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上週五,電影《西小河的夏天》上映了。

這部電影,Madam等得可不止一兩天了。早在17年10月,它就獲得了第2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競賽單元KNN Award觀眾獎,是同年唯一獲獎的華語影片。第13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大獎,也被它收入囊中。

此外,影片還是多個國內外電影節的座上賓。

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創投會

第12屆羅馬國際電影節城市愛麗絲競賽單元

第8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及注目未來單元

第13屆香港亞洲電影節亞洲新導演競賽

……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西小河的夏天》主演之一,還請到了Madam最喜歡的女演員譚卓。

作為“文藝片常客”,譚卓跟這部電影一樣,獲獎無數。她的可塑性非常強,明明長相是大美女的路子,角色卻反差極強、跨度極大,“啞女”、“農婦”、“工人”、“女藝術家”,每一個都像是“本色出演”。

她本是地地道道的東北姑娘,自己性格也爽朗大方,此次為飾演紹興越劇演員學方言、練姿態,專門練就了一口“浙普”。就連資深電影人吳覺人看了電影后,還是經提醒才認出這個角色是由譚卓飾演的。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衝著這兩塊招牌,電影上映第一天,Madam就買票走進了影院。

《西小河的夏天》的故事,發生在1998年的紹興臺門,講述了三代人在那個夏天的成長與改變。

1小時45分鐘的片長裡,絕大部分鏡頭在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中穿梭,古樸的青石板路、老房子吱嘎作響的木門、鬱鬱蔥蔥的濃密枝葉,20年前的水鄉生活,真實得讓人想住進熒幕。

影片的敘事方式,一如畫面裡那條始終無言的河流,娓娓而來,靜水流深。可只要一點風吹草動,就能掀起波瀾。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這年夏天對於老臺門裡的人來說,註定是一個“多事之夏”。

10歲的顧曉陽的足球夢想遭到父親的反對,與最好的兄弟徐梁也因此鬧掰,為了參與暑假過後的足球隊選拔,重重壓力之下他開始和鄰居鄭爺爺偷偷練球。

曉陽的爸爸顧建華,是他們學校的教導主任,被校長允諾下學期就升副校長。媽媽楊惠芳是當地有名的越劇演員,剛被團裡選中去參與角逐梅花獎。誰帶孩子、誰不顧家、誰洗衣服做飯,兩人的口角越來越多。

鄰居鄭爺爺,以前工作的廠子要被收購了,在深圳打拼的兒子也回來了,幾次三番地想請他過去一起住。可老爺子卻始終不肯放下那個心結,不願離開。

然而屬於顧曉陽一家最大的危機,卻是父親的“外遇”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顧主任都是面臨“中年危機”的典型。

來學校十年,在教導主任的位置上兢兢業業幹了幾年也沒突破。學校裡的老師們還不大服管,馬上就去援藏的英語組長拿著與去年一模一樣的教案來敷衍了事,數學組一個教學計劃可以連用5年。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妻子是越劇演員,經常上電視,來參加家長會像是開“粉絲見面會”,在外面到哪都是光鮮亮麗,萬眾矚目。但回到家,卻要和他蝸居在老舊的臺門裡,洗衣服、做飯,基本包攬一切家務。

本身就是名角兒,泡在劇團排練的時間肯定長,團裡的人和他們一家吃飯,表面上是慶祝楊老師獲得角逐梅花獎的資格,明裡暗裡卻處處“麻煩顧主任多帶帶孩子”。

偏偏這個孩子,還不是那麼好帶。

曉陽十分迷戀踢足球,哪怕顧建華三令五申“下課之後不許踢球”,孩子還是非常堅持。所以在爸爸眼中這孩子實在有點叛逆。

而自打曉陽發現了爸爸的“秘密”之後,脾氣更是越來越倔,凡事都要和顧主任對著幹。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這個秘密,和學校新來的實習英語老師有關。

董晴飾演的英語老師,年輕漂亮、有思想、有朝氣、能歌善舞,和學校裡那些混日子的老一派教師完全不一樣。剛來報道,就交上來一份寫得滿滿當當的教案。給同學們上的第一課,用吉他彈唱英語歌作為開場。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同時,相對於顧主任,她也是“弱勢”的,需要被保護的。第一次開家長會,她提出讓家長每天和同學用英語交流幾句,可惜放在1998年,這想法實在太過前衛,立刻被家長群起而攻之。沈老師自己也不過只是剛畢業的女大學生,面對這麼多人的指責和不理解,她一個人在講臺上孤立無援,回辦公室之後就哭了。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意,顧主任當時,“恰好”也走進了辦公室。照顧新人,是他分內的事。她讓他想起了自己剛當老師時的情態,她讓他覺得自己是有資歷而被需要的,她的活力與認真讓他欣賞。

惺惺相惜之情、憐惜之情與新鮮感融合在一起,使這個中年男人的內心,出現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顧建華的生活因為過分平淡,像是蒙上了一層灰,到處想用力,卻哪都提不上勁。而沈老師,就像投射進來的一束光,一下點亮了他日復一日的單調,一切都重新有了方向。

