郭樹清兩者間的交集更多。

近年來,金融領域一直是腐敗的重災區之一,銀監會、保監會監管層相繼有多人落馬,地方各級監管人員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貪腐。

2017年2月,正是在金融系統反腐風暴持續推進之時,郭樹清執掌銀監會,出任主席、黨委書記。

其上任後,銀監會接連出臺數十件文件加強制度監管,並啟動“三三四十”(即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專項治理行動。

2018年5月,正式出任央行行長的易綱和出任銀保監會主席的郭樹清都是在金融領域浸淫數十年的“改革派”。

易綱在出任行長之前,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身份,幾乎參與了過去十餘年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郭樹清自2011年至2013年出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他主導提出制度調整政策達70項,相當於“七天一新政”。

兩人還曾是在央行任職的舊同事,彼時就有專業人士向媒體分析,兩人間的搭檔更利於此後金融領域的改革。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廉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金程曾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金融監管的改革不能裹足不前,但是在改革過程中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重要的敏感的公共權力在法律和制度的規範下運行”。

上述專業人士表示,這些“鋪墊”似乎也為此次金融委的整體監管協調做好了準備,他還指出,“從目前的配置來看,金融委的協調性更高,除了避免各監管部門各出奇招,還能更順暢的與其他相關部門配合,避免單兵作戰”。

正如所言,在此次金融委配置的協作單位成員中,李書磊為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鄧聲明是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蔣建國是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楊小偉是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孟慶豐是公安部副部長;劉炤是司法部副部長;劉貴祥是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

工作信號

與金融委一同亮相的不只有新的領導班子,相較於首次亮相僅明確定位和職責,這次會議透露的信號更多。

在新一屆金融委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分析了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運行情況,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迴旋空間廣闊,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

而就在3天后,7月5日,郭樹清在就近期的中美貿易問題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總體運行平穩。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穩中向好,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經營安全穩健”,我國經濟有較強的承受力。

“我們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打好這場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當前形勢看,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具備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的良好宏觀環境,中國當前金融風險總體可控。

與此同時,會議還審議了金融委提出的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部署了近期的主要任務,表示“分析了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運行情況”。

這在多名專家看來,“方案”是具體而可期的。

而就在金融委亮相前後,多家金融機構和協作單位都動作頻頻,或許不難看出接下來一些重點治理方向。

7月3日,易綱表示,將繼續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近期,再度有多起P2P平臺“爆雷”,7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

明確提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和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潘功勝指出,再用1年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財政部負責人於7月9日表示,將制定出臺《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研究建立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制度,出臺優化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等。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黃益平也強調,要充分發揮金融委的統籌協調作用,統籌把握各領域出臺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形成政策合力,警惕去槓桿過程中的“次生風險”,平衡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