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中華網文化頻道綜合】故宮博物院裡有200多隻野貓,每隻貓都有名字,每天抓老鼠,儼然“大內高手”。故宮由此開發的“故宮貓”系列文創產品,深受孩子們喜愛。故宮還有狗,每天閉館後負責起故宮的巡邏工作,也十分敬業。所以,故宮又開發了牡丹圖案和菊花圖案的狗服,和2016年春天的牡丹展和秋天的菊花展同步推出。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最近,又有一群“鹿小主”從承德遠道而來,從朝珠耳機到“正大光明”充電器,從“奉旨旅行”行李牌到“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摺扇,故宮的文創產品在2015年年底就達8700多種,營業額超過10萬元。故宮,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著傳統文化的價值。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2013年,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紙膠帶被熱捧成為一個現象級事件,當時原價2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2元)一盒的紙膠帶,被炒到人民幣98元,一度還搶不到貨。“我們的確向臺北故宮學習了。”單霽翔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到北京故宮訪問時,購買了我們的“朕就是這樣的漢子”T恤,她說自己的兒子當年18歲,正好穿這件衣服。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故宮博物院要改變傳統的傳播方式,要學會運用多種方式來傳播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作為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文化資源,真正地融入人們的生活。”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在幾年前,媒體的筆端不乏這樣的質問:臺北故宮博物院以文創取勝,而北京故宮博物院卻每每靠社會新聞吸引公眾眼球?這說的是2013年7月,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了一款膠帶,上印清代康熙皇帝御筆“朕知道了”四字。這款看似不起眼的膠帶幾天內迅速爆紅。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如今,故宮賣萌、搞笑的網絡形象,很大程度是由“故宮淘寶”建立起來的。故宮文創產品的成功營銷幾乎都出自“故宮淘寶”之手:帝后畫像被“玩”成表情包,每個創意產品都配上“腦洞大開”的文案。“故宮淘寶”由北京尚潮創意紀念品公司運營,由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授權開發文創產品,同時進行利潤分成。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而故宮形象的轉變,也發生在短短几年間。如今,故宮賣萌、搞笑的網絡形象,很大程度是由“故宮淘寶”建立起來的。故宮文創產品的成功營銷幾乎都出自“故宮淘寶”之手:帝后畫像被“玩”成表情包,每個創意產品都配上“腦洞大開”的文案。“故宮淘寶”由北京尚潮創意紀念品公司運營,由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授權開發文創產品,同時進行利潤分成。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有人說,故宮在“萌萌噠”大行其道的時候,找到了接地氣的互聯網“虛擬形象”。但這個在網絡世界贏得一片喝彩的“虛擬形象”,也伴隨著一些質疑的聲音:這種戲謔的語言方式是否會有失歷史的嚴肅性?其實,在這一點上,“故宮淘寶”比眾多新媒體要有底氣得多,因為其背後是故宮專業的學者團隊。他們的成文步驟是:研究者寫出符合史實的文章,再由一支年輕團隊“轉譯”成符合年輕人閱讀習慣的輕鬆詼諧的語言。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不過,網絡時代的故宮,兩條腿走路。賣萌僅僅是紫禁城的一面,故宮官方微博、微信以及APP展現出來的則更多是優雅。一個微博網友的話說得很準確:淘寶文創賣萌,負責賺錢養家;官方微博矜持,負責貌美如花。

文創產品賣了10個億,故宮要在賣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嗎?

再過三年,紫禁城就600歲了。這座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的公眾形象,卻不像是一位遲暮老者,而是展現出逆生長的“萌”。古老的故宮卻跳動著一顆年輕的心,充滿銳意進取的朝氣。“年輕”的故宮正在大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