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郑州把“新郑市”改名为“轩辕区”?

郑州要把“新郑市”改为“轩辕区”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小编大吃一惊,又要继续改了,因为“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来圆”。首先,河南新郑为“黄帝故里”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是为了招商引资而编造的一个大谎言,是经不起推敲的。

如何看郑州把“新郑市”改名为“轩辕区”?​我们先看看“黄帝故里”的提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992-1999新郑搞的是叫“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

2000-2005继续是“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加了一个活动拜祖大典;

2006年搞的叫“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请注意到这时“黄帝故里”的说法才出现了,同时我们的另外一位始祖炎帝被无情的抛弃了!(估计是感觉黄帝的名气更大一些吧)

在这期间,新郑做了这几件事情:

搞了大型炎黄二帝雕像(估计是为炎黄文化旅游节准备的);

把具有厚重历史遗迹的“具茨山”偷改为“始祖山”(估计这样感觉离黄帝的概念近些);

把国家批复的“新郑轩辕庙”偷改为“黄帝故里”;

给黄帝编造了生日:公元前2717年农历三月三;

国家批的是“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偷改为“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编号480Ⅹ-32) (民俗)黄帝祭典(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请大家注意没有“故里”二字,而且类似项目全国还有很多;把“祭典”改为了“大典”。总之,一直在偷改。

从2006年起以“黄帝故里”的名义大规模搞宣传。河南省共有358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新郑轩辕庙”在册,而“黄帝故里”无据可查。

如何看郑州把“新郑市”改名为“轩辕区”?​那新郑“黄帝故里”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帝王世纪》。首先专家断定“黄帝都有熊国”纯系皇甫谧所生造,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有熊国或有熊氏。最早出现“黄帝有熊氏”的是西晋“好怪之徒”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王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龙颜,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在西晋皇甫谧之前的中国典籍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有熊国或有熊氏这一说法。还有一些所谓的证据: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魏,郦道元《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李泰《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唐,杜佑《通典》:“新郑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郑国之地。”宋,《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这些论述皆源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都是以错传错,不能成立的。

如何看郑州把“新郑市”改名为“轩辕区”?​那么真正的“黄帝故里”在哪里呢?​最早叙述黄帝起源、姓氏及世系的典籍是《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里说的很清楚,黄帝的部落在渭水流域的沮水,古称姬水,穿过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先注入洛水,洛水又流入渭水。依据我们华夏族叶落归根的传统丧葬习俗,黄陵县沮水旁的龙首村被很多专家确认为真正的“黄帝故里”。汉代焦延寿所著《焦氏易林·屯·萃》中说:“黄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意思很明确,黄帝的出生地在伏羲氏的疆域内,大家都知道,伏羲华胥氏都是发源于渭水流域。

如何看郑州把“新郑市”改名为“轩辕区”?​从我们华夏文明的整个源流讲,从仰韶文化到炎黄文化,从周秦文化,再到汉唐文化,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陕西关中历来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和肇始之地,从巍巍秦岭孕育出的黄河长江,到渭河洛河东进汇入黄河,汉江汇入长江,都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源流,以关中平原策源地,东出函谷关,北上南下,把文明的火种传遍神州大地。大家都知道,黄帝之所以称为“黄帝”,与黄土高原有很大的关系,这也间接证明了黄帝的出身。​渭水流域是华夏文明的真正源头。

如何看郑州把“新郑市”改名为“轩辕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炎黄时期正是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完成之时,也是华夏先民由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一个标志性的生活资料“食盐”是很有文化代表性的,渔猎可以不吃食盐,因为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盐分,但种庄稼不吃盐是万万不能的。在炎黄时期,人口稠密地区譬如陕西、山西、甘肃、四川都产食盐,而且通过食盐贸易也拉近了彼此的文明交流。河南地区当时洪水泛滥,大象横冲,也不产食盐,所以说炎黄文明诞生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关中地区成为了一种必然。

如何看郑州把“新郑市”改名为“轩辕区”?​炎黄二帝发源于以华山为中心的渭水流域这是以严文明、方志远、方光华等真正的史学大家所认可的,因为华山是仰韶文化的源头,是真正的中华之源!如果让“黄帝故里”造假成功,把“新郑市”改为“轩辕区”将是对始祖轩辕黄帝的亵渎,那将是民族的悲哀,是我们华夏儿女的耻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