婉拒之後又接過同事遞來的楊梅,小心翼翼地洗乾淨,轉身卻放到了沈老師的面前。他開始注意形象,在鏡子面前反覆打量自己的啤酒肚,練習收腹。面對她的朋友,生怕自己不夠有趣,穿著西裝襯衫學著像年輕人一樣彆扭地打招呼,說“Hey man”。

甚至在和沈老師見面之前,開始學著“弄頭髮”,像是十幾歲的男孩子去赴第一場約會。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聽她唱歌,帶她跳舞,不苟言笑的顧主任,好像變了一個人。Madam看顧建華平日裡嚴肅正經的樣子,怕是他在自己年輕的時候,都沒有像和沈老師在一起時這樣,這麼放肆這麼瘋過。

顧建華的扮演者是張頌文,為了更好地詮釋角色的“中年油膩感”,他主動增肥20斤。而當一箇中年油膩大叔突然談起純情的戀愛時,表演時的分寸拿捏,就非常考驗演員的功力了。

為人父的嚴厲、為人師的一絲不苟,與在面對沈老師時的拘謹和羞赧,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很努力地想要融入年輕人,卻總是不知道如何放下架子;他想跨越與沈老師之間的身份差異,可不知道該如何坦露,進一步怕太心急,退一步又不忍心,只剩下討好又謹慎的笑;他藉著“學校要開會”、“幫校長做新人的思想工作”一個個理由,瞞著家裡,尋找和沈老師見面的一切機會。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兩人之間“疑似感情戲”的高潮,在舞廳裡。顧建華學著像沈老師一樣蹦野迪,明明不會,但仍舊笨拙得扭動著身體,高舉雙手、狂歡亂舞,盡情地搖擺。他眼神中孩子般的興奮,不協調的肢體越努力越好笑,整段經歷與他“教導主任”這個身份的格格不入。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影片進行到這裡,“外遇”,似乎成了顧建華解決中年危機的唯一辦法。只有在沈老師面前,顧主任才有了一絲絲的喘息和釋放。

然而風總有停的時候,這條河流也註定要平息波瀾,重回平靜。

董晴把沈老師這個角色也演繹得很妙。她聲音清亮,眼神清澈,在關鍵時刻守住了底線,明確表示對顧主任“只是尊敬”。在最後,她也沒有繼續在這裡任教,而是選擇了離開,去了另一所學校。

她的逃離,對學校來說只是失去了一個優秀的新人才,而對顧主任而言,他失去了自我釋放的一個寄託所。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除了英語老師的離開,顧主任升職也失敗了,校長把副校長的位置給了別人。他戒菸很多年,但在這一天,又重新抽上了。哪怕第一口,被嗆得直流眼淚。

這眼淚是被煙嗆出來的嗎?觀眾不知道,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不知道,可能連他自己,都不一定會理解。

這一段積鬱已久、最終爆發卻又狼狽結束的經歷,直到他最終坐在河邊痛苦的瞬間,才算是真正收場。

就像鄰居鄭爺爺為了曉陽對顧建華說的話一樣,“沒人要你對他的未來負責。”

是的,只有放過自己,他才得以與原本的那個他和解。

所謂“中年危機”的根源,不過是自我期待與停滯的現實之間的巨大失落感。所謂的“外遇”讓你短時間內逃離現實生活,但當現實再一次回落,只有更大的失落感來襲。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我相信這個坐在河邊掉眼淚的中年男人,在此刻才得以成長,而這,也才是他解決自己“中年危機”的唯一良方。

“成長”這個詞彙我們總喜歡把它冠給年輕人,年近不惑有妻有子的顧主任要靠成長來度過中年危機,這個說法可能會讓有些人覺得費解。但事實上,在《西小河的夏天》當中,不論老少,所有的人物都在成長。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過完了大半輩子的鄭先生,越老卻越孤獨。死活不肯搬家,對著政府拆遷辦的人喊“滾滾滾滾滾”;兒子好不容易回家看他,跟他告個別,老爺子開口就是“沒人留你”;守著已經病逝的孫子小寶,不原諒眼前人,與回憶苦苦糾纏,無法放下這個心結。

他的成長,是在曉陽的幫助下正視孫子小寶的死。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父親不准他踢球,曉陽只好偷偷尋求爺爺的幫助。正好當時曉陽又和好朋友鬧矛盾,放學只有一個人走,形單影隻。

一老一少,同樣孤獨,一拍即合。放學了爺爺去接曉陽,幫他訓練,帶他看球,陪他去跟蹤爸爸“捉姦”,這一對忘年交,成為了最佳拍檔。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孩子的天真與童言無忌,慢慢融化了老人家的倔與軸。在曉陽的陪同下,鄭爺爺最後去墓地看望了小寶。

直到他看著墓碑上小寶照片的那一刻,他才能夠接受小寶已經離開了這個事實,從曾經的回憶裡抽離出來。

這一刻,是鄭爺爺的成長。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舞臺上水靈光豔的媽媽,要在生活的逼仄和觀眾的掌聲切換裡逐漸適應。

她很能幹,有自己的事業,但褪去華服,她是一個妻子、一位媽媽。

比起爸爸,曉陽是和媽媽更親的。Madam看影片的時候,始終覺得楊老師是個好媽媽。在顧建華罵孩子的時候,她肯定衝出來袒護曉陽,每天排練回來為家人做飯、洗碗、打點一切,在雞毛蒜皮裡週轉。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但無論如何,她都是個舞臺上光芒萬丈的演員。她也會在吵架的時候,說出“換個大房子,而不是住在這個破臺門”。家長會結束後,站在門口和其他家長介紹自己的新戲,推銷戲票。得知老公有升職的機會,讓他去領導家裡送禮。

她怎麼能不向往錦衣玉食的體面生活呢?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撞見丈夫在河邊痛哭的那場戲,既是顧建華的成長,同樣也是妻子楊惠芳的成長。

顧建華把頭輕輕地靠在了妻子的身上。那一瞬間,是他與自己和解後,重新將生活的中心轉回到家庭上。

可是楊惠芳為什麼選擇原諒?

其實她從一開始就知道顧主任的“貓膩”,她也比誰都清楚那些曖昧情愫的尺度底線。這個聰明的女人,曾經用各種巧妙的辦法宣誓主權。對她來說,維繫家庭是比撕破臉皮更加重要的事情。

哪怕這些選擇對20年後的觀眾來說,非常不值得。

這一次原諒,是媽媽的成長。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曉陽在影片的開頭,是隻會聽爸爸話的乖寶寶。連好兄弟被爸爸取消了足球隊選拔的資格,他囁嚅了半天,叫了兩聲“爸爸”後,也不敢反抗。

後來他逐漸領略了成人世界的複雜,見證了父母的矛盾,當然最重要的是,他經歷了與自己的摯友,鄭爺爺的分別。

曉陽與鄭爺爺告別的那場戲,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看哭了很多人。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曉陽在這個夏天,要體悟煩惱、體悟離別,學會和父親爭取。曾經面對父親只會怯懦的曉陽,也底氣十足的把足球隊選拔的單子交給父親簽名。

這是曉陽的成長。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故事看起來瑣碎又平常,但是這些充滿共鳴的故事和成長的主題為觀眾營造了非常治癒的兩個小時。Madam觀看的時候,後面有一個男聲在說,“我們那時候就是這樣的。”

的確,它是一整代人的成長記憶,它讓我們得以回到20年前的美好。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這樣一個治癒又平和的故事,卻來自於一個85後的年輕導演周全,而且這還是他的長片處女作。

除了張頌文、譚卓、顧寶明、董晴等實力派的演員的加盟,多位資深電影人亦為本片助力。

香港著名電影人張家振擔任本片監製,他是圈內著名的製片人,身兼監製、執行監製和出品人多職近40年。電影的製片人是臺灣著名剪輯師廖慶松,他曾拿下金像獎、亞洲電影大獎等多個最佳剪輯獎。影片的剪輯指導孔勁蕾曾獲金馬獎最佳剪輯,聲音設計何威和音樂作曲林強同樣是業界翹楚。

這些資深電影人,加起來可謂一代“華語電影史”,但他們卻甘願助力這位新人導演周全的首部作品。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周全畢業於美國電影學院(AFI),經過AFI嚴謹的系統教學,回國後就開始進行對《西小河的夏天》的拍攝籌備,四年磨一劍,終出此片。

與影片主人公一樣,周全有在紹興臺門的生活經歷,因此對於影片的拍攝取景以及在那裡的成長體驗,都有著自己實地感受的親身經歷,擁有獨特的視角和理解。

為復刻1998年的生活,他專程去氣象局借來當年天氣記錄,每一場戲的天氣都與真實情況一一對應。此外,他與團隊還專門蒐集、製作了一系列90年代的老物件,“英語書是從發小的家裡借來的,當時流行的衣服布料很不好找,於是我們聯繫了紡織廠,找到當年流行的布料,再通過老照片請服裝指導另行設計製作。”

導演周全稱,“這不僅僅是我個人對那個年代的懷舊,也是向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回憶致敬。”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除此之外,影片的幕後製作團隊均是導演周全於美國電影學院的校友,他們大膽使用好萊塢電影工業模式拍攝影片,在科學專業和高效合作中打造出這部佳作。

正是這樣,在創作過程當中,電影無論是整體把控還是細節還原都做得非常到位,導演周全的風格和審美也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

在坦露他的拍攝理念時,周全說:“在這座小城裡,可能根本不會發生什麼驚心動魄的大事件,有的只是家長裡短。人們更專注於自己的生活,生活中任何細微的改變都可能扭轉他們的命運。”

外遇是解決中年危機的良方?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答案

電影拍的,是20年前的生活,但也是我們現在社會里最難得的,沉靜下來的慢節奏。

酷暑將至,這樣一部電影,是今夏最好的消暑聖品。煩熱鬱結的時候,走進影院,隨著《西小河的夏天》一起,在清爽中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